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传授促能力培养 以能力培养增知识吸收

时间:2022-05-24 02:35:52

以知识传授促能力培养 以能力培养增知识吸收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很多时候,我们在“言”字上做足文章,将“文”抛诸脑后,在实际教学中,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不平衡普遍存在。笔者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既要“授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前者是指“知识传授”,后者是指“能力培养”,两者应该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以期达到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的均衡发展。因为,“能力”蕴涵着“知识”,世界上不存在抽空了知识的能力,没有知识做支撑,能力是不可能形成的,所以不能把知识与能力剥离开来或对立起来。

文言文作为区别于现代文的一种特殊文章体例,语言现象众多而复杂,离学生生活实际久远。所以,弄懂“写了点什么”是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做好“知识传授”的工作。以《陈涉世家》为例,本文作为初中阶段篇幅较长、知识点众多的典范性文言文,教学时,首先要从字、词、句着手,进行疏通、整理。通假现象、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现象、特殊句式等等,都需要教师有条不紊地加以讲解,这就是“知识传授”。但是,我们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如,讲到“以”的一词多义时,教师可举一反三,让学生随教师的点拨,自己找出其他的一词多义现象。“敏锐地捕捉特殊的语言现象,根据教师点拨的思维轨迹,准确地加以理解。”这就是一种能力,一种语言感悟能力,一种文言文理解中不可或缺的“推知”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在“知识传授”时潜移默化慢慢渗透给学生的。所以说,“知识传授”能促进“能力培养”。

仍以《陈涉世家》为例,该篇文章出现在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此时,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浅易文言文,对很多的文言文知识点已经有了系统的认知,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往往会将知识点加以迁移、对比、归类,实现和过去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如“辍耕之垄上”的“之”做动词“去、到、往”解,不免让大家想起“至之市”的“之”;八年级下册“手自笔录”中“笔”的用法提示我们本文中“法皆斩”中的“法”同样属于名词活用为状语。实现知识的迁移,用“旧知”帮助理解“新知”,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使我们的教学更省时省力,这便是一种从“知识积累”中历练出来的迁移能力、拓展延伸能力,这种能力能促使知识的获取更系统化,感性认识更理性化。

可见,“知识积累”是一方沃土,孕育了学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又能促进“知识的吸收”。

学生到了九年级,随着文言文学习的不断深入,已经培养了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在“比较阅读”训练中,这样的能力就有了用武之地,如《陈涉世家》的对比阅读语段中出现这样一道翻译题“梁以此奇籍”,其中有两个关键词:“以”和“奇”,在教学中发现,80%的学生能答出“以”作“因为”解,“奇”是意动用法,是“以……为奇”的意思。显而易见,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获取新知,实现知识、能力循环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

其实,古今汉语阅读理解的很多方法是兼容的,当我们对现代文阅读的很多方法运用自如的时候,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将其嫁接到古汉语阅读中,只要教师稍加点拨,新的知识就会形成。如《陈涉世家》课文和“陈胜王凡六月……由是无亲陈王者……”一段的比较阅读中有一问:“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这就要求我们,借助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能力,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拓展形象理解的广度。能力的迁移帮助我们完善了对“陈涉”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达到了有效的阅读效果,获取了新知。

另外,饶杰腾教授在《文言文阅读表达教学中的知识、技能》讲座中强调,学好文言文,要加强对祖国文化遗产的学习。祖国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指导学生借助网络,实现对和“学习内容”有关的知识进行检索、归纳、总结。例如,学习《陈涉世家》之前,我们务必要对故事背景和《史记》及其作者有关知识了然于胸,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检索查找的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检索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打造了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他们的知识水平定将水涨船高。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知识,使之形成系统,“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当知识获取达到一定的高度便可转化为能力,能力的形成亦可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知识水平。故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需要在文言文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促能力培养,以能力培养增知识吸收”,最终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赢。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上一篇:放飞语言 促进成长 下一篇:重视思想品德试卷的评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