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中探析法律思想

时间:2022-05-24 01:26:33

从传统文化中探析法律思想

摘要:传统的维持民众间秩序的法律规则和秩序,是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外在置措,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其法律思想的宏观背景,它在精神层面上影响并制约了传统法律思想。本文选择梁漱溟先生的阐释作为一个切入点,这不仅是因为梁先生熟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更对传统文化与法律思想的关系做过丰富深刻的阐发。

关键词:传统文化 梁漱溟 伦理关系 礼俗 法律

在当代,梁漱溟先生是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致力于人生与社会的问题,并进行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著作颇丰。同时在当代新儒学家中,他看待中国问题和文化的角度与众不同,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特殊现象归因于中国社会的伦理性质。

1949年出版的《中国文化要义》是梁漱溟先生出版的著作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著作之一,在该著中,梁先生主要阐释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独特见解。究竟什么是法?法律、道德、宗教、礼俗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凡此种种,都是梁漱溟先生的思考所在。通读全文,先生似乎未曾也无意于对法或者法律下一个学院式的定义,正如不曾对缠绕其一生的所谓“文化”下过一个学院式的定义。在西方势力入侵中国,西潮席卷神州,传统的中国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不敷应对,而中国人的精神实际上流离失所的20世纪初年,象梁氏这样的知识公民,其心智必无暇于纯知识性的考量。虽则如此,今日我们后人展读其著,发现他心中却并非没有一个关于“法”或“法律”的确定的理念预设与预期,实际上,此一理念且呈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面相和相当广泛的涵量,正象以“生活样法”一言以蔽之的“文化”背后之涵蕴无穷。[1]

一方面,中国社会在梁漱溟的眼中是“以道德代宗教,以礼俗代法律”的社会,它融国家于社会人伦之中,纳政治于礼俗教化之中,而以道德统括文化,或至少是在全部文化中道德气氛特重。而西洋社会则与我国社会形态大相径庭,它在中古社会时期依靠着宗教,在近代社会则依靠着法律来维持着它的社会发展。

张东荪先生在其所著《理性于民主》一书上说,自古希腊罗马以来,彼邦组织与秩序即著见于其法律。惟中国不然。中国自古所谓法律,不过是刑律;凡所规定都必与刑罚有关。它却没有规定社会组织之功用,而只有防止人破坏已成秩序之功用。社会组织与秩序大部分存在于“礼”中,以习惯法行之,而不见于成文法。[2]

从以上这些论述中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更多的是基于人们日常生活常规与一般常理的肯定与积累,因此多数人的生活有了秩序。换句话来说,就是基于人们相互间秩序的常规合理化,生活习惯逐渐地常理化。其实,法律所表现出来的规则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法律所呈现的意义就是人们生活中显现出来的意义。

另一方面,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是以伦理情谊作为整个社会关系的出发点,一切以人情为重,伦理因为人情的存在而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因此一切法律都基于义务观念而非权利观念而设立;同时,传统中国这一不像国家的国家,没有阶级的流转圆通的四民社会,只知道有君臣官民彼此间伦理的义务,而没有国民与国家之间的团体关系,通常情况下,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更像是陌生人,于此造成传统中国法律虽然早就有诸如《唐律》之类的成文法典,但却不像西方那样走成型的私法─权利意识的路子,因而传统的法律也就没有了公法与私法、民法与刑法的分别了。

中国伦理本位的社会结构, 即是以家庭结构为模式来架构整个社会关系的。亦如梁漱溟先生所描述的:人一生下来,便有与他相关系之人(父母,兄弟等),人生且将始终在与人相关系中而生活(不能离社会),如此则知,人生实存于各种关系之上。此种种关系,既是种种伦理。伦者,伦偶,正指人们彼此之相与,相与之间,关系遂生,家人父子,是其天然基本关系,故伦理首重家庭。在以家为本位的社会制度中,所有一切的社会组织均已家为中心,所有一切人与人的关系,都须套在家的关系中。是关系,皆是伦理;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 [3]将家庭关系模式推广于整个社会,必然会产生一个亲疏近远的“圈”,这个“圈”并不是西方社会中所谓的集团组织,它是以亲缘关系作为纽带,强调道德礼俗的约束,这是中国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特质之一。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谈到中西社会结构不同时说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中国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如一石子入水所产生的一轮轮波纹,波纹所及就是自己可以产生的社会关系,于此关系之亲疏近远厚薄也就此形成。这种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伦理道德体系,本质上属于礼俗的范畴,它恰恰是维持传统社会秩序的关键所在,亦即传统的法律规范。

从梁漱溟先生有关法的概念的认知,其内涵是相当丰富的,涉及的深层次文化背景也是十分宏大的。在他看来, 中国文化所追求的合理的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最高价值, 即是“合理”, 不仅是人际关系的合理, 更重要的是人类自身的内在和谐。这种“合理生活”的“合理”, 不仅指合理性, 即合乎道理与情理, 同时意味着“合价值性”, 即合乎人之为人的向上提升、而非仅仅出入于“欲望”之间的人生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人类社会走向正确的方向。

注释:

[1]许章润.法的概念:规则及其意义——梁漱溟法律思想研究之一[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 (1): 3.

[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07.

[3]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2.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许章润.论梁漱溟对西方法律的理解[J].中外法学, 1998, (6): 20—28.

[4]许章润.法的概念:规则及其意义——梁漱溟法律思想研究之一[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 (1): 3—13.

[5]季芳桐.梁漱溟对孔子伦理思想的体认[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 13—19.

[6]陆卫明,赵晓宇.从《中国文化要义》看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 (6): 43—48.

上一篇:妙药 第10期 下一篇:论独任制普通程序在基层法院的适用的可行性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