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大修活动的质保监督分级

时间:2022-05-23 04:03:48

核电站大修活动的质保监督分级

摘 要:核电站在一个运行周期内要对电站的系统设备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预防性维修,也即通常所讲的核电站大修。核电站大修质量对于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对大修活动进行有侧重点的质保监督,应当对大修活动的质量保证监督实施分级管理。文章依据AP1000机型的质保等级划分方法,对核电站大修活动进行质保分级,并给出了分级管理方法。

关键词:核电站;大修活动;质保分级

1 核电站大修的基本情况

目前,国内在役核电站换料运行周期为12~18个月,在一个运行周期内要对电站的系统设备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预防性维修,也即通常所讲的核电站大修。核电站大修质量对于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大修质保监督不到位将可能导致:大修期间核安全隐患增加、设备损坏率增加、大修工期延长等等。

核电站大修活动涉及的专业面广,设备种类和数量繁多,工作过程往往相互交叉,作业条件受到限制,时间要求紧,维修一次合格率要求高,这些因素或条件决定了核电站大修质保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了能利用有限的质保监督资源对大修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有必要对大修活动的质量保证监督实施分级管理,以确保大修各项活动的质量。

2 核电站质保分级与管理现状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991年了技术报告328号《质量保证要求分级手册》,提出了核电站质量保证分级管理的原则要求。

目前各种不同机型核电站的质保分级标准也都不同。美国AP1000机型质保分级为3大类,7个级别,分别为QSA1、QSA2、QSA3,QRA1、QRA2、QRA3及QNA;法国M310机型质保分级为Q1、Q2、Q3;加拿大机型CANDU质保分级是依据CSA Z299.1-1979《质量保证大纲要求》来选择质保大纲;俄罗斯机型WWER没有进行质保分级。

国内核电站质量保证分级基本参照各类机型的质保分级办法,或者结合各机型不同的质保分级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质保分级方法,因此质量保证分级的方法比较多,以致国内核电站质保分级原则不统一,但质量保证分级的一般原则基本类似,主要考虑以下一些原则:安全和运行的重要性、成熟性、复杂性。

目前质保分级覆盖的阶段和领域不全面、不系统,一般涉及的领域为设计、采购、制造、建造、运行和管理,对于维修领域的分级研究较少,更没有专门针对核电站大修的质保分级管理办法。

分级的最终目的是开展分级管理,但分级原则不统一、覆盖的领域不全面等原因,使得分级管理不能形成系统,实际工作中也是困难重重。

3 核电站大修质保分级

比较各种不同质保分级标准,美国AP1000机型质保分级较为全面,因此核电站大修质保分级参照AP1000机型质保分级方法进行分级。

3.1 构筑物、系统和设备的分级

A、B、C级:被用于限制厂区外照射、保证冷却剂压力边界完整性,或用于反应堆安全停堆并保持其处于安全停堆状态的安全级构筑物、系统和设备的分级。相当于安全1级、安全2级、安全3级。

D级:非安全但对电厂安全比较重要的构筑物、系统和设备的分级。

E、F、G、L、P、R、W级:既对电厂安全功能没有直接贡献,也不包含放射性物质的各类专项的构筑物、系统和设备分级。

3.2 可用率分级

可用率分级是基于影响电厂发电时间和延长停堆检修时间的程度来确定的,具体划分等级的准则如下:

R-1级:由于设备停运而导致电站立刻停止发电或停堆检修时间延长的失效。如:导致反应堆停堆、汽轮机停机、停堆检修关键路径非计划地延长24小时以上、专设安全系统启动等的失效。

R-2级:导致电站在始发失效后7天内停止发电的失效。如:导致机组7天内停运、非计划的功率变动(大于5%的瞬间功率波动或功率下降2%持续时间大于24小时)、进入技术规格书中规定的7天内必须停堆的运行限制条件、进入电厂运行手册中规定的7天内必须停堆的运行条件的失效。

R-3级:导致电站在始发失效后7天以后停止发电的失效。如:导致机组7天以后停运、进入技术规格书中规定的7天以后必须停堆的运行限制条件、进入电厂运行手册中规定的7天以后必须停堆的运行条件、完全丧失液态或气态放射性废物处理能力的失效。

NR级:不会威胁到电厂发电的失效或通过适当应用电厂维修和工作大纲可使设备恢复的失效。如:失去可用率相关的关键系统的冗余度、进入技术规格书中没有要求停堆的运行限制条件、非安全的火灾保护系统失效、PMS系统中局部误触发信号等的失效。

3.3 构筑物、系统和设备的大修质保分级

构筑物、系统和设备的大修质保分级分为以下3大类,7个级别:

