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4-04-18 09:53:36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篇1

3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立即停止建设;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并要求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已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决定一出,悲观者担心,日本核危机会成为中国核电发展的转折点,高速发展势头刚刚开始即告结束。

国金证券3月16日的研究报告认为,目前国家所关心的不是如何利用核电进行能源转型,而是如何稳定民心,消除对核电的恐慌情绪。该报告断言:作为政策主导型的行业,核电正在遭遇滑铁卢。

但是,规模庞大的中国核电计划真的能戛然而止吗?碳减排承诺和压力仍在,能源需求依然增长,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为唯一路径。水电资源丰枯受限,地域受限;风电、太阳能发电成本过高且不稳定;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并不成熟――核电几为中国必然选择。

2005年,中国核电政策由适度开发调整为积极发展后,公开提及核电时,决策层必谈“安全”。2010年9月,在中国核工业创建55周年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明确表示:没有核安全,一切无从谈起。

同样在2010年9月,岭澳核电站二期3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兼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核电“势头不错,隐患不少,务必保持清醒头脑”。

李干杰明确指出,当前核电建设质量控制压力持续加大,形势不容乐观。核电建设过程中,虽然没有发生特别重大的质量事件,但小的问题却是发生了不少,并且其中许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引人深思和担忧。

对清洁能源和GDP的饥渴迅速战胜了核危机带来的恐惧,日本核危机结局未及明朗,中国核电行业的决策倾向却始终清晰。

3月12日,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在新闻会上称,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发展核电的安排不会改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亦表示,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是实现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3月21日,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研究员冯毅非常明确地告诉《财经》记者:“中国肯定不会抛弃核电的,之前制定的高效发展核电的方针也不会动摇。”

“对在建项目不会有影响,在进行一轮安全检查后,基础打得更扎实,反而会有利于中国核电发展。”冯毅表示。那些已经开始前期工作的项目,要重新进行安全审核,安全标准可能会提高,如果审核通过,获得审批不存在太大问题。

《财经》记者采访发现,除了28个在建核电工程仍在追赶进度外,湖南、湖北、广东等地此前已开展“前期工作”的核电工程也未误工期,席卷全国的“核电跃进”并未驻足。

中国核电飞速发展的投资盛宴依然诱人。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短期内中国对核电安全性忧虑可能放大,对核电相关公司的股价将产生一定压力,但从长期看,在三代核电技术特别是AP1000的国产化问题解决之后,中国核电仍将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3月23日,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资深顾问费・乔治(George Frampton Jr)和理查德・梅瑟(Richard Meserve)对《财经》记者表示,美国在三里岛事故后,无论是监管方和还是核工业方面都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与改变,安全监管有重大提升。此次日本核危机之后,全球一定会有非常多的讨论和研究,中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

费・乔治曾经担任美国核管制委员会“三里岛”核泄漏事故特别调查小组的副主任兼组长,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环境事务首席顾问。理查德・梅瑟曾在1999年至2003年担任美国核监管委员会主席。

“中国在核工业方面和美国有合作,我们有共同的利益,来确保全球核电站的安全。不管是监管方还是核工业企业,都要保持合作,互相学习。”费・乔治对《财经》记者说。

五年跃进

经济飞速发展、能源缺口巨大,中国开始高速发展核电的背景与当年的日本非常相似

日本核危机之前,中国核电正在经历罕见的快速发展。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统计,2005年以来,中国共核准13个核电项目,34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3702万千瓦。最近五年来,中国年均有近700万千瓦机组获准开工建设。

2007年10月,《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 》(下称《规划》)公布,计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装机容量比例从不到2%提高到4%,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亿到2800亿千瓦时。

这一计划在推出后不久,目标便不断上调。201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的与会专家向《财经》记者透露,国家能源局设计的“十二五”核电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在运项目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开工建设项目装机容量达3800万千瓦,核电发电量达3200亿千瓦时,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2.2%。

这一目标不可谓不宏大。截至2010年底,全国核电发电量为473亿千瓦时,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占比仅0.5%。

而更宏大的目标仍在后面。2011年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全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要达到8600万千瓦。有关材料显示,目前全国各地准备新上的核电项目总规模已达2.26亿千瓦,三倍于上述计划。

庞大的核电投资带来的是庞大的市场。中信证券研究认为,2020年前中国核电运行规模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是最低目标。这意味着,总投资额高达4000亿元的核电建设即将启动,年均市场容量近400亿元。目前,采用二代或二代半技术的核电站投资成本约每千瓦1000美元,三代核电站测算成本约每千瓦2000美元。

迅猛急速的核电发展计划,与中国紧迫的能源需求有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到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5.99万亿千瓦时到6.57万亿千瓦时,“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7.5%到9.5%。到2020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7.85万亿千瓦时到8.56万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为4.8%到6.7%。

蜂拥而至的核电投资热潮,更与地方政府倚赖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有关。

Frost&Sullivan咨询公司能源与电力系统分析师曹寅告诉《财经》记者,出于拉动GDP和税收增长考虑,地方政府均希望核电快速上马,有些省份由省领导亲自“挂帅”抓核电项目,“地方虽没有审批权,但可以不断向能源主管部门申报”,希望将本省项目纳入规划,已经纳入规划的省份又要求提前开工。

相关央企的投资冲动也不可忽视。“核电是个大蛋糕,谁都想来分一块。”中广核内部人士如此形容,但“核电市场并不是谁想进都能进的,门槛较高,不大可能完全放开”。

据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下称中广核)内部人士透露,华能、华电、大唐、国电等四大电力集团早已垂涎核电经营权,曾多次向上级部门呼吁放开核电控股经营权,以便让更多主体参与到核电建设和运营中去。

《财经》记者了解到,决策层有意让两大核电开发企业中核与中广核保持平衡。消息人士透露,国家会保证两大企业获得项目的步调基本一致,之前中核与中广核每年均会一前一后地获批一个至两个项目。

在经济高速增长、能源价格上涨、电力缺口巨大、节能减排压力增加、央企与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等多重因素之下,中国核电高速发展几近必然。这一幕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日本核电飞跃式发展时的情景十分相似。

世界核能协会(WNA)统计显示,1971年至1979年,日本共有20座核电机组投入商运;1980年至1989年,日本又有16座核电机组投入商运。20年发展的数量,占日本目前在运核电机组55座的65%。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财经》记者表示,彼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传统能源供应紧张,电力缺口增大,核电成为最恰当选择。

快速发展中,危机悄然孕育。“为追求速度,日本多采用美国西屋公司沸水堆技术,这种电站建设起来更快。”韩晓平说,也正因为要快速上马建设,技术设计有欠周到,如福岛核电站在设计时未考虑到海啸会把柴油发电机冲毁。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引进三代技术(美国西屋公司AP1000和法国阿海珐公司EPR)并努力国产化的初衷,考虑安全之外,更是为了日后能够批量建设。

2005年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新一轮石油价格上涨周期来临,最高时每桶突破140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的石油需求亦连年攀升,2009年超过4亿吨,其中超过半数都依赖进口。这像极了日本当年的处境,中国核电“高效发展”的策略应时而出。

速度不减

在建核电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前期准备阶段中的核电项目也在积极筹备

许多人一度相信,日本核事故后,中国核电发展或将迎来拐点,减速在所难免。

曹寅认为,国务院会议精神中,暂停并不是关键词,修改长期规划才更值得玩味――“调整完善”就是“调低目标,减少建设项目”的变相表达。他预测,沿海、内陆等位于地震带上的项目将首当其冲。例如,辽宁省的一批已立项项目可能会被叫停或撤掉,一些老化或出现过问题的,如大亚湾核电站,可能会停堆检修。

中广核在给《财经》记者的邮件回复中亦提及,3月13日,中广核集团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对在建和在运核电站进行安全评估。评估的重点是在运核电站的专属安全设施、应急电源、重要厂用水源等应急设施的有效性。

忧虑情绪在中广核内部从事新项目开发的员工中蔓延。上述内部人士透露,一般选好厂址后他们会迅速接洽地方政府,商谈居民迁移等问题,眼下这项工作可能放缓。

产业观察者中仍以乐观者居多。3月21日,农业银行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核电产业发展将更加稳健,日本核泄漏会促使中国加强核安全,但“十二五”期间核电投资不受影响。多家核电站运营、建设企业负责人亦对未来表示乐观。已开展前期工作的多个内陆核电站并未停止建设,参与某项目建设的人士透露,新一期采购工作正在进行。

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处在前期准备阶段的核电项目,也在继续推进中。山东核电公司网站信息显示,日本地震发生后,山东海阳核电站1号机组的施工仍在进行。3月23日,1号机组的蒸汽发生器开始焊接。有媒体援引华能集团方面的消息,号称采用“四代”核电技术的山东荣成核电站的前期筹备工作也在进行中。

