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面面观

时间:2022-05-26 02:17:2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面面观

摘 要: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当今教育界的共识是不断地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课程整合实现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使学生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课程整合

现今,教育要想跟上时展的潮流,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时,可为新型教学结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给我们带来一系列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含义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出: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就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

从学生角度看: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图像和文字组成的静态画面上,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完全靠自己的想象,受学生认识水平的限制,教师讲授过程冗长,学生学习显得比较被动。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学生在广泛兴趣和想象力的驱动下,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大胆提问题,发表见解,积极主动的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将静态的,抽象的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学生通过悦耳动听的声音,优美生动的画面,展开想象力,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投影、电影、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技术,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让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这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充分培养学生共享资源的能力

在整合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创作的学习资源,人人都可以享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的形式,比较多样,可以通过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处理、交流资源,实现信息的“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每人都拥有这两种思想”的共享价值,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学习。

4.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通常为学生提供了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了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提供了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教学信息,丰富了学生获取资源的形式,广泛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主导地位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导,如何把多媒体课件中的各个环节有机的“串”为一个整体,教师的“导”非常重要。教师“导”得好,则是一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反之,只是一个生冷的“拼盘”。

2.课题选择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进行整合教学,那种知识性少、开放性强、具有实验操作的课比较适合整合,相反那种知识性很多,内容逻辑性强的课则不太适合,根据教材内容合理选择整合,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3.技术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技术的要求很高,首先对教师计算机水平的要求要高,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者是交互性很强的教学资源时,需多方面的资料和考虑更多拓展问题,不仅教师水平要高,还要花费大量时间,使得整合课在推广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是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层次要齐,在上整合课之前可能需要对学生的操作和实用技能提前培训,这也会使得整合课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只有当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学生使用网络或操作技能比较普及的时候,才能够达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目的。

既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既存在优势又存在问题,那么如何使它们更好整合呢?

四、更好的实现整合考虑的策略

1.从思想上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传统教育理念,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思想根深蒂固,以着重实施人类已有的知识成果的记忆或教育教学为主,学生成了课本知识或已有知识的“贮容器”。而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信息素质的养成,注重自我创新性学习,关注是否发展为具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同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2.从观念上明确信息技术是各学科学习的重要工具

由于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特点,使得信息课能够跨学科教学,并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所以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自然而然看做是各学科学习的重要工具。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本身,例如在初高中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用word进行作文、版报、班刊、校刊的编排;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等,而是注重培养对知识的使用方法,对知识的整合创造能力。

3.从宏观上强调引导和监测

整合过程中,由于受课堂时间少,教学容量大及学生操作水平低、自控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重点知识掌握效果不好,偶尔还会喧宾夺主。为此,在整合教学中,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另一方面还要监测学生的自控力。教师要起到合理引导和实时监测的作用。

4.从操作上强调虚拟物体不能代替实物、实验和实践

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能看到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这些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这对教学很有帮助。中学课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以实践和实验为基础,强调感性认识,但不能让学生始终在虚拟环境中学习,要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密切联系自然实物。在实验中,使用模拟和录像可以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取消实验。反而,有了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应该把实验做得更加完美。

5.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三个环节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恰当的“情境导入”环节;合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环节;实时设置“交流与合作”的环节。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实现教与学最优化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基础教育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在整合过程中要用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作用,合理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实现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2]、陈至立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07

[3]、董文君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17

作者简介:

赵惠萍(1975-),女,汉族,本科,宁夏银川市人,工作单位: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上一篇:试论如何激发学生课堂创新思维 下一篇:当前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