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走进高三化学专题复习

时间:2022-05-23 10:00:25

研究性学习走进高三化学专题复习

现代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把传统式“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我们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另一方面,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改变中国学生在中学各科“世界奥林匹克竞赛”上次次荣登榜首而“诺贝尔奖却无人问津的僵局,我们必须大搞教育改革,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平时教学的实践,以《酸雨专题复习》为例,谈谈在高三综合科化学复习的过程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与酸雨有关的系统知识。

2.通过这节课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解题能力、推断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一切酸雨问题。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4.了解各种与酸雨有关的常见现象的本质以及相关解决酸雨问题的方法和实用技术等。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网络图书馆)、实验法、讨论归纳法、解题实践法。

三、研究过程

1.准备:大家讨论,大家确定子课题。

①酸雨具体含义。

②酸雨的形成原理。

③酸雨的危害。

④如何防止酸雨的形成。

⑤根据以上的知识来解答实际综合科化学的练习。

2.学生按子课题①②③④分组行动。

3.集中交流与讨论。

4.由各组的组长总结归纳相应知识。

5.上课时给出具体练习题,学生发表自己的解题意见,最后由学生自己说出解题方法并由大家讨论找出正确答案。

四、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

学生分好子课题后,立即开展行动。①②④三个子课题组的同学需要通过网络电子图书馆查阅大量有关酸雨方面的资料,并且下载了大量的有关酸雨的含义、原理、形成等资料。③组的同学经过老师的引导,积极动手收集实验药品,带着极大的好奇心,进行探索实验。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硝酸、混凝土、石头、活鱼、盆景、水、钢。

[操作]

①用稀硫酸分别加入混凝土、石头、活鱼和水、盆景的叶与水、钢。

②用稀硝酸分别加入混凝土、石头、活鱼和水、盆景的叶与水、钢。

③把稀硫酸和稀硝酸混合后重复上述的实验。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酸雨的危害。

[结论]酸雨之所以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之一,被称为“空中死神”,是因为有以下危害。

①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直接造成危害。

②使土壤酸化、贫瘠化。

③危害植物、农作物和森林。

④对建筑材料和金属材料造成腐蚀。

⑤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威胁。

大家面对已得到的结论,笔者马上给出如下练习。

1.谚语所说的“雷雨肥庄稼”的化学原理是什么?雷雨是酸雨吗?(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如何减少酸雨?

3.火力发电厂为什么将“含硫煤与石灰石粉末混合”燃烧发电?

学生根据自己所归纳总结的知识以及自己探究知识所得到经验,大多可以快速、准确地回答问题。

五、研究成果与收获

1.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学生系统地了解了酸雨的危害,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对大量有关资料的查阅,学生了解到酸雨的具体含义、原理、如何防止酸雨的形成。

3.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到仅有单科知识的教师对综合科化学的不适应性和网络对综合科教学的重要性和方便性;体会到这样教学的难控制性和课堂的随意性。在真实情景中,由于学生经过课前的大量准备,促进了研究性学习。

六、研究体会

通过这节研究性学习,学生从自己研究的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知识,紧接着又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练习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学问的根本目的,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下课后,开始自己寻找新的课题、动手设计新的方案,他们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高三综合科化学的综合解题能力得到大大地提高。老师在这节课中,通过师生互动,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赢得了学生的友谊;并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老师可以从中学习很多新的知识,增加老师的知识含量,培养老师的研究热情,提高老师的研究能力,从而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让快乐伴我成长 下一篇: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