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积回:用音乐造就文化地图

时间:2022-05-25 12:16:19

李积回:用音乐造就文化地图

刀具与音乐,一刚一柔,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有个经营刀具的企业家却独辟蹊径,将音响博物馆当作事业经营,进而借助音乐唱响文化营销主旋律。

每个音响发烧友,即使是“骨灰级”鉴赏家,走进阳江“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相信也会血脉贲张。这里简直就是至高无上的音响天堂,从留声机面世以来的世界各国经典名器无所不包,藏有数量惊人的黑胶唱片、CD及母带、DVD/BD。是的,同样的音响器材,任何富豪只要肯花钱都能搬回家,但免费供大众分享,进而推广音乐陶冶人们情操者,世间几人有如此胸襟?

你不仅是发烧,而且是“疯狂”

有人说,音乐是一种“”,一旦爱上便难以“自拔”。

你可知道在中国,有人不惜投入亿元,购藏多达近千件的音响器材,其中大部分为顶级旗舰机种,收藏超过60万张黑胶唱片、50万张音乐CD及众多母带及DVD/BD并建立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吗?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惊人的数量及投入,竟然在不到10年的是时间达成!难隆美国权威发烧音响杂志TAS总编辑Robert Harley到访时,不禁誉其为“世界第―烧”音响迷(The World’s Number One Audiophile)。奥地利知名音响设计师Gerhard Hirt先生则这样评价:你的发烧专业程度无人可比,你不仅是发烧,而且是“疯狂”。

此位“中毒”如此之深者,就是广东省第十、十一届人大代表、广东省五金制品协会执行会长、广东省十大经济风云人物、国内刀具翘楚阳江十八子集团总经理李积回。

初见李积回,不禁让人想起笑容满面、和蔼的弥勒佛,因为两者的形象真的有几分相似。音响泰斗王以真曾经为李积回创作藏头诗:积天下之大成,回人生之百味。聊起音乐,李积回滔滔不绝,纵横捭阖,妙语连珠:“古人常讲‘琴棋书画’,摆在第一位的‘琴’代表的就是音乐,这是恰情养性最重要的源头。”

除了参观完全免费之外,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甚至有茶水招待与专人讲解。李积回认为,音乐的“软件”――唱片与音乐的“硬件”――音响相辅相成,两者同样重要,没有旋律为音响注入“生命”,再昂贵的器材也是空有躯壳而没有灵魂的电子器械。每一首音乐都有众多音乐人的心血投入,除了反映历史的轨迹之外,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资产,这也是2004年他接触黑胶唱片之后,大手笔从日本一间图书馆抢救性购入20万张原本当作废品处理的黑胶唱片的原因。

音乐带来思想与精神的激荡

李积回对记者说,他在2001年第一套购入的音响总价约6万多元人民币,两个月之后以翻倍的价格购入另一套系统,相比之下立即发现声音表现有极大的差异,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一般的发烧友,通常会适时将第一套器材脱手,以“补贴”第二套音响,但李积回觉得以二手价格出手损失大,且多样器材备用,可随时搭配,经常能撞出不一样的音乐火花,从此养成“只买不卖”的玩家与藏家本性,经年累月下来自然汇集成数量庞大的宝库。

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像是天天举办音响大展和音乐欣赏会,不仅有最新的顶尖产品和唱片,且每月有新品种补充,包括古董留声机与许多已成为历史经典的器材,在这里都能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对于发烧友而言这里不啻是个天堂般的宝库。

李积回为何如此热衷于将音响博物馆当作事业经营呢?他说:“我作为一个好动之人,喜欢交朋友,音乐发烧友你来我往,通过以乐会友,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与经营企业有成、事业有成的人交流,思维碰撞的作用非常积极,对我的影响非常深。大家在这里听听音乐,说说心里话,这已经不是喝酒应酬那种层面了,而是真正的一种交心的状态。还有,我们的一些业务伙伴也会在这里相聚,这已经不是一种谈判的讨价还价的状态,大家都有一种高雅的表达方式,这样一来彼此能够在业务上更快地达成共识。在这种状态下,大家真正是把心掏出来,他讲出来的东西可能是几十年积累的思想精髓。通过音乐,我就好像(武侠小说) ‘吸星大法’一样,这些思想的精髓和精华都融进了我的生活、事业。”

