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动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5-23 05:18:25

高职院校动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如今,国产动漫的产值趋高,从2009年至2012年产值翻了一番,达到760亿元人民币。巨大的产值应带来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情况却并非如此。根据社科院的2013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统计,动漫相关专业是目前高校中就业最难的专业之一。这种现象使教育部对动画专业亮起了“黄牌”。面对这样的问题,安徽省高职院校的动画专业应该为自己寻找解决途径。

一、安徽省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现状分析

(一)各院校盲目开设动画专业

自从2004年政府出台推动动画产业的政策,加上国内一批动漫频道和少儿栏目的开播,相应推动了动画产业的发展。2004年,全国有60余家动画制作单位报送的申请立项剧目共191部、1.6万集。随着动画产业订单量的增加,各大院校纷纷开设了动漫类专业。据吉林动画学院动画分院副院长赵滨回忆:“其后几年中,就连很多农业、林业、医学院校都成立了动画专业。”截止2014年,仅安徽省32所本科院校中(不包括独立学院),其中有19所院校开设动画专业;在35所高职院校中,均全部开设动画专业。

(二)师资队伍存在弊端

近几年来,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动画专业起步较晚,在教师招聘中缺乏经验,仅对学历有所要求,对专业技能方面在招聘过程中缺乏技能性的考核。看似严格的学历门槛,招收的教师往往不具备良好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师资队伍的建设一直是学校教学的重心,虽然现在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跟以前相比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虽然不缺乏高学历人才,但是缺乏高技能人才。近两年,安徽省高职院校动画专业教师都是年轻的硕士毕业生,缺乏相关工作经验。教学上呈现出两种状态:专业对口型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实践技能,照本宣科,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单纯地还原给学生;专业不对口的教师通常在教学过程中边学边教,把自己刚学习的知识,再教授给学生。因此,虽然动画教育整体符合高学历人才的要求,但是缺乏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技能。

(三)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目标缺少针对性安徽省高职院校的动画专业,以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为依据。然而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与本科院校不同,本科院校注重的是前期创意的开发——编剧、导演、分镜绘制的高端人才,但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具备熟练操作专业技能型人才。

2.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轨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专业教学内容没有很好地贯穿整个动画制作过程,综合知识教学能力有所欠缺。这样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对专业的认知能力不足,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对口,从而造成工作能力缺失,产生就业难的问题。高等院校的教师工作主要是教学与科研的相互结合,相辅相成。但是现在大多数的高校教师把科研放在了第一位,过度重视科研工作,产生了与教学相抵触的现象。这样的环境下,教学得不到重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四)师资管理存在问题

首先,部分学校高层管理对动画专业缺乏正确认识,在招聘教师时,在学历职称上设立了许多高门槛。然而,“70后”的很多从业者都是学徒制的,他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技能很突出。这样的一批高级的动画人才却往往在高校应聘中受条件约束被拒绝在高门槛之外。其次,师资管理以及聘用工作没有贯彻到位。在教师考核、培训管理等方面,没有一套系统的衡量标准。如此,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无法调动积极性,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责任心不强。最后,缺乏科学学术评估系统。在科研上部分教师一味地追求科研的数量,这样的重数量、轻质量的行为,不利于学术的发展。

二、安徽省高职院校动画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对动画专业进行优化

在安徽省内,绝大多数高校在师资配置上不到位,尤其缺乏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笔者认为,教育部门应采取以下调整措施:第一,对于一些教学硬件设施、师资配备不达标的院校应予以管制,暂停其院校招生。第二,对于连续两年就业难的院校应该控制招生规模,控制布点数量,如果实在不适应市场需求,应撤销相关专业。第三,在院校进行新的专业申报时,应该对动画相关类专业进行严格控制与把关,确保现有动画专业的就业率。

(二)教师资源合理配置

安徽省高职院校在师资结构上,首先应该针对专业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优化。在选拔时应该有明确的师资目标,既要放眼专业的长远发展,又要在用人上结合教师的年龄、学历、学科、企业实践情况等,明确用人计划。其次,选拔机制灵活化。在进行理论型专业选拔时,应以学历学科为主要参考依据;在进行实践型专业教师选拔的时候,相应的降低学历水准,增加技能考核,以动手操作能力和企业工作经验为参考依据。

(三)校企结合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动画专业要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应该从就业的根本问题上找突破口。校方应走访企业,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发展趋势与业界动态。笔者认为,学校应与企业建立以下合作模式:首先,企业指导,紧扣市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根据企业需求掌握社会人才需求、技术岗位信息等,与企业共同商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紧扣企业,最好用企业的相关案例,这样学生就业后对实例好上手,易操作,不会和真实的社会工作技能相脱节。其次,共同研发高职专业教材。安徽省高职院校近几年动画专业发展迅速,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是本科院校的教材,两者在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上有所偏差,不足以满足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但目前高职动画教育教材缺乏与企业对接的实践项目能力训练,没有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的院校特色。学校应该高度重视编写和出版适合高职院校动画教育的教材,使高职院校的教材更注重实践技能型教育特色,把人才培养由“学术教育”转变为“实践操作”,推动高职教育向前发展。最后,推广“2+1型”培养模式。学校应拓宽教育教学基地,尽量与企业合作成立人才培养基地。学生在学校内完成两年的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以后,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完成剩下一年的企业实践教学。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一年的合作模式培养,共同制定管理条例、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岗位的合格型技术人才。

(四)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应有的素质,只有建立公平、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对教师的素质有所提升。首先,应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教育教学的根本是要求教师爱岗敬业,严格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其次,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手段应与企业紧扣,应联系企业定期针对专业教师开展一些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把企业的新方案、新内容,以及对人才的新的要求带入教学中,使教学不脱离社会需求。最后,稳定教师团队。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应该建立一支稳定的教育教学团队,应从管理层面上革新,采用一些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在教学奖励和科学研奖励上面采用平等的奖励机制,避免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的产生。

结语

近几年安徽省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从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看来,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找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改善动画专业存在的弊端,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动画专业健康发展。

作者:王璐 高静

上一篇:体育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下一篇: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