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早期出血65例临床研究

时间:2022-05-24 05:38:36

产后早期出血65例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产后早期出血的临床基本情况。 方法 选取产后早期出血的产妇65例,均根据出血原因和出血量予以救治,对发生产后早期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不同治疗方式与出血量的关系,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孕产次1次的产妇、具有流产和引产史以及合并症的产妇发生早期产后出血的概率相对更高;宫缩乏力所致产后早期出血的概率明显更高(P < 0.05);出血量在500 ml~的产妇主要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出血量在1000 ml~以及2000 ml以上的产妇均同时有切除子宫方式治疗者,且出血量在2000 ml以上产妇切除子宫率相对更高(P < 0.05);65例患者均成功治愈。 结论 对产后早期出血加强防范,一旦出现后应根据发生原因及出血量等采用合理的救治方式,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危险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 产后早期出血;相关因素;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1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c)-0038-03

Clinical research about early postpartum hemorrhage of 65 cases

CHEN Fangying

Meihua Health Hospital in Maonan District of Maoming City,Guangdong province,Maoming 52502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clinical basic situation of early postpartum hemorrhage. Methods 65 cases of postpartum early maternal hemorrhage were selected,all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bleeding and blood loss,the related factors of early postpartum haemorrhage was statistical analyzed,its relationship with blood loss and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and treatment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1 time of maternal maternal times, had a history of abortion and induced labor and complications of maternal the chance of early postpartum hemorrhage was relatively higher;Contractions fatigue due to risk of early postpartum hemorrhag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The bleeding in 500 ml- of maternal mainly adopts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bleeding in 1000 ml- and 2000 ml of maternal above at the same time had a hysterectomy treatment,and the hysterectomy rate appeared in 2000 ml above maternal was relatively higher (P < 0.05);65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ured. Conclusion Increased prevention of early postpartum hemorrhage,once appear,should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and the bleeding after reasonable treatment metho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e rate,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the dangerous situation.

[Key words] Early postpartum hemorrhage;The related factors;Clinical research

产后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分娩并发症,而发生于产后24 h内的严重出血为产后早期出血,一般失血量在500 ml以上。短时间内的大量失血容易导致产妇存在一定的生命危险,是临床分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对发生产后早期出血的相关因素予以探讨,以减少和防范发生产后早期出血的概率,同时,一旦出现早期出血后及时采用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对降低产妇的临床死亡率及改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发生产后早期出血产妇的临床相关资料,以为产后早期出血的临床合理处理提供参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84例,其中,65例出现产后出血。65例患者中,采用剖宫产分娩者34例,自然分娩者31例;剖宫产产妇年龄在22~37岁,平均(27.4±1.7)岁;产后出血量在500 ml~者20例,在1000 ml~者10例,在2000 ml以上者4例。自然分娩产妇年龄在21~35岁,平均(27.1±1.4)岁;产后出血量在500 ml~者17例,在>1000 ml~者10例,在2000 ml以上者4例。所有产妇中,35岁3例;孕产次为1~4次,平均(2.3±0.7)次,孕产次为1次者36例,2次者21例,3次以上者8例;孕周为37~41周,平均(39.2±1.3)周,37~周57例,40~41周8例。65例患者中,有流产史产妇21例,有引产史产妇16例;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10例,合并子痫者3例。

1.2 出血量的测量

1.2.1 自然分娩产妇的出血量测量 待产妇产程中羊水流净后,使用弯盘置于产妇臀下,同时于产妇的会阴后垫置塑料纸巾;并于产后将弯盘中的血置入量杯中予以测量,同时对塑料纸巾的血采用称重法进行测量计算[3]。

1.2.2 剖宫产产妇的出血量测量 子宫切开且羊水吸净后,使用专用医用收集瓶收集出血,同时使用会阴垫置于产妇臀部;至手术结束后测量收集瓶中的出血量,并采用称重法测量和计算会阴垫的出血量[4]。

1.3 临床诊治

待胎儿娩出后迅速使用缩宫素,并对采用剖宫产方式分娩的产妇加用适量的缩宫素,一般初始用量和加用量均为20 U。确定为产后早期出血的产妇即刻予以抢救,先进行子宫按摩,以减少出血量;同时,对产妇腹部的主动脉进行进行压迫止血,并迅速补充血容量,确定出血的原因,并根据出血原因对症处理;胎盘滞留或粘连所致者则及时予以清宫处理,同时切除胎盘;凝血功能异常所致者则行血小板或新鲜血补充,软产道损伤迅速进行缝合等。另外,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米索前列醇及前列腺素、垂体后叶素等,同时使用宫腔纱条予以填塞,对于出血严重的产妇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在对早期出血产妇治疗中,要注意全程对产妇的生命体征做好严密的监测,同时注意监测产妇的静脉压,并进行氧气支持,必要时给予输血以改善治疗效果[5]。

