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语言 促进成长

时间:2022-08-23 10:02:43

放飞语言 促进成长

摘 要: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为基本指导思想。”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应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每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把视野放宽、放远,关注每个学生的将来、成长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独特见解,在课堂上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运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交流,使每个学生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获得自信,得到更大的发展,而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忽略了这一点。

上课伊始,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结合手中的树叶演示树叶飘落的场景: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A:我看到了树叶从树上落下来。

师(失望):不是很好,请坐!

学生B:我看到树叶一片片从树上落下来。

师:恩,请坐!谁还有更好的吗?

(教师似乎很不满意学生的答案,于是又捡起树叶,重新演示了一遍,让树叶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

这时候一个学生好像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欣然高举起手,老师欣喜,示意他回答。

学生C:我看到树叶从树上轻轻地落下来。

师:是“轻轻“的吗?(有些失望地示意学生坐下)

针对教师的评价,学生有点不知所措,一个个苦思冥想竟不知道该做何答,同时我们在座的听课老师也在“绞尽脑汁”地想“标准”答案。学生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失败,都不敢轻易再将手举起来了,他们“乖乖”地坐在位置上等待着教师颁布“标准”答案。

面对冷场,教师只能说:你们认为是“树叶一片一片从树上飘下来”好呢?还是你们说的好呢?原来学生的回答得不到赏识是没有合上教师的“标准”答案。

本来这样的教学设计将是一个很好的说话训练机会,通过直观演示,刺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有话可说,结合恰当的点评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促进学生个体的不断发展。却由于教师预设的面太窄,课堂教学机智不够,只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忽略了课堂的生成与学生的情感。于是我们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高年级,学生课堂举手的参与面越窄,越倾向于倾听,班级里“沉默的羔羊”也就越多。在发言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更要鼓励学生有求新求异思维。有一些学生,他对某个问题的想法分明跟别人不同,但是他却不敢说出来。为什么呢?一是怕说出来后遭到同学的嘲笑,二是怕教师严厉的批评。其实创新是每个人思想中的精髓,教师对有创新意识的孩子更要多加关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常常激励自己要做到:发挥评价的有效性,放飞学生的语言。例如,我曾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中为了让学生感受主人公――青年画鱼时的专心,更让学生明白表达时用词准确的意义,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师:当你听到小女孩惊奇地说:呦,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1:我的第一反应是进去看看。

(学生的回答没有马上切入正题,学生此刻也没有意识到人多要“挤”进去才能看到,只有进一步耐心引导,才能让学生抓住重点)

师:是呀,可人这么多你进不去呀,那怎么办呢?

生1:我可以“挤”进去看看的。

(正确的引导与评价常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师:你这个“挤”字用得可真准呀。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反应吗?都可以来说说的!

生2:我的第一反应是:鱼怎么可能游到纸上?

师:你肯定也很想进去看看,人这么多,你也必须得――

生齐:挤进去看。

师:是呀,同学们体会得可真到位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玉泉的茶室后院,一起挤进去看看,这个青年是如何让鱼游到纸上来的……

“润物细无声”,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是根据自己对文本的初步领会做出的,期间教师要做好导向的作用,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勇于做学习的参与者,勇于尝试。在这样轻松的对话过程中学生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作者“挤”字所用的巧妙之处,一个“挤”让学生领会了茶室后院的人多,一个“挤”字道出了作者对青年专心致志作画的赞扬,更让学生深深体会用字准确的精妙。

如果当时我只顾及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发展需要,灌输用字准确性的作用,直接讲解“挤”的作用,我想学生的体会就不会那么深刻,同时也很难体会出青年作画的“专心致志”和“一丝不苟”了。

对于孩子来说,成功从自信开始,我们作为学生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人物之一,更始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利用正确评价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的进行,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课堂上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放飞他们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语言动机,尊重他们发言的内容,鼓励孩子多发言,都能积极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

上一篇:陶行知教育名言 下一篇:以知识传授促能力培养 以能力培养增知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