音乐带来的思想与精神的回馈是多方面的,这是李积回最看重的东西。他坦言,进入音响发烧圈之前,诸如吃吃喝喝之类,只不过是暂时解脱各种困惑的一种方式,这不能够让你思想得到提升。喝完酒醒过来还是头晕脑胀。但音乐的确不同,它给你带来一种享受之外,还给你静态的一片净土,让你头脑清醒,可以思考很多东西,融会贯通,比如总结今天,思考明天,“音乐没有门槛,你听听交响乐、唱歌都可以收到效果,音乐也是激起感情的一种方式。你一听到六七十年代的音乐,就会马上回忆起那个年代,融入在音乐里,甚至会流眼泪,因为它有触动心灵的效果。你在聆听的过程中,会达到静态的境界,把昨天、今天、明天的事情梳理一遍,就会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音乐是―种境界。”

可见,李积回经营音响博物馆,并非仅仅为了满足兴趣,他同时还将音响博物馆经营成为一个促成思想碰撞的平台,集成思想精华的载体,一个能为我、为他人所用的“智库”。

一刚一柔,刀具与音乐的融合

企业界有一种理念,卖产品不如卖文化。文化营销运作得当,将为企业发展带来1+1>2的契机。

李积回曾经说过,以前有人说丧志,我音响发烧是励志。他借助音乐,将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和阳江十八子捆绑在一起销售,给人的印象就是一想起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脑海里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阳江十八子。他解释说:“我开这个博物馆,跟我的十八子工业旅游项目结合在一起,它的品味也就不一样。我进入(音响)这个圈子里面,将它当作一个与我的事业相关的行为,将来带动的可能就是奠定我这个十八子品牌的形象,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效果。也可以说是经营者个人的魅力跟企业品牌联系在一起。好像(万科老总)王石也是这样,他通过他的爱好、行为,带动了企业的一些积极的东西,我觉得自己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去走。”

十八子集团是刀具制造商,刀具与音乐,一刚一柔,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李积回认为,音乐与刀有关联的说法是成立的,因为人类的敲击产生了音乐,音乐家不是打铁打出来的,但打铁的敲击可以形成一种韵律,可能对推动音乐发展也起到一定作用,音乐与刀具的结合可看成返璞归真的相辅相成,彼此不会发生矛盾。而且十八子刀具是一种传统产品,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品牌,“如果没有前因的话,人们会觉得牵强,它们到底会有怎样的联系?有一句话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将音乐融进民族的东西,这种相辅相成相信是一种很好的结合方式。”

“发烧爱国论”并非梦话

拥有如此庞大的音响名器及唱片收藏,的确容易让人用金钱来衡量其日后的价值,不过任何一位与李积回对过话的音响迷、乐迷,都不会忘记他“只买不卖”的超高发烧度数。甚至,他在发烧的过程中,还不忘挖掘出甚多发烧的延伸价值。

比如说,发烧与爱国扯上关系,很多人都会觉得不 可思议。按照李积回的理解,发烧的人不买盗版碟,其他人都买盗版碟,“买盗版有什么坏处有什么好处?好处是普及更加广泛,坏处就是那些知识产权的所有者血本无归。盗版泛滥,大家怎会有动力去发掘创新力量,有动力才能开创新东西,我觉得‘发烧爱国论’可能会得到一些人的认同。”

李积回的思维的确天马行空,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又不得不承认他的思维的确有发人深思的跳跃。阐述了“发烧爱国论”,他把话头转到“动态文化”和“静态文化”的问题,“静态文化,在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留下的静态宝藏太多了,包括四大发明这些都记载在文字上,但仅停留在故纸堆,都是静态的,你不看不研究的话,它们的价值都埋没在那里,地下有很多静态的文物被动地隐藏着,而且无法让人了解。动态文化在哪里呢?工业革命后的动态文化都掌握在西方人的手里,比如说电影、音乐、网络、价值体系,这些都是动态文化的一种象征。我觉得中国还没有把文化划分开来,目标性还是不够明确。我们必须把动、静两种文化分开来,才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的优势。如何把静态变成动态?这就需要创新。怎么创新?比如我们都知道中国乐器很古老,有自己的发明创造在里面,现在流行的交响乐里的元素我们没有,音乐人正在做一些尝试,中西结合,这就是一种创新。本来,静态的东西就是我们中国的东西,包容就是一种动态,中乐西奏,西乐中奏,然后融合、整合,这也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把静态文化变成动态文化,才能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

中国的小康标准,没有音乐不达标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别人很难判别李积回是否到达了如此境界,但他用音乐的感悟来阐述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的转换关系时,或许可以帮助人们打开另一扇能够看见更远风景的窗户:静态文化转换成动态文化才有价值,只有动态文化才能够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才能融进世界,得到世界的认同。