中广核台山核电项目的前期工程如期推进。3月23日,《财经》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三通一平”已基本完成,主体设计已进展30%,设备和材料采购仍按原计划进行。

不过变化也在出现。中广核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原来预计台山项目会在年内获得“路条” ,开展主体工程建设,“现在看难度加大,可能要拖到明年。” 该人士还透露,公司在建项目和所有待批复项目需要重新评定,但在建项目的建设速度不会慢下来,岭澳二期4号机组仍将如期在7月商运。

3月21日,中广核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公布当天,下属工程建设公司还在武汉与相关企业召开核电站筹建会议。他相信,“避开这个敏感时期,重新审核通过后获得审批,应该没问题。”

中广核是当前世界上同时开工建设核电站机组最多的企业,正在建设的机组包括岭澳核电站二期、红沿河项目、宁德项目、阳江项目、台山项目、防城港项目、陆丰项目、咸宁项目等。另外,有芜湖项目、四川三坝项目、韶关项目、佳木斯项目等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3月22日,湖北能源集团董事长肖宏江告诉《财经》记者,咸宁内陆核电站已获批开始前期建设,“国务院只是再次重申安全,并没有叫停建设,前期工作仍在继续开展”。肖宏江说,国内许多内陆核电站的前期工作均已展开,至于谁会最先获得“路条”,“这是国家发改委宏观调控的事。”

对于外界盛传的大亚湾核电站三期易址一事,中广核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该工程前期工作尚未开展,“不定因素太多,现在谈没有意义。”

此前曾经调研过多个核电站项目的华彩咨询董事长白万纲对《财经》记者表示,暂停核电审批只是一个“临时性政策”,中国核电发展的脚步不会改变,但核电分布规划可能出于平衡考虑会有所调整。

必然选择

或者成本太高,或者不成熟,其他清洁能源技术难堪大用,从长远看,核电发展计划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对于中国可能调低核电发展规划,甚至暂停新项目审批的预测,不愿具名的资深电力分析师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刚刚公布,如果中国整体核电规划目标调整,各地已出台或正在准备的核电规划同样面临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大可能说变就变”。

3月21日,农业银行研究报告也认为,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对能源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需要多渠道增加能源供应,核能无论从成本还是发展空间来说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该报告认为,长期看中国“会进一步加大对核电安全的研究和投入,但日本核事故不会阻碍核电行业的正常发展”。

3月16日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11.4%的目标。按照政府此前承诺,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将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其中核电贡献比重为4%,这已表明未来十年中国核电必然大发展。

上述资深电力分析师表示,核电规划目标若下调,将会给其他清洁能源,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带来更多利好。但水、风、光等能源形式不容回避的劣势,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规模发展核电的不可或缺。

2005年至2009年,由于涉及环保和移民等两大敏感问题,百万千瓦以上级别的水电项目无一获得国务院批准。虽然“十二五”期间水电开发基调设定为大力发展,但水电建设成本提升、周期长、营运回报低等问题难以解决。

国投集团二滩水电开发公司总经理陈云华对《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水能资源约在2025年前就可开发殆尽,核电作为恒定电源应积极发展。合理的搭配是,核电提供稳定电力,水电承担调峰作用,二者相互协调。

曾狂热一时的风电,在“十二五”期间将被控制发展节奏,其电力不稳的缺陷使得电网企业不愿意接纳风电。国家电监会原主席邵秉仁向《财经》记者透露,迄今只有三分之一的风力发电获得上网机会。

至于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前者上网电价即使降至1元/千瓦时以下,发电成本仍是核电的两倍多。后者尚处技术摸索阶段,难以规模应用。

研究人士指出,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丰富,在沿海大力建造天然气发电厂或可替代核电。然而,天然气的过度垄断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打破,勘探和开采投入不足亦难迅速解决,高昂的发电成本更令其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网刊部主任汪兆富对《财经》记者分析,规模性与经济性是核电发展的最大优势,可长期稳定、带基本负荷满功率运行,不受气候、日照条件等影响,每千瓦时电能成本较火电站低20%以上。

以秦山核电站为例,一期、二期、三期上网电价分别为0.42元/千瓦时、0.39元/千瓦时、0.46元/千瓦时,均低于浙江火电每千瓦时0.47元的上网电价。

目前,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总投资约在10亿至20亿美元间,开发业主一般依托项目成立公司,或全额控股,或与地方能源企业和外资企业合资,在投入20%自有资金之外,其余八成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银行人士认为,核电项目的借贷主体多出自军工,资产优良、信誉良好,新成立的业主公司没有历史包袱,核电业务本身营利性颇佳,因此多数银行愿意提供大额授信。

美国Tech Precision公司首席执行官詹姆斯・米力那罗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需要更多的能源,而在成本上不可能让太阳能实现核能的效率。对于中国和印度来说,是不得不发展核能。因为相比传统能源和其他新能源,核能是最便宜的发电方式。

Tech Precision公司正是核电技术巨头西屋公司反应堆技术的提供者,当下,西屋公司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正在被中国广泛采用。

导致中国核电加速发展的外部因素也依然存在――中东局势动荡可能引发新一轮石油危机,地区经济高速成长造成电力缺口持续加大,地方政府为拉动GDP和税收增长而对大型投资项目过度渴求、大型央企的投资冲动强烈等。

按照“十二五”规划,2011年至201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为16%,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此两项均为约束性指标。分解至地方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被分为五类,确定的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在10%到18%之间。

在上述多重背景之下,中国核电政策从“适度利用”转变为“积极发展”,再转变为“高效发展”。多位分析人士强调,虽然接下来发展核电的态度会更加谨慎,但从中长期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核电仍是决策者的上佳选择。

技术试验场

引进最先进的技术让中国核电产业在受惠的同时,也让中国承担了先期运营试验的风险

“同时上马的项目太多,发展的步伐有点快。”中广核从事核电工程建设的人士承认。近年来,不少业内人士对中国现有条件能否支撑大规模核电建设表示忧虑。

该人士指出,核电人才稀释太快,“比如做过一期工程的经验人士有100人,因为后续项目越上越多,这100人被迅速分散到各个项目中去,身边都是一批刚刚进入行业没有任何经验的年轻人,造成项目建设困难加大。”

据介绍,核电站投入运营后,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配备800人到1000人,其中核相关专业400人。而一名合格核工程技术人员大致需要四年到八年的培养时间。中国核电大发展背后,专业人才培养不足的矛盾突出。

技术成熟度不够也阻碍着中国核电发展。1月,国务院研究室范必和唐元在《望》杂志撰文指出,核电装备制造水平不高、核燃料供应与后处理能力不足将制约核电快速发展。

国家发改委要求,除压力容器、主泵等核心设备外,其他设备的国产化率要达到70%至90%。但是,许多核电装备企业以往主要制造常规电力设备,制造核电站装备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不够健全。

有装备企业人士透露,虽然中国已拥有每年制造多套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装备的能力,但由于产品质量不稳定,技术标准不统一,设备拖期现象十分严重,每年完成一套百万千瓦机组的成套装备也很困难。

国际上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大多采用第二代核电技术,但基于“引进先进技术、统一技术路线、实现核电全方位自主化”等考虑,2004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将三门和海阳共计四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面向国际招标,要求必须采用第三代技术。

2007年5月,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成立,国务院将其定为引进和建设三代技术的主体,持有60%股份,中核、中电投、中广核和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各按10%比例出资。

第三代技术主要有美国西屋公司开发的AP1000和法国阿海珐公司开发的EPR,中国与这两家公司谈判多年。最终,三门和海阳使用AP1000,中广核在广东台山则使用EPR建设两台机组。

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在今年“两会”期间对《财经》记者表示,核电站建设有两大瓶颈,一是人才,二是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后者直接决定成本和运营安全。

不过,目前全球还没有使用第三代技术建成的核电站投入运行。浙江三门使用AP1000技术开工建设的机组是全球第一台,此机型之前只存在于图纸上,没有任何实际运用经验反馈。

在台山项目开建之前,采用EPR技术的芬兰奥尔基洛托3号核电站和法国弗拉芒维尔3号机组有两台已开工建设,但工期延误严重,拖沓三年仍未能投入运行。两个欧洲项目进展缓慢,法国电力公司一直希望能将台山项目打造成EPR技术的标杆工程。

詹姆斯・米力那罗对《财经》记者表示,对于中国来说,采用AP1000是明智之举,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大规模采用。

但是,上述参与EPR项目的工程建设人士透露,“设计在不断变化中,边建造边改进,每天的技术变更都有上百个,质量、规格、型材、管道数量、壁厚、弯管角度等,建设时间表不好说,成本也不好计算。”

在项目交流中,该人士了解到,浙江三门的AP1000项目也存在类似情况。

引进最先进的核电技术,使得中国核电产业有机会占据核电技术最前沿,但是风险也随之而来。上述工程建设人士不无担心地说,中国已成为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试验场,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要让中国产业界迅速完成技术的消化吸收,达到发改委所规定的国产化率指标,难度更大。

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由于目前第三代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此次日本核事故之后,第三代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可能会有所延缓,需要等三门和海阳的三代机组上线运营稳定后才会大面积推广。

“尤其是内陆核电站,出于安全性和影响范围的考虑,肯定会更加谨慎。”该业内人士说。

核阴影难消

日本核危机仍未过去,国内民众惊魂未定,中国核工业界的乐观分析能否获得民众信任?

