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

时间:2022-05-24 08:32:54

体育课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创新因素,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常用的方法有:

发现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发现法突出的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方法、原理和相关的知识。运用发现法可以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问题法。提出问题要比发现问题更难。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积极的思考。其具体做法是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另外也可以结合技术动作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质疑法。在体育教学中,质疑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真正从传统的狭隘思维走向创新境界的具体表现。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望强的特点出发,引导他们勤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对学生新奇的想法,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们积极进行实践探索活动,从而发挥他们创新的潜能。这种方法能够集思广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讨论法。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拘泥于“满堂灌”,学生“盲目练”,而是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根据不同的结论进行讨论。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遇到问题大家先讨论,找出答案。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独辟蹊径的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尝试法。尝试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尝试的目标。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任何事情都想自己试一试。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尝试实践的机会。在尝试过程中,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想束缚,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参与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大胆尝试创新,体验成功的快乐。这种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探究法。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探究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探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主动的参与问题研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探中思、玩中学、练中就”,从而在参与问题研究中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情境法。情境教学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为学生创设具有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活动场景,让他们在民主平等、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求新求异,广开思路。此外,还可以通过体育节、运动会、广播操、军训和郊游等活动,激励学生的情感,促进他们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游戏法。游戏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他们在主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想象力更丰富,应变能力更灵活,思维能力更活跃,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积极地去学习和创造。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选用游戏。如,“造型比赛、组画接力”等,不断变换游戏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玩得开心、学得快乐,同时也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延伸法。延伸法是在学生了解游戏方法的基础上,要求他们把其中的某一部分适当的加以变化,然后根据游戏的创编原则,变成新的游戏进行活动。这样既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又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和创新能力得以提高。这种方法可以在准备活动中使用。

创造法。创造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为基础,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开放;让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发散性的创造新知识。例如,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大量徒手操的基本动作,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在做准备活动时,可以给学生同一个节奏,让他们按照徒手操的创编原则,自己创编,然后选择动作优美的同学进行表演。在创编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既加深了对身体运动规律的认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上一篇:多种方法解决小学数学问题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途径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