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把握和运用非财务信息

时间:2022-05-24 05:26:59

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把握和运用非财务信息

摘要:在传统审计工作中,非财务信息往往被审计人员忽视。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拓宽深化,非财务信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在提供审计线索以识别重大的错报,正确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职责履行情况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如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收集和运用非财务信息。

关键词:非财务信息;经济责任审计

一、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

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而经济活动信息载体既包括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如果没有财务信息,审计工作将无法进行;如果没有非财务信息,可能无法识别重大错报,导致重大的审计风险。因此,将非财务信息纳入审计人员的审计范围是必要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当关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等。

二、非财务信息的内涵

财务信息是指以货币形式的数据资料为主,结合其他资料,用来表明被审计单位资金运动的状况及其特征的经济信息;一般包括会计账表、凭证和原始单据(支持性记录)及相关资料。相对于财务信息而言,非财务信息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但一般而言,不在财务报表上反映的,以非财务资料形式出现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信息资料都可视为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相比,非财务信息具有以下特点:(1)广泛性。非财务信息可以来自被审计单位内部,也可以来自被审计单位外部,而财务信息来自被审计单位内部。(2)真实性。由于非财务信息多而杂,同时由于外部非财务信息是被审计单位无法控制的,所以它比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信。(3)有的非财务信息难以计量性。(4)非财务信息可能与过去事项有关,也可能与现在甚至将来的事项有关(如重大决策),而财务信息一般只与过去事项有关。总体看来,非财务信息可分为部非财务信息和外部非财务信息。内部非财务信息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性质和基本的经济职能,内部控制及其生成的相关记录,重大决策的轨迹以及与财务信息存在相关关系的其他数据资料等。外部非财务信息主要是包括对被审计单位业绩评价,外界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外部反馈等。

三、多渠道收集重要的非财务信息

由于非财务信息多而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有选择地识别和收集重要的非财务信息,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经济责任审计中主要围绕被审计单位经济职能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情况开展信息收集,并结合财务信息审计情况,多渠道对非财务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收集:

第一,利用公开渠道收集非财务信息,识别被审计单位容易产生重大错报的领域。一般而言,相似的单位有相似的控制和业务环境,容易产生重大错报的领域具有相似性;同样领导层面临相似动机(或压力)、机会以及有相同的借口。因此,通过互联网上能收集与被审计单位相似的单位容易产生重大舞弊的领域,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例如,在对某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中,我们在网上发现该系统其他省市的腐败窝案及各地网民反映的问题中都表明部分的中介机构与行政主管部门存在相互的利益输送关系;而部分直属事业单位更是依靠主管部门权力而参与经商办企业,并成为主管部门的小金库。审计人员综合对该单位内部控制初评和其他渠道的信息后决定将此作为审计的重点,取得了良好的审计效果。

第二,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对象处收集非财务信息,印证被审计单位收入的完整性和支出的真实性。管理对象与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有相当紧密的联系,能揭示被审计单位重大的对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例如,独立第三方向管理对象对被审计单位投资环境的民主测评结果往往能反映出管理对象对被审计单位整体的财务收支评价。如果测评结果很差,应采取被审计单位不可预见的审计程序进一步向管理对象进行调查。

第三,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收集非财务信息,要保持必要的谨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非财务信息可能剔出了对其不利的内容,审计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谨慎的态度,不能人云亦云,要带着疑问收集。例如,有的单位尽管有标准化的内部管理手册,但与领导层座谈中却发现其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认识都相当消极,对具体控制实施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种情况下应当认定控制环境薄弱,并可能对被审计单位大部分业务产生消极影响。

以上渠道收集的非财务信息之间存在重大不一致时,审计人员应当查明原因。

四、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综合运用

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综合运用是连续和动态的,要将其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而且在审计调查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各有侧重:

第一,审计调查阶段。审计调查阶段非财务信息主要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其环境,与财务信息一道在进行风险评估,识别重大错报(包括舞弊)的高风险领域,明确审计范围和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实施方案。确保进一步审计程序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有的放矢地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第二,实施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阶段中非财务信息主要有以下三种运用形式:(1)非财务信息能为财务信息审计提供审计线索,财务信息验证非财务信息,如某县扶贫资金的造假,主要通过集体虚开发票、虚构支出等“一条龙造假”来骗取财政资金,从财务信息角度来看,它的程序是完整的,记录也是完备的,审计人员很难从报表和凭证上查出它的问题,但经过对服务对象(贫困农户)的调查和询问就能够很快发现问题,因为虚构假的财务信息容易,虚构假的非财务信息就不太可能了。(2)分析性复核要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对某县义教资金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各学校的粉笔和纸张等低值易耗品支出逐年成倍增长,远超出正常消耗。学校套出资金用于什么地方?后来,查阅学校相关文件,发现某中心校关于请求解决41个代课教师工资经费的报告,但财政并未安排相关经费。两相比较后,并以此为突破口,查出是套出资金用于代课教师等人员支出。(3)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作为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共同支撑审计结论,缺一不可。例如,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既要其健全性和合理性主要通过内部控制等非财务信息审核的结果来评价,其是否有效则还通过对其财务信息的审计来评价。

第三,报告阶段。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要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最终能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制度等方面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利用非财务信息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成果进行深度挖掘,依政策法纪和国计民生多分析、多规范、多建议,寓服务于监督,以利于被审计对象知错、认错、改错、向前发展。

非财务信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审计评价和审计建议上。不仅要核实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指标,还要分析经济指标的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特别是趋势性的影响,关注经济活动的结果对社会事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不仅审查领导干部的经济业绩是否真实,还要评价经济业绩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参考文献:

[1] 唐风华.浅析非财务信息在审计中的应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7).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思路 下一篇:如何发挥资产评估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