2010年9月,李干杰在演讲中直言:“尽管中国核电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这种发展的社会基础还很脆弱,特别是公众对核电的信心和信任还不十分坚定,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轩然大波,严重影响对核电的接受度。”

果如斯言。日本核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公众对核电安全性的关注急剧上升,因担心核辐射,东部沿海等地爆发了民众“抢盐风潮”,这些荒唐行动成为李干杰演讲最好的注释。

民众对核技术存在异乎寻常的恐惧,超大规模的核电发展计划与民众的恐惧之间鸿沟仍在。对中国公众而言,核技术更多地与致命武器相联系,与切尔诺贝利的灾难景象相联系。因陌生、神秘而更添恐惧,因恐惧而更添误解,在核安全主管部门看来,中国社会的核基础异常单薄。

在中国核电产业大发展之际,能否尽快消除民众内心的恐惧?能否尽快回答民众,特别是核电站周边民众“核电站是否安全,极端情况下是否仍旧安全”的疑问?

“两会”期间,中核工业建设集团总经理穆占英对《财经》记者表示,核电发展速度快慢,并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发展的前提是必须保障安全。“你所具备的能力、设计、设备制造、建造能力、调试、运行能力的成长能否跟得上,决定于国家能力的成长,这两三年非常关键。”

乐观者认为,国内在运核电项目的技术领先于日本福岛核电站,公众不必过于担心。中广核内部人士介绍,正在运行的大亚湾及岭澳核电站,已针对可能出现的事故,设置了多道安全屏障和多个专门针对事故的安全系统,安全系统均采用冗余设计,一个部件出现故障并不影响安全功能。海边的核电站在设计时也布置有防波堤,可抵御6.5米左右高的海浪。

中广核方面表示,除对在运和在建核电站进行安全大检查外,还将按最严格标准对所有核电站新厂址进行安全评估,重新筛选厂址,在核电站选址过程中,会综合考虑周边公众安全。在厂址确定后,针对可能受到的影响,核电站周边划分有5公里、10公里等不同的应急区域。在核电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也建立了完备的应急计划、应急设备和应急体系,并进行定期应急演习,确保核电站在可能发生事故时,周边群众能及时安全地转移。

但是,日本核危机仍未过去,国内民众惊魂未定,中国核工业界的乐观分析,能否获得民众的信任?

2010年9月李干杰专门提及一起事件:大亚湾核电站2号机组燃料棒包壳出现微裂纹,导致放射性水平升高,虽然低于正常运行限值的十分之一,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放射性物质没有进入到环境,也未对公众和工作人员造成影响和损害。但这一事件仍引起境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很大影响。

李干杰不无担忧地表示,试想一下,如果核安全方面真的出现问题,公众和社会将会有何种反应?那必将严重动摇甚至摧垮中国核电发展的脆弱基础,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李干杰演讲一个月之后,大亚湾核电站的1号机组又出现了一次“运行事件”。国家核安全局在通报中认为,这一事件的国际核事件分级为1级,没有产生放射性后果,对工作人员以及环境的影响在允许范围内。

两次事件的级别不高,却都引起了媒体高度关注。深究其原因,除了媒体以及民众核知识欠缺,核电运营方对公众可能产生的较大情绪,也缺少足够的预见和应对。

对核电技术的恐惧伴随核能技术利用的全过程。国内外核电发展的历程充分说明,严格高效的监管政策与透明公开的建设管理政策,是消除民众“核阴影”、确保核电顺利发展的最佳途径。

国外的经验或可借鉴。3月24日,费・乔治在邮件中对《财经》记者表示,美国新建核电站需要经过非常细致的审批过程,申请方必须对选址提出书面申请,获得建造许可,并举行公开听证会,公众有机会提出质疑和反对。

但是,最终作决定的不是公众,而是名为核管理委员会(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的独立机构。该委员会成员由总统任命,但总统无权委员会的决定。

李干杰建议开展核电科普,使公众了解、接受核电,建立信息机制,增强公众对核电的信任感,及时应对不良炒作,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念及时下情形,确为良策。

安全监管启示

完全依赖系统自身的处理能力和安全手段是有问题的,监管方和操作者都必须清醒认识并践行安全第一的原则

谈及中国核电野心勃勃的发展计划,英国《经济学人》周刊近期虽出语偏颇,却不失为一种提醒:核电站的运作,需要可靠和透明的监管,需要运营者与监管方之间的制衡以及高标准的建设质量。福岛核电站在这些方面没有做好,因此造成现在局面。而在这些方面,中国更一无是处。

每次核电危机也必然带来核电技术和监管的进步。外界已经开始反思日本核危机处理失当之处,地震之前,东京电力公司涉嫌数据造假广受质疑。

3月23日,费・乔治和理查德・梅瑟在共同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力量必须非常强大。完全依赖系统自身的处理能力和安全手段是有问题的,监管方和操作者都必须清醒认识并且践行安全第一的原则。

三里岛事故直接导致了美国核电运行协会(Institute of Nuclear Power Operations,下称INPO)的成立,也让所有美国核电企业深受触动,这些企业达成协议,确保各家核电站都对彼此的安全性相互监督。

交互检查的做法,来自于美国海军相互检查核动力航母和潜艇的经验。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Nuclear Operations,下称WANO)成立,借鉴了INPO的做法。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的核电站都加入了WANO。2002年,在国防科工委和国家原子能机构的推动下,中国成立了核电站运行评估和运行经验交流委员会。2007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成立,负责组织企业相互检查,此称为“同行评估”。

3月24日,冯毅向《财经》记者透露了国内核电站相互安全评估的方法。一般评估团队由20人至30人组成,在特定电厂工作两周到三周时间,通过发现事实偏差找出存在问题,写出报告。五年以内综合评估至少一次,专项评估至少两次,间隔不能超过三年。

在核电业内,每个电站的评估情况都是公开的,形成了高度统一的安全责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冯毅透露,2010年总计有三场评估,其中包括大亚湾核电站的应急反应评估。

评估的最后结果发现,核电站强项非常少,一般一项到两项,最多三项到四项。而发现的问题却很多,每个综合评估报告发现的待改进领域约有30多个,待改进项目超过100个。

“这是卓越标准,是‘天花板’;政府设定的安全标准都是准入门槛,是‘地板’。”冯毅说,评估结果出炉后,核电站要在2个月内制定修正计划,18至24个月内整改落实,1年或1年半后再接受复查。

应对紧急情况时,美国的核电站须不断将其应急计划告知地方政府和州政府以及核管理委员会。必要时,核管理委员会、国土安全部应急管理部门、能源部、环境保护局和其他的联邦机构也会加入协调危机处理。

费・乔治认为,这个应急机制满足了两个需求:第一,政府机构和核电站方面及时保持最好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把需要的资源调向核电站。第二,这样的程序和办法可以保证让最新的信息得到反馈,对公众相对透明,公众能够相信政府和核电站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应对紧急情况。

“在安全上有深刻的认识,确实可以减少事故发生。” 费・乔治说。

《财经》记者获悉,2010年初,国务院总理批示开展核安全规划的编制工作,由国家能源局电力司牵头,国家核安全局以及相关工业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起草,至今已数易其稿。

参与过前两稿讨论的专家告诉《财经》记者,安全规划草案由前言、国内外现状、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安全标准、保障措施、附件等部分组成,从分析国外核安全监管的长短板入手,提出了中国实施核安全规划的路线图。

“由于此前能源局从未编制过类似规划,没有经验,初稿内容存在很大缺陷,没有抓住要点。”该专家指出,前两稿缺少安全目标,包括行业总体目标、技术目标、管理目标的设定,也没有涉及核工业界所崇尚的安全文化建设内容。在安全技术基础性研究、安全平台如实验室搭建等问题上,是政府大包大揽投入,还是鼓励以企业为主投资,仍在讨论中。

