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

时间:2022-05-24 08:46:48

浅谈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

[摘 要]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垂直分工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良好的区域产业链;同时,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尚未形成。为此,我国应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构建区域产业链,建立和完善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建构多元合作主体、多中心治理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关键词] 区域经济合作 分工合作 区域产业链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由于对未来预期的的悲观,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消费紧缩,导致我国出口急剧下降,使沿海地区大量的外贸加工型企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中央出台了大量政策措施以扩大内需,达到“保增长”的目标。

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的主要途径有增加投资和促进消费。不管是增加投资还是促进消费,都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其中,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至关重要:一是,在我国沿海地区传统加工型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加快地区间的产业转移可以降低企业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地区间产业转移过程中,加强地区政府间的合作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可以减少企业的各项交易费用,减少市场的盲目性。二是,在政府增加公共投资以扩大需求的过程中,加强区域间政府及企业间的合作可以减少摩擦,增加效率,保证跨区域合作的顺利进行。

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展,国内地方政府及企业主体顺应经济形式的发展,加强了区域间经济合作,特别是在一些城市群集聚的地区。例如,在长三角地区,区域间水平分工与合作已经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目前江浙地区主要发展部分现代制造业及大部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保证;而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长三角地区提供服务保障。这样,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在空间上分工有序,形成了良性合作的局面。

但是,从整体上看,全国性的区际分工合作程度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了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主要表现在:

1.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垂直分工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良好的区域产业链。由于自然条件差异及交通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技术合作、资本提供、环境污染治理及管理经验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上缺乏积极性。这增加了企业在地区间投资的交易费用,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在区域经济合作上形式较为单一,没有形成良好的区域产业链。这阻碍了区域间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与合作。

2.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尚未形成。由于缺乏合作经验及相关的法律保证,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尚未形成。在区域合作出现摩擦时仍主要由中央协调,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虽然近年来“泛珠三角合作”与“泛长三角合作”发展迅速,但是各地区还需要努力摸索,形成一套在保障各地区利益的基础上,能提高合作效率的制度规范。

二、加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建议

1.加大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合作力度,构建良好的区域产业链。各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要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在与国家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一致的前提下,确立自身的优势。这样,各地区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与其他区域间进行商品贸易及劳动力、资金和技术流动等,进行优势互补。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区在各产业中努力构建相关产业链,各地区分别承接其中的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由此,各区域以最低的成本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以最高的经济效率参与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竞争。例如,当前我国东部地区高昂的土地及各项经营成本已经不适合发展传统制造业。如果东西部地区能开展合作,将东部地区的加工制造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较低的土地成本及经营费用有利于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同时,东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也为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提供有利的营销渠道、技术设备及资金支持。如此形成的一条产业链有利于发挥地区优势,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扩大就业,提高地方财政收入。

2.建立和完善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区域经济合作制度主要是在提高合作的效率的同时保证合作的公平,使区域分工合作能长期坚持和发展下去。为此,各平级政府间要参与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机制和机构,以保证在合作中出现的矛盾与冲突能快速有效的解决。同时,要制定区域合作的法律法规来保持区域政策的一贯性和继续性。

3.建构多元合作主体、多中心治理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对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式的选择,以及动力机制的依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要转换思路,创新思维,形成包括地方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混合体,形成多中心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式的选择上,既可以选择项目合作形式,也可选择市场机制运作形式,还可选择非政府组织合作形式;在区域经济合作方式与手段的运用上,既可以选择行政干预的方式与手段,也可选择完全市场化的方式与手段,还可以采取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与手段。对于区域经济合作体制的动力机制依赖,既可依赖政府推动,也可依赖市场推动,还可依赖这二者的结合等等。

4.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削弱政府在区域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要形成多数合作行为是由企业作为行为主体,在市场机制力量的驱动下实施完成的区域经济合作。

参考文献:

[1]张敦富.区域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2]蔡 岚:区域合作中的难题及其求解[J].党政论坛,2007年第5期

[3]曹 阳 王 亮:区域合作模式与类型的分析框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5期

上一篇:加快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 下一篇:对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