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艾滋病歧视,才能遏制艾滋病

时间:2022-05-23 12:42:37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艾滋病病毒导致的严重传染病,当人体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至今尚无治愈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也无疫苗。因此,艾滋病也被称为“超级癌症”。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2007年全球艾滋病感染者为3320万人,死亡210万人。卫生部公布:截至2007年10月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2万例,其中艾滋病病人62838例,死亡报告22205例。据专家估计,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

今年“艾滋病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和总理分别看望了艾滋病患者和孤儿,体现了对艾滋病的重视和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国家领导人为消除艾滋病歧视做出了表率。

艾滋病歧视,是指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有偏见和由此产生差别待遇。目前,对艾滋病相关歧视主要存在于几个关键领域:卫生服务;婚姻;就业;教育;居住;人际交往;生育;社会福利;保险等。

对艾滋病的盲目恐惧和认识不足造成了歧视:一是因对疾病恐惧而产生歧视,如艾滋病的传染性和致命性,疾病后期可怕的症状和体征等;二是象征性歧视,将艾滋病与吸毒、、及同性恋等社会现象联系在一起,使艾滋病成为道德化了的疾病。有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易对艾滋病产生歧视和偏见;农村户口的人比城市户口的人更易产生歧视,受教育程度越低的人越容易产生歧视。

艾滋病歧视会造成巨大的危害。歧视与疾病是艾滋病人所面临的双重压力。专家表示:“社会的冷漠和歧视比艾滋病更可怕。”歧视对感染者个人心理产生负面情绪:憎恨自己、降低自尊、心境抑郁、焦虑绝望等;对外界则可能产生“恐惧,隐藏,反抗,报复”的心理。因为歧视,一些艾滋病感染者隐瞒阳性结果和病史,拒绝采取阻断HIV 传播的安全措施,不接受治疗,长期处于地下状态。因为歧视,使得一些感染者自暴自弃,甚至报复社会。歧视最大的危害是严重阻碍了艾滋病的有效预防。

艾滋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到艾滋病对人群健康,对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危害性才能有效预防。艾滋病歧视是一种社会现象,需要全社会的配合才能减少、减弱直至消除。

上一篇:名人猝死多发,健康话题受关注 下一篇:狂犬病例不断上升,文明养犬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