上述专家透露,在核安全投入方面,国家预备与企业共同分担,二者将按照1∶2或者1∶3的比例进行出资。目前,安全投资约占项目总投资成本的15%左右,以每千瓦成本1000美元计,若2015年前要开工建设装机容量达3800万千瓦的项目,届时国家财政的核安全支出将达到17亿美元至28亿美元。

“目前的核安全投资全部是企业行为,中广核和中核希望国家财政投入其中,但规划尚未征求其他电力集团意见,变数很大。”该专家认为核电站建设是市场行为,理应由项目开发业主全部承担安全成本,国家行政部门只需承担好监管职责即可。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篇2

【关键词】核电工程 项目管理 现状 发展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生产生活对于环境的不断破坏,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的破坏对于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灾害。世界上的发电技术主要是使用石油和煤炭资源进行发电,这种技术不仅会产生更多废弃和垃圾,破坏环境,而且对于石油和煤炭资源的浪费程度也是相当大的。另一方面由于石油和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得使用煤炭和石油资源进行发电会极大地造成这种资源的紧缺。因此,发展新型的、清洁的、安全的发电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核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型和新型的发展技术,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完全可以替代石油和煤炭发电技术,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究和发展核电技术,我国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发展核电技术,我国最为核大国之一,核技术在世界上已经趋于先进水平,但是我国的核发电技术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核电技术简介

核电技术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发电的技术。因为受控核聚变存在技术障碍,目前核电站都是采用核裂变技术。五、六十年代建造的验证性核电站为第一代核电技术;70、80年代标准化、系列化、批量建设的核电站称为第二代;第三代是指90年代开发研究成熟的先进轻水堆;第四代核电技术是指待开发的核电技术,其主要特征是防止核扩散,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安全性高和废物产生量少。核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型、安全性以及经济型的发电技术,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究和发展的发电技术,我国早已制定的核发电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火力发电设备主要是利用石油和煤炭资源进行发电,水力发电设备主要是利用水的流动性能进行发电,而核电发电设备主要是利用原子能之内的核聚变进行发电,其主要使用原料是铀。

三、我国的核电发展简介

我国在上世纪建国初期就开始研究核技术,迫于世界强国的压力和我国石油煤炭资源的紧缺,因此我国在1985年开始建设第一座核电站,并在1992年初开始第一次成功发电,这标志着我国的核电技术已经取得了成功。经过近20多年以来的发展我国的核电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核电站也有最初的一座开始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且投入使用的主要有方正山核电站、秦山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等,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22台,总装机容量2029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仅1.5%,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仅2.4%,而核电发电量占世界的平均水平是10%。一直以来,我国政府一贯推行有限的发展核电技术,因此在2003年以前我国的核电站只有一座。但随着2003年国际性煤炭和石油资源的紧张,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以及我国本土资源的不足,国家开始改变方针策略,开始大力发展核电技术。我国的国家能源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对于核电站技术的政策,国家对于核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政策优惠和资金鼓励,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使用40余座核电站。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核电计划已经步入正轨并且稳健往前发展,但相比于发达国家发展了近半个世纪的核电技术,我们依然与发达国家支架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是不容忽视不可否定的事实。

四、我国核电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核电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发展进程在不断加快,我国的核电技术在国际排名中趋于前列,但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是存在的,我国的核电项目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我国的核电发展缺乏长期规划

核电是需要长期进行发和规划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国的核电发展规划至规划的2040年,首要目标只规划到2020年。因为受到国家政策以及国际社会的压力,我国的核电发展规划缺乏一个长期的计划,目标也是不明确的,因此这对于我国核电发展有着根本上的限制。

(二)缺乏对于核电事故的处理经验

核电技术虽然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但核巨变是有非常强大的辐射性,核电安全管理是核电发展的首要保障。世界上的每一次核电事故都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我国缺乏处理核事故的经验,也缺乏对于核电站的安全管理经验。

(三)核电人才的紧缺

由于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核电技术,追求核电的清洁性。但由于我国的核电发展较晚,对于核电人才缺乏培养经验,对于核电人才的培养时间过短,导致我国的核电人才储备少。因此我国严重缺乏具有大量核电研究经验的人才,缺乏安全管理核电的技术人才。

五、对于我国核电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合理的核电发展计划

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是我国发展核电技术的首要目标。我国能源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应该制定一项长期的有效的核电发展规划,对于我国的核电发展提出新的目标。

(二)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核电事故处理经验

我国已经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之一,对于国外的先进的核事故处理经验应该积极引用到我国的核电发展过程中,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核电管理经验,政府也应该介入其中,加强对于核电站的安全管理,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三)积极培养核电人才

对于人才的培养是需要长期进行的,对于我国的和技术人才,我们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培养人才,制定好长期培养规划,另外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的人才培养方式,鼓励高校与核电研究所进行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我们还需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人才,并且把我国人才送到国外去学习深造。

六、结语

核电技术作为一项清洁的安全的以及新型的能源,必将成为未来世界各国所采用的主要发电技术。因此,我国发展研究核电及技术也是势在必行的,这对于我国调整资源利用结构,改变我国的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最终将核发电作为我国的主要发电方式。

参考文献

[1]《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1

[2]连培生,樊喜林,陈曝之等.核电站建设的项目管理.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3]时光.岭东核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的采购管理模式选择与采购策略分析[D].复旦大学,2013年.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篇3

五万亿带来新气象

“新能源规划”更名为“新兴能源规划”,穿上了新装,自然就得有新的气象。据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江冰透露,新兴能源规划中不仅仅包含了核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这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包含了对传统能源升级变革的技术,比如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和车用新能源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的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和重大政策举措。预计在2011~2020年的十年内累计增加约5万亿元的投资,每年可增加产值1.5万亿元。

2008年4万亿元的财政刺激计划让股市在2009年走出一波翻倍行情,如今5万亿元的新兴能源规划,也将带领A股走出深陷的泥潭。在未来十年,新兴能源直接增加的5万亿元投资,将给社会带来15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必然受到各路资金的密切关注,一幅美好的能源新景象正在向投资者招手。

投资主题:清洁能源+智能电网+动力电池

新兴能源主要包含两大产业路径:电能方向和电能利用。遵循这两大路径,我们可以找出三大投资主题:清洁能源、智能电网和动力电池。

清洁能源

国家能源局的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完成核电装机容量7500万千瓦、水电3.8亿千瓦,其他非化石能源累计利用规模达到2.4亿吨标准煤。核电是此次新兴能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核电每千瓦投资需用资金1.4到1.5万元,核电中长期规划总投资额将达到7500亿元。核电龙头东方电气和上海电气受益较为直接。风电的计划会适当渊整,将在原来计划3000万千瓦的基础上大幅提高,最高可能提高到8000万千瓦。相关上市公司金风科技、湘电股份等值得留意。

根据规划,到2015年,生物质和太阳能发电能源利用规模达到0.51亿吨标准煤。阳光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受制于电网的风电行业规模出现超预期的增长的概率不大;相比之下,生物质和太阳能发电的行业中反而可能出现超预期的品种。建议关注凯迪电力和南玻A。

智能电网

无论是水电、核电、风电、光电和生物质电,最终解决并网问题是新兴能源得以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大智能电网等相关领域的投资。随着智能电网一、二批试点项日的推进,智能电网的行业标准的出台,智能电网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智能电网是个系统工程,各环节、各领域都将同步推进。智能电网细分子行业中可重点把握特高压、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智能用电等。中信建投表示,建议关注特高压领域中国西电、特变电工;智能变电站领域国电南瑞、国电南自、思源电气;智能配电领域北京科锐、森源电气;智能用电领域科陆电子、奥特迅。

动力电池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篇4

5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性通过《关于全国民用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情况的报告》 (下称《核安全报告》)和《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下称《核安全规划》)。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郁祖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核安全规划》颁布,意味着中国核电进入半开禁状态,但还要等待《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出台,核电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21台未开工机组重新启动建设,那时,中国核电才是真正开禁了。

“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专家认为,这一方针一直没有变,只不过,福岛事故后,政府各级领导对于发展核电的态度更为谨慎,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推动了核电技术的发展。

在核电项目审批和建设即将重启之际,中国将如何迎接核电安全、高效发展的新阶段?

