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物理试题的改革

时间:2022-05-24 07:44:28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物理试题的改革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试题应具有开放性、时代性、过程性等特点,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给予全面评价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转变,为我国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物理试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41-02

在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之际,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转变,更要求在教学中深思如何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在评价的标准上,不能单一地以指向“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的考查为评价标准。虽然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其中很多都无法用考试方式给以量化的评价;但是在我国,物理试题应以“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为基础,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贯彻其中加以考查。在新课程标准下,改革物理试题的组成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物理试题不仅要具有评价、选拔、导向的功能,并且可以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将结合笔者在教育学习实践中的体会,简单分析我国物理试题存在的不足以及应对的策略。

一、我国物理试题存在的不足

以客观性试题中的选择题为例。目前我国物理试卷中,仍存在多项选择题,评分标准也是采用即使选对一个也给部分分数的方法。并且试卷中多项选择题还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如题中4个选项可能互相矛盾或是有两对相互矛盾答案,即退化为单选题;题中答案中有一对互相矛盾的或等价的,即此时就有种种利用方式。总之相比于单项选择题而言,其存在不科学性:①增加了学生盲目片面选对的概率;②无法保证其信度与所有选择题测试统计特性相一致,并且给机器阅卷带来了困难。以2013年全国理科综合卷(新课标一)中一道多选题为例: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车a和车b的位移—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本题考查目的在于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中“x-t”图像的理解和应用,考查方式设定为多项选择题,答案BC。若将其变为单项选择题,可为:将题中选项改为(1)(2)(3)(4)

A.只有(1)对?摇B.只有(3)对?摇C.(1)和(2)对

D.(3)和(4)对?摇E.(2)、(3)?摇F.(1)、(2)、(3)和(4)对

与多选题相比,改变为组合式单项选择题:①更加能达到考查的知识性目标;②更加能达到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③提高学生对于知识掌握与理解的全面性。由此看来,我国应尽早改变目前多选题的评分标准,使之更加科学,并与国际接轨。

二、对物理试题改革的几点建议

1.增加实验型试题的考查。无论初高中,我国的考试大纲中都作出规定性的要求,即要考几个学生实验,但考查内容过于局限和死板。学生面对试卷中的实验题,多数是采用死记硬背来对付。从初高中的试卷分析来看,存在的问题有:①实验型试题数量极少,除了一两道实验题外,其余题目极少涉及到实验的情景;②实验考查与理论试题完全分离;③忽视贴近生活且具有趣味性的演示实验方面的实验试题。整体上看,根本原因是由于在我国实验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教学观,要求创造“沟通”与“合作”的教学情境,而实验教学正是能很好地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的教学模式。国外的一些学校早已是每一堂物理课都必须有实验辅助教学,所以在我国加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势在必行。而物理测试中增加对实验型试题的考察,则会更加有利于推动我国物理课堂中实验教学的发展。

2.创设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新题型。应打破全国物理试卷的试题由选择(单选和多选)、简答(实则多为填空)、计算题三大部分组成的形式,学习借鉴国外公开考试中科学性试题的设计。如英国纳菲尔德物理公开考试中,题型的设计重视加强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语言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表达的能力。采用的新题型有以下几种。①分析论述题,此类型题一般先给出一段学生如何答题的指导语,然后给出几个相应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加以论述。主要测试学生:对于熟悉或不熟悉的物理概念或原理能否正确理解;对于物理学现象能否应用相应的物理学科学研究方法以及科学语言来分析。例:【1】根据气体分子运动论,气体压强p由公式p=1∕3nmC2给出,n为单位体积分子数,C2为分子方均速度,分子质量为m。【2】在晶体固体中,声速由公式v=E∕ρ给出,(此处E为杨氏模量,ρ为密度),这与下述情况相联系,即波沿着由倔强系数为k的弹簧将间隔为x,质量为m的一系列振子联接起来方向传播的速度为v=x。问题:(1)材料中的两个物理理论,在哪些方面作了简单假设?(2)由于作了简单假设,在真实情况下,理论和实际有哪些不一致?②阅读理解题,此类型题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回答相应一系列问题。文章大都是物理原理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或是物理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物理理论的发展等。目的是测试学生对书面形式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的能力。例:“捕捉中子的实验”、“引力恒量G会变化么”等。与我国物理教材相结合,可将书本中发展空间的课外阅览或小资料文章改为阅读理解题,这样改变不仅可以提高书本中知识的利用率,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前沿科技知识。例:教育科学出版社必修1中“时间和空间是否有限”、“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就可扩展补充成为阅读理解型题目。③开放性长答题,此类型题要求学生对于给出的问题情境,充分地运用重要的基本概念和模型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讨论,以科学的、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论点,提出解决方案。例:分别给出力、电、光、声、原子系统中“共振”的例子,并分别说明影响共振频率和影响宽度的因素。与国外学生相比,我国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较强。而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发展观,即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发展更全面、更和谐。所以在物理新型试题设计上,要加强培养我国学生以下能力:运用图标和图线解决问题的能力;估测估算的能力;运用科学语言表达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运用科学史的能力,使我国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试题应具有开放性、时代性、过程性等特点,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给予全面评价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转变,为我国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纪旭媛,女,汉族,全日制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物理)。

上一篇:西进运动与美国农业市场的发展 下一篇:谈有效沟通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