对于躺在博物馆的文物,李积回认为,如果不进行研究、挖掘,只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死”的物品,这和闭关锁国的自我封闭是一样的道理,“好像我们没有意识到动态文化和静态文化的问题,从来也没有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研讨。我觉得中国上下五千年确实留下很多静态的东西,这些静态文化转换成动态文化需要一个条件――需要大量的财力去支持,如果温饱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没有物质的积累,我们也不可能去谈什么动态文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后才在世界上说得上话(话语权)。由静变动,音乐就是很好的平台。因为音乐是国际语言,它不需要什么标准,可以成为我们的共同语言。音乐是灵丹妙药,能够使你的心境净化,可以抵御百病,使你百病不侵。”

他说,音乐是流动的风景,是动态的,不流动的话风景也是死的,“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小康标准,没有音乐是不达标的,这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很多东西有门槛,但音乐没有门槛,世间只有一样东西是从生到死伴随人们一生的,那就是音乐。现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建有音乐厅,如果这些音乐厅只是为了做门面,等于白白浪费。音乐无处不在,是最廉价的,是人与生俱来的财富。每个民族的灵魂都是音乐来引导,为什么汉族跟其他民族不一样,就是因为音乐在起到作用,音乐的韵律使两个民族的行为改变,行为改变各自的面貌。”

我一直提倡修国学首先从听国乐开始

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就表现在他的意志的奋求、满足、再奋求、再满足这样一种永恒不断的循环中。――音乐也具有人的这种特征。”整个采访过程,从音乐谈到品牌,再从音乐谈到文化,从微观谈到宏观,李积回如同在音乐版百家讲坛开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富裕阶层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形象定位是比较负面的,除了仇富心态的作用之外,也有企业家道德品质没有达到社会期望值的缘故。对此,李积回开出了别出心裁的修身养性的药方!

“现在一些大学的教授专家鼓励企业家在修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国学,我觉得要学国学,你没听国乐的话,怎么能学到国学的精髓?而且作为一个企业家你有没有时间去真正把国学消化掉?我一直提倡修国学首先从听国乐开始。所谓‘孔子礼乐’,我有这样的想法。其次,现在很多企业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可能采取这种捐赠捐钱的形式作为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作为十八子集团(负责人),我们当然也少不了这些,但是我觉得企业家可以利用自己的专长,通过另一种方式也可以达到回报社会的效用。王石,你说他没有回报社会?他有。为灾区捐钱的,做义工的,或者捐赠必需品的,是一种方式,裸捐也是一种方式。这些都无可厚非,都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除了捐赠,还有一种方式,就以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为平台,利用自己的爱好、经验,另辟途径来达到理念认同,同时为企业争光,这是另一种对社会的回报,也是另一种(回报社会)途径的突破。”

李积回主动提到,曾有媒体记者问他:“你会不会把这些东西捐赠出去?”他的回答直接而清晰:它已经产生了社会效益,捐与不捐还有什么需要考虑的吗?有,比如说我把这个博物馆捐赠出去,没有有效管理的话,等于费了武功,因为它在我的手里能不断得到传承,通过免费开放,它还会不断发挥作用,所以我觉得不一定要捐赠出去才显得有公益心。就好像以前鼓励人们做好事那样,有人落水了,你不懂游泳却去救人,你死掉了都是光荣的。我们说这是愚蠢的做法,首先要保好自己,才能够照顾别人。还是一句话,政府能够使博物馆得到更大发展的话,我无可厚非。如果确实达不到效果的话,那么捐赠等于浪费。”

粤商群体与其他省份商帮确存差异

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购入软硬件确实所费不赀,何况收藏仍在持续增加。在“愉悦”与“陶冶情操”之外,李积回还希望尽力发掘博物馆在促进文化建设方面的功效。

作为省人大代表,从2007年到2009年,李积回提交了有关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建设的相关的议案。其中一个是推动政府扶持民间博物馆建设,二是扶持粤曲,三是扶持旅游。

广东在文化方面一直处于弱势,至于粤商群体与其他省份商帮的差距,李积回认为确实有差距存在,“我这个行业经常跟全国各地的一些行业协会有交流。在有文化认同的情况下,人家的行业协会,团结的程度就比我们高。广东在经济领域有优势,比如港澳毗邻,华侨众多,容易接触国际信息。我们有改革开放的先机,先走一步的优势,在文化积淀方面确实也看到有相当厚度,但是如果没有文化的传承的话,人家很快就上来,这就是差异。江浙地区、中原地区的企业家为什么能够做得那么大,而且发展后劲很足,跟广东比更有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超越你。我们看到上海、江苏、浙江的一些产业能够迅速跟你平起平坐,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广东很早就提出了文化建设的纲领,但是广东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真正把经济和文化融在一起,捆绑在―起发展。”

上一篇:陈富云:“数码试衣”创意获逾2亿元风投 下一篇:“万用理财法则”最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