新建核电厂事故发生率接近陨石砸中脑袋

据郁祖盛介绍,目前中国已运行的15台核电机组基本为二代改进型机组;在26台在建机组中,有6台三代核电机组。

2011年3月至12月,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国民用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今年6月,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相关负责人公布了检查结果:总体上讲,我国核设施安全是有保障的,发生类似福岛核事故的可能性极低;但是在应对引发福岛核事故类似的极端自然灾害事件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于已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制定了短、中、长期计划,要求各民用核设施按期完成改进工作。

对于新建核设施,《核安全规划》提出了具体目标:新建核电机组具备较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每堆年(相当于核电站中的1个反应堆运行1年)发生严重堆芯损坏事件的概率低于十万分之一,每堆年发生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事件的概率低于百万分之一;消除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重大安全隐患,确保运行安全。

《中国经济周刊》:根据《核安全规划》,新建核电机组对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能力究竟如何?

郁祖盛:核电站的安全性主要由两个指标来衡量:一是反应堆堆芯损伤频率(CDF,简称堆熔频率),二是放射性核素大规模释放的频率(LRF,简称释放频率)。我们的安全目标很明确,对新建和未来的机组一定要遵守三代核电机组以上的标准,即堆熔频率一定要小于1×10-5(十万分之一)/堆年,释放频率要小于1×10-6(百万分之一)/堆年。

目前,这个新的安全目标只有三代核电才能达到。实际上,采用非能动安全理念的AP1000三代核电的堆芯熔化频率是5.08×10-7/堆年,而释放频率能达到5.92×10-8/堆年。它的含义是:每个反应堆运行一年,其发生堆芯熔化的可能性约为千万分之五,而放射性物质大规模释放的可能性约为亿分之六。

这是个什么概念?在工程上,对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而言,10-8是个门槛,一般来讲,释放频率到了10-8,核电厂发生放射性物质大规模释放基本上就不大可能了。有“好事者”计算过,天上陨石掉下来正好砸着人脑袋的概率大约是10-11到10-10。因此,核事故发生的概率极低。

AP1000核电机组在断电事故发生时,三天内不需要外部供电,72小时内也不需要外部支持,安全性已经很高。我们现在要研究的目标就是,如何解决AP1000类型的核电机组72小时以后的长期供电以及冷却水源等问题。

《核安全规划》明确指出,力争“十三五”及以后新建核电机组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这是一句很有分量的话,意思就是说,即使万一发生堆芯熔化,放射性物质也不准出来(进入环境)。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现运行的核电机组主要为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这批核电设施及运行是否安全?

郁祖盛:当前,在全世界运行的438个核电厂中,99%的机组都是二代机组。这些机组的安全怎么办呢?得改进。这次安全规划编制的主要工作就是,第一,明确了目标;第二,明确了对已运行、在建和新建的核电厂的安全要求。特别对于新建核电厂强调了“两最”,即一定要最严格标准,采用最先进技术。

高负债建成的“超级印钞机”

对于动辄一两百亿元投资的一个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单凭核电运营集团的资金实力很难完成;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和中电投三家公司一年的利润总和也不足以开建一台。银行贷款是当前核电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约占总投资额的80%。

据中核集团子公司——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核电”)201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11年9月,中核电控股并已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8台,总装机容量578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10台,总装机容量985万千瓦,项目总投资金额超过1500亿元。最近三年及2011年前9个月,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0.03%、78.84%、78.66%和80.42%。截至2011年9月30日,中核电的负债总额为1135.58亿元。

为在建和意向投资建设项目筹措资金,2012年3月,中核电计划发行201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计划筹资15亿元;6月初,中核电IPO环境保护技术核查报告初审通过;据媒体公开报道,中核电预计募集资金投向项目的总投资为1735.24亿元。

然而,核电站一旦投入运营,效益十分可观。中核电201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中核电的江苏核电1号、2号机组,2007年实现并网发电。截至2010年末,江苏核电总资产为322.53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61.41亿元,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为56.17亿元,净利润为25.45亿元。

据专家透露,这一净利润是扣除还本付息等固定成本的收益,这意味着投入运营3年后,核电厂投资方已经实现几十亿元的投资回报。“核电厂外号叫‘印钞机’,比人民银行100块钱的印钞机更厉害。在拥有两台197万千瓦装机容量机组的大亚湾核电厂,发动机转一圈可以赚30元人民币,一分钟3000转,一年7200个小时,你说多少钱吧?按照现在的电价来算,一台机组一天发电下来就是1500万元。”

《中国经济周刊》:核电运营商在当前这种高负债的情况下进行扩张,是否会带来财务上的风险?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郝东秦:核电站建设的投入,以核定的造价为基数,20%是资本金,80%是商业贷款。资本金是由投资方按照股份比例来投资,一般由一个控股方和几个参股方共同组成的,资金压力是分散的;另外,80%的贷款是要经过银行风险评估;此外,还款保证书需要有抵押资产。从这个角度来看,财务风险是有明显转移关系的,因而是可控的。

其次,在工程建设上,设计建造强调“安全第一”,这也是为了规避风险,另外工程建设也需要购买保险和进行再保险。

再次,国家要求核电项目实行业主负责制,无论是投资、设计、建造,还是后期发电、安全运营和核设施退役,业主和所属集团的主要负责人都要全权负责。

在这种情况下,核电项目的贷款及利益计入固定成本,发电后核电厂还会产生运行成本,这些都将计入电价,用售电的收入来还本付息。当然,在电价的核算中还包括给投资方回报,一般回报率在10%。从这个角度来讲,投资是有保障的,一般15年就能完成还本付息,核电厂的寿命为40~60年,剩余的25~45年都将是产出期。

《中国经济周刊》:过去十几年,在现有的电价体制下,我国已运行核电厂的效益如何?

郝东秦:从过去几年核电站的还本付息情况来看,情况是比较好的,而且核电站每千瓦的税收要超过火电等其他电力厂。按照国家规定,核电厂的上网电价要在当地标杆电价(按区域或省平均成本统一核定的定价)以内。如今,随着煤价等价格的上涨,火电上网电价普遍上涨,核电的上网电价已经能够低于火电的标杆电价,以更便宜的价格进行销售。

“2020年已运行核电机组达8000万千瓦”不现实

《核安全规划》明确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并把握好发展的节奏。

过去五六年,我国核电审批和建设的速度是渐行渐快,并且大大超过2007年颁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的计划目标:至2020年,我国已运行核电机组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中国已经成为在建核电机组规模最大的国家。

目前,我国核准并已开工建设的机组有26台,总容量为2884万千瓦。据国家能源部门官员透露,这些机组大多是“十一五”开建的,按照五六年的建设周期来计算,在2015年前后会陆续投入运行,到2015年前后我国已运行核电装机将达4141万千瓦,这比2007年的规划目标提前了五年。

据郁祖盛介绍,目前我国还有已核准未开工的5台机组,以及16台已拿到路条单位但未核准的项目,共计2188万千瓦。

据专家透露,《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已经完成,目前已经递交到国务院,主要调整内容就是未来核电发展目标上调。

《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的目标数字,有6000万~7000万千瓦、8000万千瓦等说法。中国核电发展的速度应该保持怎样的节奏?

郁祖盛:如果2020年我国已运行的核电机组要达到8000万千瓦,我们现在是1257万千瓦,则要增加近7000万千瓦。相当于从2010—2015年每年开建10个以上百万级千瓦的机组。如果这样,就三代核电重型锻件等机械设备的供应能力来讲,全世界有能力的厂都给中国供货,也未必能够做得到,这脱离了我们现实的可能性。

郝东秦:国际上,核电机组的建设速度有的一年开工2~3台,多的也有同期建设10台,最高的甚至超过30台。所以,速度高一点也是可能的。这两三年,我们已经投入运营了岭澳二期等三四台机组,另外还有26台在建机组,这说明,我们同时在建机组近30台,相当于平均每年开工5~6台。

目前,虽然从我国在土建、安装、设备制造能力上来讲,有这个建设能力,但从核电技术、管理、资金、监管等方面来看,特别是从注重安全的角度,我认为每年开工的速度应该在3~4台、5~6台的范围,这个速度相当于每年新增大概500万~600万千瓦的装机,十年之后我国拥有50~60台核电机组,也属于核电大国了。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篇5

发展新能源的重要目的是为保护地球环境,而发展核电是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核电是清洁高效能源。一座百万千瓦的火电站需要260万吨煤,而核电站只需要30吨的铀原料就可以了。核电站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仅是同等规模燃煤电站排放量的1.6%,核电站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

推进核电建设

据国际原子能公布的消息,预计到2030年全球的核电发电量实现翻倍。美国能源部2007年宣布,美国在未来2年内将兴建32座核能发电厂;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建造40台核电机组:英国于2008年1月决定恢复建设核电站;印度计划到2020年使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KW。预计到2030年前世界核电站建设的总投资在2000亿美元以上。

中国也在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要适时调整中长期发展规划。要规范核电厂址选址和保护,加快核电三代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推动核电装备制造业发展。提高自主化水平,建立铀资源储备基地。到2020年,显著提高核电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地位。

