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粉墨画教学有效性的实操策略

时间:2022-05-24 07:12:05

提高粉墨画教学有效性的实操策略

在初中粉墨画课堂中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很有必要,而初中美术教学要有实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是一个重要途径。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而教学相长既是和谐课堂的外显形式,也是和谐课堂的环境的升华。做到教学相长,创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首要的。研究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由此可见,有效教学必须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这才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

例如课上学习粉墨画托底,一般我的要求是用墨色托底的,因为这样能把水粉色彩的浓厚特性给衬托出来,色彩效果也非常理想,这在我的粉墨画教学中已经成为作画的一个步骤、程序。可有一天上课,有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老师,为什么只用墨来托底,你有没有试过用其他的色彩呢?”当时我一愣,这个方法我已经研究运用了四五年,而且一直效果不错。我该如何回答学生的提问呢?应不应该让学生尝试用其他色彩来托底呢?回答是肯定的。于是我顺水推舟,让这位同学尝试用不同的色彩托底,结果画面呈现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是学生的提问开拓了我的思路,使自己注重采用多种技法去完善粉墨画的教学。师生的交流让我获益匪浅,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敢于尝试,学习更加主动了。这正可谓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基于课标的指导思想,在粉墨画教学中我还着重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很快掌握粉墨画作画技能和欣赏、评价方法。

1. 优化课堂结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导

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常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学习小组,在课前准备好学习主题,再把主题分为几个小的主题,每小组负责一个。例如静物写生学习主题,我分配给每个小组的小主题都有所侧重:水果、蔬菜、器皿、花卉等等,同一主题,每小组研究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同小组的同学会进行观察、交流、比较、探究粉墨画的作画方法。由于每个小组侧重主题不同,不同小组的同学除了对本小组的任务感兴趣外,也会对其他小组的任务感兴趣,通过交流、沟通、比较,学生自然会主动地去了解其他组的学习内容。在每次主题学习中,同学们基本能掌握静物写生中所涉及的各种写生形态,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也就愿意学、乐于学。

2. 变繁为简,统一色调,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运用色彩

在粉墨画教学中我也做了不少课堂实验,然后再修正运用。大部分学生刚开始对水粉是一无所知的,试验时学生无从下手,画面色彩很混乱,不知如何调色,色彩很不协调,整个课室显得闹哄哄的,教学效率很低,不能达到预定的粉墨画教学目标。因此我做了一些调整。首先是把色彩的色调分组统一,以便于学生认识运用色彩。比如A组统一是红色调,该组的同学只能用橘红、朱红、深红、玫瑰红、土红等红色系的色彩作画;而B组的同学是绿色调,那么该组的同学就只能用绿色系的颜色作画。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某一色系颜色的特点,经过几个色系的练习,学生就基本对每个色彩有了认识,之后再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并有所创新。

3. 以校园文化、本地特色文化为背景,让创作题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常常为找不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题材而烦恼。粉墨画教学中,不妨在学生感兴趣的校园文化生活和本地特色文化中发掘创作题材,给学生笔下的作品赋予生命力。一是在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活动中寻找题材。我校地处发达地区的农村,校园内和学校周边有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如:“古榕树写生”、“塘厦风景写生”、“校园风景”、“画室一角”、“春、秋游体验”等。二是以校园活动和本地特色文化为特色,开发各种活动主题教材。校园活动如“五四”文艺演出、校园十大歌手、宿舍文化节、体育节等;本地特色文化包括麒麟文化、喝早茶、粤剧、高尔夫特色产业等等。

“一切创新都伴随着想象,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要想有创新,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往往能产生独特的见解,独特的见解属于创造性思维,创造的实质就是求异标新。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他们“别出心裁”,用前所未有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实践画面,是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有效方法。

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和获得的创造性成果,教师应及时鼓励,哪怕只有一点点的闪光,也要不遗余力地捕捉,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创造的心理体验,体味创造的甘苦,激发出新的更高的创造情感和动机,以更大的意志、努力去进行新的创造性活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勇于思维;也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

上一篇:让幼儿轻松走进经典 下一篇:始料未及,收获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