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最难忘却的校园生活

时间:2022-05-23 02:04:05

记忆中最难忘却的校园生活

【美文展示】

淬炼过的金子才发光

文/孙道荣

去浙江遂昌的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游览,恰逢一队参观的学生团。领队的老师拿起两块矿石,问同学们哪个是金矿石。

老师手里的两块矿石,在灯光下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一块矿石里面,像撒了金粉一样,每一个角度,都发出耀眼的光芒;而另一块矿石,则像被墨涂过的一样,周身是黑色的,几乎没有什么光泽,与我们平时见到的石头,似乎并无两样。孩子们叽叽喳喳地争论开了。很快,一个声音占了上风:“那块闪闪发光的肯定是金矿石,没看到里面全是金粉吗?”但也有人小声地质疑:“如果答案是明摆着的,老师为什么还拿来考大家?”

见学生们各自表达了看法,老师揭晓了答案,那块黑色的矿石,才是真正的金矿石。而闪闪发光的那块,则是普通的硫铁石,里面没有任何黄金的成分。它就是人们常说的“愚人金”。

学生们炸了锅。很显然,大部分学生都被那块硫铁石的闪闪亮光给迷惑了。

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不是说金子总会发光的吗?为什么金矿石里的金子却暗淡无光,没有呈现出金子应有的光芒?

老师赞许地看了一眼那名学生:“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这也正是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老师挥挥手中那块暗淡的金矿石,又环视一遍大家,说:“这块石头里面的金子,需要粉碎、淘洗、提炼,才能从石头中分离出来,成为我们平常所见的熠熠生辉的金子。而淹没在石头和其他矿物质中的金子,是看不出它的光泽的。也就是说,真正金光闪闪的金子,是经过了一遍遍淬炼之后,才最终呈现出金子的本色的。”

我一直默默地站在旁边,好奇地注视着他们。听到这儿,我恍然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这真是一个聪明的老师,他不仅要告诉他的学生科普知识,还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们传授做人的道理。

果然,老师话锋一转,对围在他身边的学生们说:“在老师的眼中,你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一块金矿石,但是,必须经过一遍遍的淬炼,你们才会成为一块金子,散发出你们青春应有的光彩。”

老师的话引来一阵阵掌声。我留意到,孩子们稚气未脱的脸上都流露出兴奋的神采。

忽然,有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

老师示意他说话。迟疑了一下,那名学生似乎是鼓足了勇气,大声地说:“老师,我在上海的一家黄金博物馆看到过一种‘狗头金’,它通身都是金黄的、耀眼的,据说,这就是它本来的面目。我觉得,真正的金子,就应该是这样的,拥有天生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越说越流利,也越说越兴奋,语气中充满了自信。看得出,这是一个很聪明,也很自负的孩子。

老师不停地点着头。等学生说完了,老师赞许地说:“你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很好。你说的‘狗头金’,确实是一块完整的金疙瘩,它是黄金家族里面的瑰宝。不过,它并非天生一块金砖,事实上,它是天上富含黄金成分的陨石,在坠落地球的过程中,因为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燃烧,其他的物质都燃烧掉了,只剩下黄金,才凝集成完整的金块的。也就是说,它不但经过了淬炼,而且是更加严酷的淬炼。如果没有经过大气层严酷的淬炼、燃烧,那块金子就会一直暗淡无光地散布在矿石之中。”

老师再次环顾大家,动情地说:“我刚刚说过,在老师的眼中,你们都是金矿石,你们都具备金子一样的潜质。但是,如果不经过千锤百炼,你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也一辈子都不会发出金子般的光芒。”

老师喝了一口矿泉水,继续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金矿石,只是太多的人没有被开采出来,或者没有经过淬炼,而错失了自己本该灿烂的人生。因此,我想告诉大家,别以为自己是块金子,就一定会闪闪发光,发光的金子都是经过一遍遍淬炼的。”

沉默。忽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

我也鼓掌,为这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也为了我们本该熠熠生辉的金子般的人生。

(摘自2013年11月27日《南方日报》)

【赏析】上天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是一块有着金子成分的矿石,只不过有人勇于开采自己,不断淬炼自己,这样,金子的成色才会显露出来,而那些贪图安逸、害怕磨炼的人,只会一直暗淡无光地堆在矿石堆里。金子肯定不是天生的,但每个人都有成为金子的可能,就看你敢不敢淬炼、打磨自己。

【读写联通】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总有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东西,这些事情不一定都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有趣味的。