但有专家对中国大规模发展核电表示质疑。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表示不赞成用核电站做基本电站。他认为,我国资源不足,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掌握的天然铀只有2500万千瓦,只能供运行40年。除此之外,可供开采的大约还有2500万千瓦,也就是说我国全部的铀资源仅有5000万千瓦。而且,铀进口的难度也很大,即使全部落实,也只能进口11300万千瓦。因此。核工业部的赵仁恺院士判断,我国核电发展的上限是6000万千瓦。虽然5000万千瓦之外,我国还有一些贫矿可供开采,但是开采贫矿需要10倍的成本、造成10倍的污染。

发展空间较大

自1991年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并网发电以来。我国有6座核电站共11台机组906.8万千瓦先后投入商业运行,但在30多个有核电国家里排名倒数第一。截至2007年底。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2%。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92%。

2007年国务院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但不能满足核电发展的要求,因此从去年开始,相关部门对该规划着手进行调整。发展核电要综合考虑包括装备制造能力、原料供应能力、人才实力、建筑安装能力、资金实力等在内的多个因素。目前,8台机组790万千瓦在建,我国核电能源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曹述栋表示,初步设想,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发电量达到8%,保守估计,装机容量将超过7500万千瓦。目前我国核电站总体国产化率约为50%~60%。到“十四五”规划期间国产化率将大于80%。

天相投顾估算,核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9400亿元。设备投资约4250亿元,如果按核岛、常规岛、辅助设备国产化率70%、80%、90%计算。国内设备企业面临3100亿元的市场。

设备制造业受益

由于国家对核电行业明显加大扶持力度,组建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推动三代核电技术装备引进和国产化工作。一些上市公司也积极进入核能领域。积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

分析师认为,投资核电行业,应重点关注主机制造企业。核电设备行业呈现垄断竞争状态,行业集中度较高,加上未来15年内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将使我国的核电设备生产企业成为未来核电高速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我国核电设备制造行业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主要有东方电气集团,其在核岛设备和常规岛设备上都具有较强的优势。

除了核电设备行业的东方电气、上海电气(601727)等企业之外,目前A股市场上还有一些具有核电概念的公司,如海陆重工(002255)、奥特迅(002227)、中核科技(000777)、中成股份(000151)、自仪股份(600848)、兰太实业(600328)等。

相关公司

东方电气(600875)

受新能源政策的刺激,作为国内三大核电设备巨头之一,公司的核电设备被普遍认为受益最显著。此外,公司着力发展水电、核电等业务,有望抵消火电设备需求下滑带来的风险。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篇6

核电设备龙头地位牢固。公司与东方电气一样,既是火电领域龙头,又是核电领域龙头。在核岛领域,通过与美国西屋等公司合作,基本可以实现核岛部分的所有设备制造,包括核锻件、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反应堆压力容器、蒸发器、稳压器、核泵、安注箱等核心设备。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AP1000和EPR两大国际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厂商,核岛主设备国内市场份额达46%,为国内电站设备商之首。

上海电气10月28日公告称,将与印度大型基建工业公司信诚集团(Reliance Anil Dhirubhai Amabani)签订电力设备供应合同,以82.91亿美元出售36套燃煤超临界热电设备及备品备件。这是印度历史上最大的进口合同,也是上海电气迄今为止承接的最大合同。根据合同,上海电气将承建三个电站项目,每个项目以6套660MW超临界燃煤电站设备为单位,均分两期进行。上海电气每年需交付三至四套660兆瓦机组,这将为公司带来每年约5-6亿美元销售收入,相当于其2009年度收入的6%至7%。上海电气表示,该交易将提升其在印度发电项目市场的占有率。

新能源板块前景看好

新能源板块实现销售收入35.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毛利率为14.8%,比上年同期增长0.5个百分点,营业利润为2.0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1%,主要原因是随着风电销售规模扩大,相关销售费用相应增加。公司核电核岛设备收入16.1亿,毛利率为15.7%,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堆内构件收入比重增加。目前核电在手订单已突破人民币1 80亿元。上半年公司风电机组销售收入达10.04亿元,同比增长57.1%,公司3.6兆瓦海上风机已经成功下线,为公司进军海上风机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半年高效清洁能源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27.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毛利率为19.3%,比上年同期增长3.3个百分点,营业利润为9.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公司着力发展以超超临界为代表的高效清洁火电设备,全面开展1200兆瓦级火电技术研发;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IGCC已经开工。同时,公司1.7米汽轮机长叶片技术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并完成了三代核电APl000桃花江项目低压气动设计、结构强度设计等系列工作。输配电业务增长16.6%,公司通过与Areva集团合作,将逐步形成高压/特高压大型变压器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风电和核电行业蓬勃发展。近期,中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草案和《核电发展调整规划》草稿均大幅提高了风电、核电发展目标。一旦这些规划获得批准,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风电装机容量可能会分别升至70吉瓦/150吉瓦。上海电气应能受益于未来三年的风电和核电设备需求。

工业装备业稳健高速增长

工业装备板块实现销售收入92.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主要是由于电梯业务增长快速;毛利率为19.6%,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营业利润为5.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公司的这些产品大多已进入市场成熟周期,其稳定的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现金流。

造船计划。在中国,只有上海电气、大连重工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有能力生产和销售大型船用曲轴。我们相信上海电气将受益于政府在《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2011年造船产量达到5000万吨的目标。

政府扶持重工设备行业发展。2009年5月出台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煤炭和金属采掘设备、基建工程设备(包括起重机和港口装卸设备)及其他重工设备相关领域列为重点发展行业,力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化水平。我们相信该规划将给包括上海电气的国内重工设备制造商带来机会。

现代服务业板块海外市场扩展迅速

2010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板块实现销售收入54.6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7%;毛利率为8.0%,比上年同期增长2.5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本期销售构成中毛利率较高的项目比重较高;营业利润为3.25亿元,比上年增长33.1%,主要原因是毛利率同比提高所致。报告期末,公司的电站EPC业务在手订单突破660亿元,并不断向海外相对发达国家(地区)市场拓展。

新增订单下半年保持平稳

公司上半年新能源新增订单54.39亿元,累积订单315.04亿元,与去年持平。高效清洁能源新增订单139.12亿元,累积订单1194.58亿元,与去年持平,电站工程新增订单10.91亿元,累积订单663.59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风电订单与去年持平,核电有4.7%的小幅增长,我们预计公司下半年运行情况基本保持平稳。

另外,公司上半年期间费用与资产减值损失增长较快,导致利润增速远低于收入增速,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4.8%,主要是由于大型工程项目的增加,相应的市场拓展费用随之上升;管理费用为24.09亿元,同比增长22.7%,主要是公司上半年继续加大关键产品和配套件的研发力度所致。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838.9%,主要是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及国家货币政策收紧,公司根据相关会计政策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增加。

投资策略与评级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篇7

海阳核电1号机组CV底封头吊装

自日本福岛核电站核事故后,各国核电发展计划陷入低潮。德国已宣布完全放弃核电发展计划,日本更是因核计划导致内阁动荡,中国火热的核电建设势头也一度降温――国务院总理宣布中国暂停核电项目的审批。

此后,世界一直密切关注中国重启核电发展的时点,目前中国核电已逐渐显示出解冻迹象。2011年12月9日,在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主持召开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送审稿)》(简称《核安全规划》)。“《核安全规划》一直被视为核电项目重新开始审批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此次过审,已经显示出中国核电闸门即将开启,如果按照程序,明年3月左右中国就将出台《核安全规划》及《核电中长期规划》,核电项目重启已屈指可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这样告诉记者。

事实上,在2011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就曾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会上表示,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不会改变。他说:“针对福岛核事故,我国对自身的核电发展规划从安全的角度再进一步完善措施,确保在安全的情况下继续发展核电。”这并非是中国有关高层对核电重启表示支持的孤例。

此前不久,在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透露,2012年3月后核电有可能步入恢复发展的轨道,中国未来将是世界最大的核电市场。张国宝此前历任国家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能源局局长等职,被媒体誉为中国能源“大管家”;在张国宝明确给出中国核电回暖信号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前部长李毅中在第五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上也表示,尽管核电在日本大地震后因为安全问题前景不确定,有很多国家暂停了核电项目,但是核电产业在以后仍将积极有序发展。虽然国内有识之士明确反对中国一窝蜂地搞核电“”,但他们也表示,在能源压力下,中国发展核电的步伐不会慢下来。

对此,接受《中国新世纪》记者专访的原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副主任董必钦分析认为:“如果中国想要在经济稳定增长和削减碳排放之间取得平衡,中国只能选择核能。”目前,中国70%以上的能源供给要依靠煤炭,虽然近些年来,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纷纷上马,但迄今为止,没有一项能像核电那样成为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按有关报告所描述的那样:随着中国人均能源的消费量继续增长,2015年前后达到世界人均水平,中国能源会在未来4年持续绷紧。

