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一个承载梦想的时代文化人

时间:2022-10-04 02:11:40

浅谈如何做一个承载梦想的时代文化人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层次、对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有着逐步提高。新的文化时期,文化人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文化普及的好坏,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清责任、创新理念、善于求学,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文化人;奉献;责任;求学

自己从事在群众文化战线的一名普通职工,深有体会,人民对文化的需求是日益增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层次、对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要求也逐步提高。而我们本身文化人有多少是真心热衷群文事业的,常常听身边的人说,群众文化就是把领导搞乐、把钱搞光、把群众搞傻、把自己搞垮。几句简单的话,把我们文化人最基本的价值观给扭曲了,而我认为群文工作是一项快乐的事情,可以为群众所想,与群众同乐,还可以成为大家庭中的突显者,群众是基础,群众文化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他是社会性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文化的一种形式。作为我们文化工作者是群众艺术修养、知识获取、素质提升最直接的倡导者、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文化人的综合素质,对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速度和层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文化人,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只有淡泊名利、乐于奉献、认清责任、创新理念、善于求学,在群众需求提升的同时要不断调整自身的方式、方法,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淡泊名利

文化人,他的名词解释是所有知识分子的总称,但简单地说就是创造和传播文化的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名和利,都是过眼烟云,是身外之物。文化人是一个服务社会的职业,文化人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也不从事商品流通,固然也就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文化人要明白自己所求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才能做到自我调节、淡泊名利的心态。目前,经济大潮澎湃汹涌,各行各业均以经济效益和价值最大化为衡量目标。面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上的奢求等,种种利益诱惑,文化人难免不怦然心动;看到现实中的生活落差,也难免会有追逐名利的冲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真正”的文化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心,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役,既知天命,知足常乐,在自己的岗位上快乐地工作,便会少些名利所致的焦虑和烦躁,多些文化本身带给自我的从容和自得。回归本真,找回淡泊的心理状态,从而无愧于自己的选择和所从事的职业。

二、乐于奉献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莎士比亚说过:“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尚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文化人的工作是输送文化和播种文化,满足社会的需要,越是节假日,就成了我们最忙的时候,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它需要文化人大量心血和汗水的投入,以及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奉献”的“奉”字,在古汉语中是一个象形字,是两只手捧着一个酒杯的样子,因此,“奉”的本意指“双手恭敬地捧着”。“献”字则意指“恭敬庄严地送给”。由此推断,“奉献”一词的含义是“双手捧着,把某种东西恭敬地拿出来”。我喜欢这个解释,因为某种程度上它道出了作为文化人所需要的姿态和精神-恭谨地把文化创造出来并传播出去,让受众被文化所感悟和启发。

那么,为什么文化人必须是恭谨的呢?首先由我们职业的重要性决定。我们的工作不单是为了自我生存,更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祖国的未来和人类的进步。文化人的工作其实已远远超越了求生存的阶段,而直指人类的精神世界。其次,是我们的工作对象所决定。文化人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个体和群体。群众的精神生活是要靠我们文化人来孕育、培育、创造。这种生命之间的沟通,更加需要保持一种奉献和恭谨,才能以足够的真诚和宽容与每个受众群体心连心的“对话”。

三、认清责任

《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新时期要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从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工作者要起到引导社会、服务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在发展文化的同时促进人类的全面进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责是一种使命,文化人的责任,在于传播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铸造心灵,靠自身的知识、智慧、人格来影响广大受众。要履行文化人的责任,首先要求文化人自身的修养,不仅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更需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其次要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心智,必须很清楚的明白自己的身份、身负的责任以及将要完成的使命。这样的文化人,履行责任才有了完善的方向,才能更好地为人类的文化创造与传播。

四、勇于创新

“创新”是指现实生活中一切有创造性意义的研究和发明、见解和活动,但有的人说,坚持就是一种创新。我觉得创新,在于“创”,有了创造,必然就会有新的东西出现,前提是创造出来的产品要符合大众需求,被大家认可。在当代社会,这个词已被过度滥用,哪怕就是创造出来的产品不符合社会需求,只要是新出现的,就说是创新,种种误区时刻存在着。那么文化更需要创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记得在8、9十年代只要有文化活动,群众都会积极的参加、观看,而如今群众的审美观念大大提升,理念也有所改变,不参与没有档次的活动,不观看没有水平的演出、不参加没有新颖的艺术培训等等,已经把群众文化享受提升到了更高水准,文化事业不仅仅是简单的服务,而是如何服务,因为文化永远不可能被单纯复制化的机器所代替,它是一个个灵魂对世界的重新理解和探索。文化活动永远是鲜活的,面对同一对象或事件,群众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带来不同的诠释、好奇和兴奋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捕捉各种信息,提升自身的阅历,掌握社会变化的动态,丰富知识面,不断汲取灵感并思考、探索并创造,接受智慧的各种挑战,才能形成新的文化作品和产品,更好的推进文化事业持续发展,并能因此而享有尊严和快乐,成功而自豪。

五、善于求学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学习型、知识型社会。“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文化的活力。人们都知道:学高为师。美国著名音乐家梅钮因说过:“教学就像航海一样,是船帆和风给船以动力,教师的作用是掌舵,指导船的航行。那么文化人的专业素质和修养直接影响着文化活动质量。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带着自己遇到的问题,结合本职工作实际,学习别人的长处,看到他人的成绩,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才能能适应社会,富有成效地展开工作;其次要带着遇到的困惑,在履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困惑,我们不能回避,只能积极去思考去解惑,要知道解惑的过程就是跨越的进步,学会在压力面前,不断解惑,不断提高自己;再次就是要带着奋斗的目标,既要有阶段性的目标,也要有长远性的目标,要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岗位的特点、弱点、盲点、优点,确定学习的目标,不断提升工作的水平。

随着公共文化事业不断深入和推进,这就需要文化人本身的教育观念、艺术修养、知识结构、业务技能等都必须不断地深化与提升,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突出文化专长,在加强理论业务学习的同时,接受更宽更广的业务技能辅导,不断充实知识,更新专业,接受传统,吸收时尚,继承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

群众文化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基层性、复杂性和繁琐性的工作,而且所付出的努力也未必能被别人看到和认可。只有我们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工作富有激情、富有热情、富有创造,相信我们的群众文化事业会取得辉煌。

上一篇:“校法四例”在军事期刊编校中的应用 下一篇:试论农村安全饮水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