写好这类文章,一定要把握和突出细节。一般来说,最打动人的不是干巴的道理,大多数道理是每个人都懂得的,但是感悟道理的途径却是不同的。这才是真正吸引读者的地方。要想让生命闪光,就一定要经历磨砺,这是每个人都懂的。但是以什么样的矿石会成为金子为例子说明道理,却是新颖的,有吸引力的。正如著名作家池莉讲的,人类故事脱离不了生老病死,但是故事的细节却是不同的。因此写好这类文章,一定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细节来。

写好文章要注意氛围的营造,这是同学们以前经常忽略的。《淬炼过的金子才发光》一文没有过度地渲染和设置悬念,而是以老师的提问和讲解来一步步引导学生们思考和感悟。一个个问题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营造了一个成功的教书育人的氛围。氛围的营造可以是风景的渲染、人物的表现(侧面描写),以及周围环境的描写。

写文章还要把握好行文的节奏。作者要掌控文章的快慢,读者越急于知道的,往往越要宕开一笔,古人将这种行文方式比喻为冷热法。节奏慢的地方可以快起来,节奏快的地方可以故意地放慢速度。比如《淬炼过的金子才发光》一文在学生们充满期待的时候,老师总是“环视一遍大家”“老师话锋一转”“老师再次环顾大家”“老师喝了一口矿泉水”等等,这样的行文节奏,让读者更充满期待。在快速的行文中故意地放慢速度,一方面可以让读者更希望读下去,另一方面使文章的节奏不至于太快,文章也就跌宕有致,张弛有度了。把握好文章的节奏很重要,能够显示一个作者对文章整体的调控。

【学生范文】

当老师的感觉真好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乐寿镇中学 吴 璇

教学改革正在学校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同学们的热情也一次次地被点燃。我偶然成为了一堂数学课的教学主角,真正地过了一把“老师”瘾。

那是一堂数学公开课。教室里,同学们分成六组,坐得非常整齐。听课老师和领导挤满了四周的通道。三面大窗帘严严实实地挡住了外面的光线,教室内的灯散发出幽蓝的光芒,多媒体展示着老师要讲的内容……瞧瞧,这架势!这段时间我们可没少经历这样的场面。同学们坐直了身子,抖擞抖擞精神,不知道这节课又将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老师开始讲课了。讲解,分析,讨论,问答……课堂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同学们也开始放松了。

展示环节,我被老师叫到前面去做题。题很快做完了。我如释重负,抬脚准备走下讲台,老师突然叫住了我:“吴璇,你给同学们讲一讲做题的思路。”这突如其来的要求让我有点手足无措。

我会做,但是很少能讲出来。尤其当着这么多老师和领导的面,我怎么去讲啊?我满脸通红,心怦怦直跳,向老师投去求助的目光。

老师似乎没在意我的窘态,目光凝视着我:“试着讲一讲,怎么做的就怎么讲,别怕讲不好!”

老师亲切的话让我的心里踏实一些。老师说过,先镇定自己,深吸一口气,徐徐吐出。抬起头,目视前方,像老师一样扫视了一下全班。吓得我吐了下舌头,忙低下头。所有的人都看着我,满屋都是眼睛,那眼神怎么那么严肃!同桌还扮了个鬼脸,这个坏家伙。

我又深呼吸一次。

有什么好怕的,大不了,笑话我一次。

对着自己做的题,结合着学过的定理、老师的授课思路,我开始了平生第一次“讲课”。一开始我的眼睛紧盯着黑板上的题,脑子里极力搜索合适的词语,结结巴巴几句之后,就顺畅了。讲到最后,我的视线从黑板上转移到讲台下,一幕从未想象过的场面呈现在我面前:同学们个个都睁大了眼睛认真地听课,老师们的脸上也流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咋这么快就说完了呢!一阵热烈的掌声随之响起。在一片赞赏的目光中,昂着头走回自己的座位,有些小窃喜。所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只要心中有底,刀山火海也是等闲。

我的讲解大概有十分钟,可对我却如同一堂课。做题验证了我思考的过程,讲题使我更清楚了问题的来龙去脉,还锻炼了我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有了一次近距离和老师、知识亲密接触的机会,真是一笔不小的宝贵财富。

当老师的感觉真好!有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也有老师赞赏的话语,更重要的是自己切实感受到了做学习的主人的那份充实与快乐。

【点评】这篇习作以自己偶然当“老师”为同学们讲题为内容,全文紧扣题目,给人印象深刻。真实的心理描写,逼真的细节刻画和细腻的感觉都刻画得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行文节奏张弛有度,紧张时的快速和讲后的放松都描摹得非常真实。

上一篇: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别跟牙齿较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