QSA类:对应安全级物项,包括构筑物、系统和设备,大修质保等级分为QSA1、QSA2、QSA3三级。A级物项原则上一般定为QSA1级,B级物项原则上一般定为QSA2级,C级物项原则上一般定为QSA3级。

QRA类:对应非安全级中的重要物项,大修质保等级分为QRA1、QRA2、QRA3三级。参考物项的可用率分级,D级物项以及E、F、G、L、P、R和W级中R-1级物项一般可定义为QRA1级;E、F、G、L、P、R和W级中R-2级物项一般可定义为QRA2级;E、F、G、L、P、R和W级中R-3级物项一般可定义为QRA3级。

QNA类:E、F、G、L、P、R和W级中不属于QRA类的其他非安全级物项的大修质保等级定为QNA级。

大修质保级别可根据物项相关质量活动的复杂性、成熟性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来进行调整,最后确定合适的质保等级。如果物项的大修没有成熟的工艺过程和管理经验,涉及的检修区域较大,检修活动较为复杂,可把初定的大修质保等级提升一级;相反,如果物项的大修是成熟且不复杂的,检修区域较小,可将初定的大修质保等级下降一个等级。

4 核电站大修质保分级管理

每次大修前,核电站都需要建立大修质保组织机构,组织机构通常采用直线型模式建立,机构中设置各级岗位,并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大修质保组织一般由质量控制(QC)人员、质量保证(QA)人员、工业安全人员等组成。QC人员与QA人员在进行质量计划设点时应当考虑质保分级。

质量计划是核电站维修工作中常用的工作控制文件,是大修质保监督采用的主要方式,QC人员与QA人员通过见证质量计划中预先设置的质量控制点,监督检修过程的质量。

质量计划通常按照设备检修顺序,依次列出需检查控制的主要工序,并在这些工序上设置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分审查点(R点)、见证点(W点)和停工待检点(H点)三类。

R点,要求被检查者必须在该工序进行过程中,做好有关质量文件记录(如测量数据、试验报告等),以备检查者事后检查。

W点,在该点到达之前要求被检查者通知监督检查人员,在计划的时间点到场对该工序的作业过程进行见证或检查。

H点,在该点到达之前要求被检查者通知监督检查人员,在计划的时间点必须到场检查给予放行才允许继续进行该控制点以后的工作,没有书面论证和相关负责人的批准不得越过或取消。

核电站大修活动的每一项维修工作都可以分为大修前、大修中、大修后这三个阶段。

大修活动前的质保监督主要包括:检查工作文件包的准备是否齐全并符合要求;维修技术文件(如程序、工作指令、质量计划和图纸等)已准备好;维修或技术改造人员具备资格并有授权;测量、测试设备、计量器具已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安全措施已落实,维修相关的系统和/或设备已正确地隔离;临时控制变更或临时专用设施已准备;进行必要的风险分析;现场环境条件符合要求,防异物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必要时召开工前会。

大修工作中的质保监督主要从“人机料法环”这五个方面来监督。从事重要质量活动的人员应经过适当培训,具备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得到授权,特种工艺人员如焊工无损检测、热处理和起重工等,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工器具合格有效性,其功能能满足规定要求,测量、测试设备、计量器具及仪器仪表,应具有所要求的类型、量程和准确度以及处于标定的有效期内;维修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备件必须经过检验,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维修工作必须按批准的规范、标准、程序要求进行,工艺过程必须经过评定;检修场地应维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大修活动后的质保监督主要包括:工作场所打扫干净,做到工完料尽;规定的检查和试验已按要求完成,执行的结果达到了规定的要求,发现的质量缺陷已得到有效处理;工作执行中增加的临时专用设施和临时控制变更已按要求拆除并记录;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记录符合要求;维修报告和经验反馈按规定的时间要求完成编写、审核和归档。

对于以上大修活动的质保分级管理应体现在质量计划设点中,推荐的质量控制点设置详细如表1、表2所示:

5 结束语

核电站大修质保分级与管理能有效提高核电站大修的管理质量,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对大修活动进行有侧重点的质保监督。文章简要介绍了核电站大修的基本情况,以及目前核电站质保分级与管理的现状,并基于美国AP1000机型质保分级方法进行大修质保分级,给出了针对大修具体实施过程的质保分级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HAF003-1991.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S].

[2]HAF J0045-1994.质量保证分级手册[S].

[3]ASME NQA-1(1994).核设施的质量保证要求[S].

[4]GB/T 15475-1995.核电厂仪表和控制系统及其供电设备质量保证分级[Z].

[5]GB/T 17569-1998.压水堆核电厂物项分级[Z].

上一篇:基于二维码技术的铁路司机报单收发管理系统 下一篇:杏鲍菇菌糠对鸡腿菇菌丝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