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卷中的创新题(六)

时间:2022-05-23 11:49:45

高考数学卷中的创新题(六)

数学创新试题具有情景新颖、内涵深刻、设问方式灵活等特点,富有一定的创造性.这类试题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途径,以“发现”为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理解、探究、概括、类比、归纳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考生可以凭借自己擅长的方式构思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出独特的解法.2013年高考很多套数学卷中的立体几何题富有创新,但仍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有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却“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

真题再现1 (湖南理科卷第7题)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则该正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不可能等于

A.1 B. C. D.

难度系数 0.40

新在哪里 本题考查正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本题新在不是常见的考查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而是确定正视图的可能情况,确定正视图的高为1,宽所在的区间,此种题型不落俗套,富有创新,应予以重视.

解答过程 由题意可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正视图的高为1,宽在区间[1, ]内,所以正视图的面积在区间[1, ]内.又

解后反思 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我们想象物体的形状一般是由俯视图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形状,然后根据侧视图和正视图嫁接出它在空间里的形状,从而确定物体的形状.正视图和侧视图的高是几何体的高,由俯视图可以确定几何体底面的形状.

真题再现2 (上海理科卷第13题)在xOy平面上,将两个半圆弧(x-1)2+y2=1(x≥1)和(x-3)2+y2=1(x≥3)、两条直线y=1和y=-1围成的封闭图形记为D,如图1中阴影部分.记D绕y轴旋转一周而成的几何体为Ω.过(0,y)(|y|≤1)作Ω的水平截面,所得截面面积为4π +8π.试利用祖暅原理、一个平放的圆柱和一个长方体,得出Ω的体积值为______.

难度系数 0.40

新在哪里 本题将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巧妙结合,既考查几何体的体积,又考查考生对祖暅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考题中提供两个信息:一是截面的面积;二是几何体的构建,即“一个平放的圆柱和一个长方体”.首先,由截面面积可知截面可能为两个截面的面积之和;其次,考虑几何体的相应尺度;最后,由祖暅原理计算出几何体的体积.

解答过程 如图2所示,设长方体的长为2π,宽为4,高为2,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长为2π.过(0,y)(|y|≤1)分别作圆,长方体的水平截面圆柱中的弦AB=2 .又AD=2π,所以截面面积为4π .而长方体的截面面积恒为8π,所以截面面积的总和为4π +8π.根据祖暅原理,每个平行水平面的截面的面积都相等,所以它们的体积相等.所以,几何体Ω的体积等于长方体与圆柱的体积之和.又长方体的体积为16π,圆柱的体积为2π2,所以Ω的体积值为2π2+16π.

解后反思 高考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体积,通常直接考查求几何体的体积问题,有时也考查已知几何体的体积求某些元素或元素间的位置关系问题.

真题再现3 (江西理科卷第8题)如图3,正方体的底面与正四面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α上,且AB∥CD,正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与直线CE,EF相交的平面个数分别记为m,n,那么m+n=

A.8 B.9 C.10 D.11

难度系数 0.50

新在哪里 本题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判断CE,EF与正方体表面的关系,即可推出正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与直线CE,EF相交的平面的个数,从而求出m+n的值.通过图像直观来看,考生容易误判直线EF与正方体的前后两个侧面也平行,或者误判直线EF与正方体的左右两个侧面相交.

解答过程 直线CE在正方体的下底面内,与正方体的上底面平行,与正方体的左右两个侧面、前后两个侧面都相交,故m=4.

取CD的中点为G,显然易证明平面EFG与正方体的左右两个侧面都平行,所以直线EF与正方体的左右两个侧面平行.此时易知EFG的底边EG上的高线与正方体的前后两个侧面平行,所以直线EF一定与正方体的前后两个侧面相交.另外,直线EF显然与正方体的上下两个底面相交.综上可知,直线EF与正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相交的平面个数为4,故n=4.

所以m+n=8.选A.

解后反思 本题侧重于考查数学语言与图形语言的转译,并根据这两种语言提供的信息展开空间想象,去伪存真,它对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真题再现4 (北京理科卷第14题)如图4,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BC的中点,点P在线段D1E上.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

难度系数 0.40

新在哪里 过点P作PH底面A1B1C1D1,过点E作EE1底面A1B1C1D1,E1在线段B1C1上,将点P到线段CC1的距离转化为HC1,再在RtC1D1E1中利用等面积即可求得结论.

解答过程 如图5所示,过点P作PH底面A1B1C1D1,过点E作EE1底面A1B1C1D1,E1在线段B1C1上,点P到线段CC1的距离为HC1.当点P在线段D1E上运动时,最小值为点C1到线段D1E1的距离.所以,最小值为C1D1E1斜边D1E1上的高.利用等面积法,由D1E1·h=C1D1·C1E1,求得h= .故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

解后反思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考查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线线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这类问题多以选择题或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解答题中多以证明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以及求角与距离的计算为主,属于中档题.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时杨中学)

(责任编校/周峰)

高考创新无止境,你有解决这些创新问题的办法吗?《高中生》·高考网有很多巧妙的方法告诉你——

《立体几何创新型高考题解析》

立体几何一直是高考创新题型的“集散地”,一些构思精巧、新颖别致、极富思考性和挑战性的立体几何创新题频频出现,它们充当着“把关题”的重要角色,具有很好的区分和选拔功能.

(请注册登录.cn)

上一篇:疫苗接种,积极的防御方式 下一篇:老吴的牙,小吴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