接受本刊采访的一位研究员更加直接,“现今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允许我们政府有更多选择,这是一个单项选择题。”

核电经济链条

从2011年3月份开始,中国多地开始出现淡季“电荒”现象。浙江、湖南、重庆、贵州等地均不同程度的呈现用电紧张态势,各地相继采取限电等措施。而进入冬季以来,南方尤其是华中地区“煤荒”的报道不断,据称今年湖北、湖南、贵州、重庆、四川等局部地区都存在煤炭供应紧张情况。拉闸限电已扩大到17省市,电荒苗头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

国家电网公司表示,2011年电力迎峰度夏形势将是近几年最为严峻的一年。根据初步估算,如电煤供需矛盾加剧,则仅仅国家电网经营区域电力缺口就达到4000万千瓦左右。值得特别提出的是,2011年伴随着核电的“冰封”,风电与太阳能迅速扩充,目前这两种新能源已出现产能过剩苗头。

中国政府为应对电力需求增加,发电企业成本压力上涨的难题,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先后与中煤集团、山西同煤、晋煤、阳煤等主要煤炭企业进行座谈,要求维持煤炭价格稳定,并提出两个具体要求:一是年度合同煤价不能变,已涨价的煤炭企业要在6月底前退回;二是国有煤炭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要带头保持市场煤价基本稳定,不能带头涨价。尽管如此,中国电力企业下半年仍然严重亏损。不久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报告,呼吁尽早启动 “煤电联动机制”,提高电价。

对此现象,张国宝认为,目前全球人口达到了70亿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的日益短缺,在这种情况下,能源缺口靠搞风电太阳能是补不上的,如果想要填补能源缺口,还得要靠核电,核电是保证人类未来化石能源逐渐枯竭后非化石能源供应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只是发展核电最基础的一个原因。”董必钦认为,核电经济是一个综合经济产业,其核心是由核供热与推进动力经济、核燃料及其循环经济、核工程与装备制造经济、核设施退役及废物处置经济、放射性同位素与辐射技术经济、核科技开发与创新经济、核军工经济组成。这些更辐射到地质、采矿、冶金、化工、机械、堆工、电力、电子、环保等多个行业,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曾早前向记者表示,到2020年,仅中国核电装备业的国内市场规模就有望达到5000亿元。

实际上,中国核电的规模一直在增加。2007年10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国家发改委上报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 》,根据这一规划,中国计划在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装机容量比例从不到2%提高到4%,但不久这个计划数字在“十二五”规划中被再次提高,新的核电规划对《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进行大幅调整。根据规划,到2015年,中国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900万千瓦;到2020年的核电装机规划将提高到8600万千瓦,占届时总装机的5%左右。而据《财经》杂志报道,目前全国各地准备新上的核电项目总规模已达2.26亿千瓦。

由于核电的特殊性,决定了国家力量必然要在其中占主要作用,在世界通行的规则中,核电建设多要求国家信用的担保,这无疑使企业的回款风险减小,这也可以从相关的人力资源需求上看出端倪,在各大行业人员基本饱和的今天,核电却正在经受着人员紧缺的困境。据国防科工局统计,2020年,我国核科技工业需要核专业本科以上人才约1.3万人,按照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需要400人计算,目前仅中国建设和筹建中的37座核电站就需要核电人才在1.4万人以上。

这只不过是开始。不妨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成为了全球经营核电的竞争者,那么包括国内项目的核电建设将迅速稀释中国现有的人才梯队,到那时中国核电的人才链条将成倍增长,人力资源需求如是,核电经济的发展链条亦如是。

环环相接的核安全

安全问题一直是围绕核电发展的关键。为此,中国相关部门正在寻找新的核电技术标准。2011年9月底《压水堆核电厂核安全有关的钢结构设计要求》等101项能源行业核电标准的报批、编校和印刷工作完成。将在国家能源局批准后实施。该系列标准是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承办的能源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标技委)研究制定,并在2011年10月下旬召开的标技委一届二次会议上获得审议通过。

此前国家能源局曾于2009年了《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项目表》,并在2009-2011年间,分6批共下达了470项核电(核岛)标准的制定、修订和科研任务。截至2011年9月底,《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项目表》中的680项标准已实施了101项,458项正在制定和修订过程中,年底约完成300项,剩余的标准将于2012年完成。届时,这些中国的核电标准可以基本满足建立一个能够满足二代改进型和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厂建设需求的核电标准体系,为中国核电的重启提供支持。

自2000年前后开启核电装备建设以来,中国核电开始用三代核电技术AP1000技术逐步取代此前的两代和两代半技术。按照现有的在建规划,2015年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900万千瓦,东方证券研究认为,随着核电安全标准的不断实施,后续核电项目恢复建设和审批都开始有了依据和标准,且安全有了更高的保障。

对此,中广核董事长贺禹也曾在一次行业大会上向媒体透露:“目前全国在建、在运核电机组安全检查、评估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安全检查报告正在形成之中;《核安全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两个规划正在推进,有望年底前完成。”但是,有的专家学者对此后的核电安全尚有疑虑。目前,这一焦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问题上。

“目前,中国的核安全问题最重要的并不是在核设施本身上。它主要表现在外部,从政府决策到安全监管再到企业管理。这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接成为了中国核电的不安全因素。”能源局专家这样评价中国核安全问题。

福岛核电事故之后,很多国人对核谈之色变,甚至在此问题上对政府、对理论产生了信任危机。而由于核电技术复杂,科学事实不容易被普通民众所认识,而媒体的科学性也不足又使这一危机很难解除。这样的情绪如果不适当进行引导,那么很容易引起过激举动。

事实上,从此前的3次核电事故看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促进了堆型的选择,让核电的操作规范性有了提高,已经不存在人为连续违规操作导致核事故的可能性;福岛核事故让人们认识到自然灾害也会导致超设计的事件发生,如海啸导致的接不上电、氢气爆炸等问题。现在,针对福岛核事故已经有了应对水淹问题、氢气处理、接电问题、防水问题的对策。要克服这个问题,一方面,科学家、工程师应该把能想到的风险都作出对策,要提供技术保障与足够的信息;另一方面,要有科学的决策层次,决策者要对安全问题有预估,统一认识,达到共识,并普及知识,防止谈核色变。

而在中国核电安全监管方面,中国核电管理部门职能分工尚存在交叉不清问题。从目前的政府构架来看,在原国防科工委与民用核电有关的人员调至能源局后,国家能源局主管民用核电。但实际上,现在国防科工局除负责军工核工业外,还管理着民用核电的一部分,如说铀矿和废料处理,这块职能和国家能源局有交叉。而特别要注意的是国家原子能机构是架设在国防科工局之下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领域处于模糊地带,如跟国外签订核安全条约、和平利用原子能,应该由谁主导,国防科工局、国家能源局、还是科技部,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国家能源局与国家核安全局之间也存在交叉问题。就像目前国家能源局在编写《核电安全发展规划》,而国家核安全局在编写《核安全发展规划》,这两个规划实际上是有交叉的,那么这两项规划制定出台后,如何统一就是一个问题。这里面很多事情可以牵扯到很微观的小事上,例如机构改革后,原国防科工委的培训核电操作员和资质认证被划拨到了国家能源局,但国家核安全局也认为这事应该他们管。为此两单位曾到中编办协调,协调之后的结果是,考核由能源局考核,证书由核安全局发。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出了问题会造成两部门扯皮,而其中的安全问题值得深思。

从以上就不难看出,核电监管方面,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仍存在交叉、不清的问题。为此,张国宝曾经给中央写过一个报告。报告中就明确提出,核电看似很多部门在管,现在没有问题大家都抢着要管,真正出问题后我都不知道谁在管,不知道哪个部门是真正的牵头部门。这样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企业如何选择新的的核电技术标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天龙也告诉记者,由于核电产业的情况复杂,现在中国国内已建成和在建的项目采用的技术种类繁多,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中国采用的技术分别有 CNP300、M310、CNP600、AES91、Candu6、CPR1000、AP1000、EPR 和中国试验快堆以及球床高温气冷堆等技术类型。当前在建的 33 台机组里面,采用 CPR1000 的为 22 台,占 67%,具有绝对的优势;采用AP1000 的有 4 台,占 12%;CNP600 机组4 台、EPR 机组 2 台以及高温气冷堆示范机组 1 台。“但可以肯定,一个国家核电同时存在这么多技术种类,这在世界范围也是绝无仅有,这并不是个好现象。”