1.4 评价指标

①对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②对不同治疗方式与出血量之间关系以及治疗结果分别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后早期出血原因的统计情况

早期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孕产次、流产和引产史以及合并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孕产次1次、具有流产和引产史以及合并症的产妇发生早期产后出血的概率相对更高(P < 0.05);另外,早期产后出血与年龄及孕周无明显相关性;引起产后早期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障碍以及软产道损伤等分娩并发症,其中,宫缩乏力所致产后早期出血的概率明显更高(P < 0.05)(表1)。

表1 产后早期出血原因的统计情况

2.2 不同治疗方式与出血量的关系及治疗结果

3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率均相对更高;出血量在500 ml~的产妇主要采用常规方式治疗,未见使用宫腔纱条及切除子宫方式治疗的产妇;出血量在1000 ml~的产妇及2000 ml以上的产妇均有采用宫腔纱条以及切除子宫治疗者,但出血量在2000 ml以上的产妇采用两种治疗方式比率相对更高,尤其采用切除子宫治疗的比率显著增高(P < 0.05)(表2)。另外,本组65例产后早期出血产妇经临床及时抢救后,均成功治愈。

表2 不同治疗方式与出血量关系情况[n(%)]

3 讨论

3.1 早期产后出血的概述

早期产后出血指于分娩后24 h内出现的严重出血现象,出血量在500 ml以上,临床研究发现,产后早期出血量如在1000 ml以上,则产妇即存在较大的生命危险,且产妇自身往往难以耐受。另外,在产后早期的24 h又主要分为两个具体的阶段,即胎儿娩出至分娩后2 h以内,以及分娩后2~24 h,其中,胎儿娩出至分娩后2 h相对更容易发生产后早期出血,因产后出血主要与分娩并发症有关,而分娩并发症所致出血即主要集中于此时间段[6]。分娩并发症主要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障碍以及软产道损伤,其中,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早期出血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其他3种分娩并发症也与产后早期出血具有比较明显的关系。

3.2 产后早期出血的相关因素

产后早期出血的发生具有多种因素的作用,除了在分娩中直接致使出血的以上4种相关因素外,孕产次、产妇是否具有流产和引产史以及是否合并妊娠相关病症等均是发生产后早期出血的相关因素,其中,孕产次在1次的产妇更容易发生产后早期出血,主要因产程中宫缩乏力而致;而流产和分娩后由于子宫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在分娩中发生宫缩乏力以及软产道损伤等的概率相对更大,导致临床发生产后早期出血的概率相对更高[7];而合并妊娠相关症状的产妇由于自身面临更大的妊娠风险,包括产后早期出血的风险,因此发生率相对更高。本文资料即显示,孕产次1次、具有流产和引产史及合并症的产妇发生早期产后出血的概率相对更高(P < 0.05)。

3.3 产后早期出血的防治

妊娠中应定期加强检查,保证良好的妊娠状态,对于合并妊娠相关症状的孕妇,及早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以尽量保证孕妇分娩中的安全性;另外,手术中要注意严格操作,对于产程较长且产程中宫缩乏力的产妇要提早进行必要的预防;对于具有剖宫产史的产妇要注意对原切口的愈合情况进行检查,防止出现开裂等[8]。一旦发生出血,要及时予以按摩和压迫止血,减少出血量,同时查找出血原因,并迅速对症处理,对宫缩乏力者加强子宫按摩,胎盘因素者及早进行胎盘剥离,软产道损伤者准确快速缝合,凝血异常者输注必要的血小板或新鲜血液等。

另外,本研究资料显示,出血量在500 ml~的产妇主要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出血量在1000 ml~以及2000 ml以上的产妇均同时有采用宫腔纱条以及切除子宫方式治疗者,但出血量在2000 ml以上的产妇采用两种治疗方式比率相对更高(P < 0.05);本文患者及时抢救后均成功治愈。

综上所述,应对产后早期出血加强防范,一旦发生后,要根据发生原因以及出血量等采用合理的救治方式[9-10],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危险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安华,郝宏光,王艳英,等.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2(10):122-124.

[2] 王侠.产后出血78例临床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2):48.

[3] 陈洁.产后出血75例诊疗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3):111-112.

[4] 崔丽霞.相关因素致产后出血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1):218-220.

[5] 张春华.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8,4(15):53-56.

[6] 黄颖红.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8):49.

[7]程慧彦,刘红燕,张立会.产后出血的原因、应对措施及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2011,3(21):85-87.

[8]张保华.产后出血92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1):4388-4390.

[9]李亚玲.成功抢救产后出血致突发呼吸、心脏骤停一例[J].医药杂志,2011,23(S1):230.

[10]郝银平.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医药杂志,2011,23(S1):184-185.

上一篇: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因素分... 下一篇:2型糖尿病患者TI水平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