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安全饮水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时间:2022-05-26 05:14:45

试论农村安全饮水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摘要:文章结合贵州地区的现况,对农村地区安全饮水工程在实施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靠的防治对策,主要包含:加大宣传力度,更新管理策略,强化治水的资金投入,以充分保障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

关键词:供水;安全饮水;问题;防治对策;地下水

毋庸置疑,农村地区的安全饮水工程直接关乎农村人畜饮水的安全,增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安全饮水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后,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然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建设、运营和管理中依然存在着突出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接着研究防治对策。

1 农村安全饮水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饮水的安全性保障不够 据调查,贵州饮用水质中含氟量相对超标,达到>2mg/L的水平,饮用水溶解性的总固体>2g/L的人口也有数百人。城市周边区域的民众饮用污染水的比例在上升,浅层地下水的污染超标,主要的污染来源为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气废渣、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等。

1.2 个别区域饮用水相对匮乏,取水不方便 目前,在贵州省的一些贫困山区,季节性饮用水补给不足,在枯水年饮水较为困难,生活在山区的民众仅依靠土园井饮用或地表泉水,在降水量偏少年份或春秋时节会面临缺水危机;丰水年能满足饮用水,总体而言,水源的保障率20min的时间,取水的水平长度>800m,垂直的高度差值>80m,直接增加了民众取水的难度。

1.3 农村地区饮水技术安全性滞后 贵州一部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含氟超标,在已修建完成的饮水工程中,处置水源水质的策略较单一,仅采用探求水源的供水设施,未能充分借助于活性氧化铝使氟含量降低,在一些含盐量>2.50g/L的咸水区域,未能运用电渗析等技术手段,使水质达标。在水源遭到重度污染的区域,未能运用活性炭的深度处置等规范化措施,农村地区饮用水质不合乎检测标准,饮用水检测化验室的分布较少,水源的管控不规范。

1.4 供水管理机制欠完善,措施不力 农村饮用水工程涉及的工程范围较广,量大,每个供水网点尚未形成一体化的操作系统,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同时,管理员工大都缺少专业技能培训,仅凭操作的主观经验执行各项任务,大部分群众未能转变饮用水的观念,仍存在“福利水”的分配思想,造成饮用水工程水费的收缴水平低下,待维护的工程得不到定点及时的维护,需淘汰的老化设备不能尽快更新,工程折旧及翻修所需费用无法计提,直接使饮用水工程的运行陷于恶性趋势,滴漏状况日趋明显。

1.5 地下水资源相对短缺 虽然贵州气候较湿润,全年降水丰沛,但降水年际变化明显,在冬春、夏秋季节交替阶段,遇到枯水年份常会遭遇干旱,地下水、地表水资源相对匮乏,水质未能得到有效保障。

2 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的防治对策探讨

2.1 加大污染源的处置力度,全力保障饮水安全 要将强化农村环保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从处置生产生活废水入手,大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对污水进行集中有序地处置,同相关部门加强联合,运用强制性手段组织精干力量对各类水源地开展垃圾集中收集清理活动,倡导卫生公厕的建造,提高环境的美化率,合理净化水源,促使农村饮用水水源的管理得到彻底加强和规范。

2.2 强化财政扶持,使水利企业扭亏为盈 因农村水务企业具有管道线路较长、对水的回收利用率低下、运行成本较高等特征,仅凭水费的收缴难以维持基本运营,不能取得可观的经济回报。为此,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援力度,立足于水务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妥善配置专项财政资金,对自来水企业提供优厚的资金补贴,以便于使企业亏本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

2.3 加大宣教力度,树立节水意识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民众节约用水的意识淡薄,对水利设施仅注重运用未能强化管理,甚至产生认为损坏等不良现象。为此,农村可举办专门讲座,并召开座谈会、听证会、印发宣传手册,借助于这些直观的形式,在农村地区积极普及节水法律规范教育,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对于损坏饮用水工程设施、偷水的不良行为予以严厉惩处。

2.4 开源节流,合理解决水源紧张的弊端 贵州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枯水年水源供应的短缺,基于此,要积极修建塘坝、涝池等蓄水硬件设施,在枯水阶段拦蓄降水。

2.5 积极搞好对人畜饮水工程的改造及养护任务 对于农村内部年久失修、水灾损毁较重的人畜饮水、泉水工程进行大面积改造,必要时可整修,以便于减少民众饮水的困难,缓解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牲畜及羊饮水的负担。

3 结束语:

针对贵州农村安全饮水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水务主管部门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从问题的根源出发,多措并举搞好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服务,进而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邵春波;刘昌江.鸡东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04)

[2] 胡孟;赵福生;何浩;刘文朝;杨继富.北京市安全饮水地方标准体系构建与标准编制[J].中国标准化.2008(11)

上一篇:浅谈如何做一个承载梦想的时代文化人 下一篇:探讨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