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服毒自杀患者洗胃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2-05-25 02:00:28

急诊服毒自杀患者洗胃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3)04-0056-02

根据我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委员会的数字调查显示:自杀在我国已列为第五位的死亡原因,而在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自杀是一种失常的心理、自我毁灭的行为,其原因非常复杂,但都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1]。

对于自杀和自杀未遂者的急救治疗首先是在医院急诊,服毒自杀患者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迫性就诊,极不配合抢救与治疗,强行洗胃,不但给抢救工作带来麻烦,也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创伤及痛苦,更严重者延迟洗胃时间,影响抢救[2]。因此及时有效的心里干预是抢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多年的急诊临床护理工作体会,在对服毒自杀患者的洗胃抢救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及心理干预,从患者得到及时抢救和提高满意度两个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并未因心理干预而耽误洗胃时间。现将我急诊科护理对于服毒自杀患者洗胃的做法介绍如下。

1 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与患者的接触应从理解的角度出发,实施人文关怀,从言行中透露出自己在此方面的社会经验和洗胃技术的娴熟,并体现出对他们的关心、体贴,比如帮助患者脱鞋、为患者擦拭身上的呕吐物、污物、告知洗胃的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如何配合避免治疗中的不适、指导并扶患者取舒适卧位、为患者盖被等等,真诚的请患者配合并提出需要,做到感动患者,从而得到患者的信任与合作。

2 密切关注患者的心态,了解自杀原因,针对性的控制患者的情绪

护理是共性的,然而落实到每一个患者时,又具有个性,护理人员应换位思考,要注意患者谈话中传达的信息,不仅是言语表述的,还有语意中隐含的信息。根据服毒自杀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分别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使服毒患者积极配合治疗[3]。要做好心理护理,就必须要了解其需求,尊重其意愿,给予鼓励与支持,有针对性地解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使他们能在心理上、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重新树立自信心,找到自我价值,唤起患者对生活的热爱,然后才能主动配合我们的护理工作。

2.1 对于严重抑郁及其他精神疾病患者

此类患者表现为情绪极度低落、双目紧闭、悲观消极、音低语简,厌世的思想顽固,难以转变。不过这类患者对洗胃治疗也不是强烈拒绝,在洗胃过程中通过关心体贴,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做好家属工作,不歧视、不嘲讽,多给关心与安慰。引导患者回顾自己美好的往事和自己在家庭、社会、亲朋好友中的重要性,以及亲人对其的留恋,来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唤起对生活的热爱。

2.2 对于感情受挫的患者

青春期男女,若恋爱不顺的同时又面临学业、父母、传统道德观及社会等评价等多重困扰的压力,感情冲动,以自杀甚至同归于尽的方式宣泄其不满。对此类患者,我们首先鼓励患者自强自尊,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决不能用轻生来毁掉自己,启发、帮助其正确对待,稳妥、慎重地处理婚恋问题,同时解除患者对面临中毒以及预后的惧怕心理。通过耐心疏导和劝解,患者多会重新向往美好的生活,配合治疗。有的患者在不适时往往喜欢抓住别人的手或某样物品,我们要充分满足患者的这种需求并酌情协助,对出现喊叫、哭泣行为的患者不能单纯视为脆弱、娇气而横加责备,这种行为在心理上称为宣泄,它可以减轻患者心中的痛苦和提高耐受不适应反应的阈值。

2.3 对于因婚姻家庭危机而服毒的患者

此类患者多因夫妻关系不和或家庭价值崩解,造成婚姻一方产生愤怒与怨恨以死相威胁或精神崩溃而走上自杀之路。对于愤怒的患者我们采取既不迁就又不回避的态度耐心疏导,让患者宣泄不满情绪,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同时积极对家属做好工作,消除误会隔阂,解开思想包袱。对精神崩溃的患者,他们一般自尊心较强,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我们在护理中应努力做到语言朴实,忌粗暴,给患者以温暖,根据不同年龄和家庭背景,开导患者自强自尊,暗示患者其在家庭及社会中存在的价值、亲人对其的依恋,以及其应负有的责任、义务,此时患者大多不会剧烈反抗,不失时机地抓紧洗胃。

2.4 对于一时冲动、情绪紧张的患者

此类患者在服毒前感到活着无聊,服毒后又觉得后悔莫及,但碍于面子,羞见亲朋好友,害怕日后社会歧视,家人不宽容。常常不肯顺利接受治疗患者当着家人和医护人员的面不肯承认自己后悔而抵抗洗胃[4],在对死亡恐惧的同时,又对洗胃治疗害怕、紧张,思想负担较重。我们要给予诚恳的帮助,告知病情及治疗,让其信任我们的技术,解除其思想顾虑、放松心情,另外嘱患者家属谅解、安慰患者,妥善处理各种矛盾,配合治疗。

总之,洗胃要及早,在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抓住每一个合适的时机进行插管洗胃;对每一位患者必须注意维护患者的个人尊严及隐私权,对一切涉及患者个人隐私的话题严格保密,了解患者本人感受时,宜采用征询口吻和关切态度,切不可用质询口气或刨根问底;对患者不愿谈及但又事关抢救配合治疗的问题,应尽量用婉转迂回的方式引导,切不可操之过急;护士尽可能的尊重患者,选择适宜的环境,多用协商式、建议式,少用命令式、说教式。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患者的心理效应,影响到护患中间的交流、信任与合作,进而影响患者的诊治与康复。良好的人文关怀可以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合适的心理干预可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去接受诊治和护理,同时患者和家属还可以从护理人员的高尚护理、精良的技术操作、优良的服务中得到启迪,受到感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并通过他们传递到家庭、单位和社会,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每个护理人员都应该学习和研究人文护理,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8.

[2] 罗玉彬.浅谈服毒患者拒绝洗胃的心理护理[J].新医学导刊,2008,7(3):79-80.

[3] 于靖梅,张兔梅.30例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家庭护士,2006,4(12C):16.

[4] 武变,心理疏导治疗对服毒患者洗胃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12):863-864.

上一篇:狠抓细节提高质量 下一篇:老年人合理用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