细菌性肠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上)

时间:2022-05-26 03:49:24

细菌性肠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上)

编者按 人类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主要的功能是通过消化、排泄、吸收、转化等获取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而且也是重要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感染主要发生于胃肠系统及胆道系统,导致消化系统感染的病原体包括原虫、霉菌、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但是以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最为常见。

细菌性痢疾

诊断 典型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甚至高热,阵发性痉挛性腹痛、腹泻,开始水泻1~3次,继之粪质逐次减少,而出现黏液、黏液血;最后为脓血而无粪质;次数很多,伴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或恶心、呕吐。粪便检查可见脓血便。确诊要靠细菌培养。

治疗 ①一般治疗:休息,必要时卧床,忌劳累。进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并少渣饮食为主;②对症治疗:保证水电解质的平衡,解痊止痛,高热患者且全身症状严重者,可考虑应用激素和非甾体类消炎药,缓解症状。③特效治疗:首选药物是喹诺酮类药物。成人用药:诺氟沙星0.4g,氧氟沙星0.3g,环丙沙星0.6g。同时可加用黄连素0.3g。一般疗程为5~7天,其次可用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口服,成人80~160g口服。

对于感染严重或多重耐药者,则需要注射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唑肟等。

辅助用药可以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如聚克、贝飞达、妈咪爱;肠黏膜保护剂思密达、肯特令等。对于中毒性菌痢应注意全身症状,防止出现中毒性休克、多脏器衰竭。

沙门菌肠炎

沙门菌是最常见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之一,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

胃肠炎型 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约占75%,多由鼠伤寒、猪霍乱及肠炎沙门菌引起。多数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一般38~39℃,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每日3~5次至数十次不等。粪质常为水样,量多,很少或没有粪质,可有少量黏液,有恶臭,偶可呈黏液脓血便。其起病缓急及病情轻重差异很大,轻者无发热,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可呈暴发型,引起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以至循环衰竭,偶有类似中毒性菌痢样表现者。本型病程一般2~4天,偶有1~2周。

类伤寒型 多由猪霍乱及鼠伤寒沙门菌所引起。潜伏期平均3~10天,临床症状与伤寒相似,但病情和经过均较伤寒为轻。热型呈弛张热或稽留热,亦可有相对缓脉,但皮疹少见,腹泻较多,由于肠道病变较轻,形成溃疡较少,故很少发生肠出血和肠穿孔。本型偶可以胃肠炎型表现开始,继而出现伤寒的临床症状。病程一般1~3周。

败血症型 常见的致病菌为猪霍乱或鼠伤寒沙门菌。多见于婴幼儿、儿童及兼有慢性疾病的成人。起病多急骤,有畏寒、发热、出汗及轻重不等的胃肠道症状。发热可持续1~3周,如并发局部化脓病灶,则发热可迁延数月,或有反复急性发作,热型不规则。虽血培养可查到病原菌,但大便培养多为阴性。

局部化脓感染型多见于c组沙门菌感染,一般在发热阶段或热退后出现一处或几处局部化脓病灶。以支气管肺炎、肺脓肿、胸膜炎、心内膜炎、肋软骨局部脓肿及肋骨骨髓炎等较为多见,亦可发生脑膜炎、脾脓肿及胆囊炎等化脓性病灶。

治疗 ①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床边隔离。早期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等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②对症治疗:呕吐、腹痛明显者可给予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或口服普鲁本辛15~30mg。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腹泻频繁者,应静滴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有酸中毒和休克表现者,应给予补碱及抗休克治疗。对重症患者、婴幼儿、营养不良及年老体弱者要加强支持疗法,必要时输血、血浆或氨基酸。⑧病原治疗:单纯胃肠炎型一般不需应用抗生素治疗,因为应用抗菌药物不能改变病程,反而易促使肠道耐药菌株产生,使排菌时间延长。

重症患者、老人、婴幼儿、营养不良患者或类伤寒型、败血症型、局部化脓感染型或伴有并发症者,则必须应用抗生素治疗。由于沙门菌特别是鼠伤寒沙门氏菌多重耐药者较多,故最好参考药敏结果来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一般可选用氟喹诺酮类(氟哌酸、氟啶酸、环丙氟哌酸等)、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应同时行外科引流治疗。

上一篇: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 下一篇:干扰素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