除去上诉的两大原因,核电管理也是核安全问题的一大隐忧。在温州高铁事故和上海的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之后,谁都无法保证这样的问题不会出现在核电管理上。那么出现管理问题会不会给核电安全带来风险?这样的问题现在难以回答。而核风险一般很可能演变为巨灾风险,因其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对社会、经济的后果影响非常严重。而核巨灾对整个核电行业的影响更是广泛,这样的问题也是中国在未来要着重解决的。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篇8

日本遭遇里氏9级强震并引发海啸后,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和放射性物质泄露事故。日本核电站危机引发了世界核电业的反思,也给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中国核电业敲响了警钟。

3月16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对所有正在运行或在建的核电站进行全面审查,并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此前,中国已将核电放在其未来能源规划的核心位置。中国是目前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可望在未来10年核电装机容量翻8番,实现5%的电力由核电供应。

1.8万亿

根据中国核能信息网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包括已运营、建设中和筹建中的核电站项目多达43个。有媒体对各项目的投资额整理后进行计算,得出的结论是累计投资额将高达1.8万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国内已运营的核电站有6个,包括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等,共有13个运行中的核反应堆;正在建设中的核电站有12个,包括广东阳江核电站、福建宁德核电站、浙江三门核电站、山东石岛湾核电站等;正在筹建中的则有25个,包括湖南桃花江核电站、江西彭泽核电站、重庆涪陵核电站等。

截至目前,国务院已核准34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3692万千瓦,其中已开工在建机组达25台、2773万千瓦,是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而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11年1月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在建的核电机组65个,换言之,中国占了其中的近40%。

中国的核电事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步,经过20年的发展,截至2010年年底已投运的装机量为1080万千瓦。核电是可靠的优质能源,其经济性能也占据优势,价格要低于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甚至低于火电。中国目前已将核电列为其未来能源结构的核心元素之一,视核电为能源短缺的解决方案,而且是减轻对化石燃料依赖的一个要素。

根据2007年国家发改委《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去年9月,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表示,这一规划目标有望提前四到五年实现。据称,按照目前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核电装机目标将达8000万千瓦。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翻近8番。届时中国将实现5%的电力由核电供应,而截至去年年底这一数据仅为1.12%。

媒体报道说,如果要在中国地图上画出核电站的足迹,可以看到,沿海省市几乎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核电站。由于东部发达地区对电的渴望,水资源相对充足,中国早期投建的核电项目均被沿海省市瓜分。

但近年来,内陆也加入了这场争夺战。核电站本身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均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能快速拉动GDP增长,再加上国家对新能源的扶持,湖南、湖北、江西、重庆、四川、安徽、河南等省市都纷纷宣布了自己的核电计划。

大量上马二代机组

日本福岛核泄露危机直接引发了中国国内对于核电建设背景下核安全问题的严重担忧。

此次日本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业内分析原因时多指其采用的是二代核电技术,反应堆堆型属于沸水堆。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表示,二代核电技术的最大问题在于遇紧急情况停堆后,须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中国正在沿海建设并将向内陆推广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更安全。其采用非动能安全系统,遇紧急情况不需要应急发电机就可驱动安全系统,冷却反应堆堆芯和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恢复核电站的安全状态。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曹家武称,不同于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沸水堆堆型,中国目前运行的核电站除秦山三期之外全部是压水堆,在建的只有山东石岛湾是高温气冷堆,其余都是压水堆。压水堆内产生的带放射性的水始终在一回路内,不会被泄露到外界环境中,而沸水堆内带放射性的水在冷却过程中很可能泄露和污染环境。

不过,事实上,在2008年中国确定从美国西屋电气(Westinghouse)引进更安全更可靠的第三代非动能AP1000技术的条件下,仍大量上马了国产化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目前中国在建的12个核电站中,除广东台山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采用第三代的法国阿海珐(Areva)EPR技术,浙江三门核电站采用AP1000技术之外,其他基本仍采用二代改进型技术。日本野村证券3月15日在研究报告中也称,中国已规划完毕或在建的核电站中,有41%使用的技术稍显陈旧。

分析指,这是因为地方领导有拉动当地GDP的冲动,从而选择落后但相对成熟的二代技术。同时,二代机组的经济性也是不少地区考虑该机型的重要原因。但其后果是这些机组建成后运行寿命达60年,等到它们退役时三代机组都早已落后,世界上将只有中国仍有大量二代机组在运行,安全风险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据悉,目前,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新建核电站大多采用第三代技术,已运行的400余座二代或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将在未来20年左右时间内陆续退役。

地震因素难以预估

现代史上有过两起重大核电站事故。1979年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事故被定为5级,当时由于制冷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而1986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更被定为最高级7级。当时该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导致8吨放射性物质泄露,直接污染核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320多万人受到辐射,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除。

日本包括此次福岛核电站事故在内,有两次4级,两次2级。其中两次4级均由地震造成。而中国自大亚湾核电站1994年2月1日实现商业运营以来,还从未发生过一次2级或2级以上的核电事件或事故。按IAEA“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规定,核安全事件共分为7级,其中1级至3级为事件,4级至7级为事故。

目前中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核电站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相对稳定。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与日本一样,都是处于地震多发地区。随着核电计划的发展,一些核电项目正在向内陆转移,更接近地震多发地区。地质活动非常复杂,地震因素尚难以预估,若爆发像日本此次的9级地震,所有100公里以内的核电站都不能完全能保证顶住,“即使是采用所谓三代技术,也概莫能外。”

有核电专家建议,国家能源局应该对核电布局重新做安全评估。“首先要与地震带分开;不要采用沸水型机组;防止核辐射的标准要提高。另外,可以把核电站的抗震级别提高,目前国内一般是7级,可以考虑提到8级。”

3月16日,国家环保部了《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下称“《规定》”),尽管明确提出核电厂的选址必须考虑地震影响等多项要求,但其中要求在规划限制区内不得有万人以上城镇,厂址半径10公里内不得有10万人以上城镇。分析称,这相较2007年环保部的《规定(意见稿)》中“直线半径10千米范围内不得有5万人口以上的人口中心”的标准有所降低。核电站附近将容纳更多的人口,而一旦发生核事故,人员疏散将面临更大的难度。

此外,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中国虽有包括《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在内的多部法规和导则,但中国核安全法规体系还缺少基本法,即《国家原子能法》。该法从1984年开始起草,至今难产。而中国核电高端人才大量稀缺以及核安全监管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已逐渐显现。

核安全反思

针对日本地震引发的核电站危机,中国高速发展的核电是否会放慢自己的脚步,来重新审视被称为“核电生命线”的安全问题,成为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还没有拿到批文的内陆核电站们,此后能否如期获批悬念也加大。

在中国的网站上,人们搜索最多的词条是“核电站”和“核辐射”,论坛上的评论充满了对中国核安全的怀疑。人们甚至抢购碘盐等商品,为了预防核辐射损害。

此前,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的官员在表示要吸取日本经验教训的同时,称中国的现代核项目不存在那些日本正面临的风险,认为中国不会改变未来发展核能的决心和安排。

“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是对全球核能界的挑战,但它是在超强自然破坏力之下发生,我国发展核能力的基本趋势不会因噎废食。”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冯毅说道。

但也有不少声音认为中国核电建设应该适度放缓脚步,以确保运营安全。中国电力科学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3月14日表示,如果过快发展核电,一旦出问题再发展就会非常困难。

对于中国的核安全问题,国际能源署表示,在发展核电过程中,当需要做出选择时,环境、健康和安全影响以及不同能源的消耗等因素应该被全面权衡。

中国国务院3月16日的最新决定,则表明了“要充分认识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态度,其寻求让公众对中国核电计划的安全性感到放心,表示中国未发现异常辐射。媒体评论说,尽管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在重新审议总体核电目标,不过与之前重申发展核电的决心相比,这个消息已经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业内专家表示,最有可能受到政策变动影响的是占比约40%的待建第二代反应堆项目。而被认为安全性较高的第三代反应堆,相对不太可能受到影响,目前有1/3的待建项目采用AP1000技术。

3月24日,刚刚卸任国家能源局局长的张国宝表示,“这次核事故对全球核电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据我判断,不会影响到中国发展核电的整体战略。”他还透露,中编办已批准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到2012年人数从300人增加到1200人,以使监管水平与核电发展相适应。

在此前的3月14日,德国已宣布暂停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这些举动可能重塑全球能源政策。而依靠核能解决3/4电力需求的法国表示,将对国内58座核电站进行安全审查,但坚称走核电发展道路是正确的,这既保障了法国的能源独立,还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上一篇:幼儿园防爆炸安全预案范文 下一篇:建筑法实施细则全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