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用持续的目光温暖灾区

时间:2022-05-23 12:28:54

公益,用持续的目光温暖灾区

持续不间断的精神或物质帮助无疑对震后的北川更具现实性。

三月底的北川依然阴冷,零星小雪交织着细雨飘洒在西南这片不寻常的天空中。像往常一样,大学生志愿者宋理民一大早就直奔镇救助中心开始忙活起手头的那些工作。最近一段时间,他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工作量加大,为的是早一天把“娇子爱心家园”建好,解决更多灾民的生活不便。

宋理民忙活着的这个“爱心家园”位于北川县擂鼓镇胜利村,北川是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擂鼓镇是北川境内受灾群众相对集中、板房规模最大的社区,每一位灾民都需要实际帮助。

擂鼓镇的春天

初春的擂鼓镇街头人烟并不熙攘,大灾后的幸存者对于如今这样一份生活的平静心存感激,街头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上写着“我盖房子我流汗,只等只靠是懒汉:心怀感恩,不等不靠,众志成城重建美丽家园”的字样。尽管灾质重建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跟进,但还是有很多配套设施无法迅速跟上,“还没有文化活动室,也没有电教室、图书馆,文娱活动场所都还是一个空白,还包括平价商场……,”宋理民指着自己手中的采购单说。“所幸的是,一些始终关注灾区的企业早已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已开始积极行动起来。”

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的“娇子爱心家园”已基本完工:主楼是一个两层木楼,使用面积是400平方米。副楼为砖混平房,使用面积为150平方米。家园内将有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露天广场及有盖广场各一个……这只是川渝中烟工业公司通过四川省慈善总会定向捐赠的“娇子爱心家园”一个试点站,同时进展的另一个是物资配送中心,也是个总站,位于成都市区,它的功能是将向受灾区县的“娇子爱心家园”统一配送爱心物资,进行项目宣传,起到中枢作用。“爱心家园还将搭建志愿者服务平台,联系志愿者对孤残老人,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联系医疗卫生服务志愿者或聘请医疗人员,进行医疗诊断,健康检查,心里咨询,卫生知识辅导等,应该是一个多功能的很实用的家园。”

距离汶川大地震行将一年。日子越逼越近,追忆就变得越来越伤感,尽管乐观的四川人试图让自己忘却点什么,但这又怎么可能?有什么比失去亲人和家园更让人痛彻心扉?在回望十个月来的坎坷心路历程时,更多的灾民希望生活能尽快步入正轨,相比大地震后瞬间涌现的大批社会捐助,企业可持续性的慈善公益行为所显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让灾区人民更加感念,那些在去年社会捐助大浪过后依然延续着的关注和帮扶更让人可敬。

一场春雨过后,湿漉漉的田间地头开始有些朦胧地泛绿,枝头那些正努力骨包儿的小花儿也沾沾自喜。

生活在继续,经历了大灾后的擂鼓镇迎来了第一个春天。

一个灾区国企的行动力

大地震,整个中国都是灾区,在灾难面前经受淬火的是人性深沉的光辉和力量,拷问的是企业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在成都红星路上的川渝中烟总部办公楼里,一年前发生的那场声势浩大的人类劫难还留有痕迹,多间办公室的墙体上,地震留下的裂缝依然清晰可辨。员工们已不再轻易谈说那场大地震带来的心灵震撼,那些滋味已牢牢地沉淀在了每个人的心里。在企业自己编著的大地震纪实报告《涅磐》里,当时的情景被这样呈现:天摇,地动,房梁在剧烈晃动中吱吱作响,办公桌上的文件滑落一地,饮水机纷纷倒地,整个大楼在地震中晃动不止。一瞬间,通信中断、交通瘫痪,所有人经历着三分钟生死惊魂……川渝中烟及所属四川工业公司什邡、绵阳、成都分厂和长城雪茄烟厂距汶川只有几十公里,地震造成部分建筑物沉陷、坍塌,烟囱断裂、设备位移,11名员工受伤。据不完全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亿元,生产恢复和灾后重建困难多、投入大、任务空前艰巨。

汶川告急,烟厂告急。5月12日,对于8000多万身处惊恐意识的四川人而言,他们的心里是没有底的――大地怎么了?灾难意味着什么?又要带走什么?

容不得你去琢磨这些问题,时间意味着生命。快速反应、积极应战成了四川乃至全中国统一的步调。

大地刚刚在颤抖中平静下来,川渝中烟总经理吴应禄就在公司大门处召开起了紧急会议,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

“现在通信中断、情况不明,必须迅速摸清灾情,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吴应禄发出第一条指令,并主持制订了抗震救灾三原则:一是立足生产自救。履行企业责任,最大限度减轻地方党委政府压力:二是做到积极主动、科学靠前指挥,确保员工生命安全、生活稳定:三是强调领导干部带头表率,团结带领干部员工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确保大灾不减目标、努力多做贡献。工作部署停当后,川渝中烟领导班子成员立即奔赴受灾分厂慰问干部员工,了解灾情。“我们要自救。还要义不容辞全力抗震救灾!”

“有没有员工伤亡?”这是地震后吴应禄第一时间来到成都分厂问的第一句话,也是他每到一个受灾企业问得最频繁的一句话。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动着人心。震后第二夭,干部员工排队献血、捐款随即展开。10万、100万、1000万、2000万……短短十天,川渝中烟公司及员工自发捐款数额成倍地往上升,帐篷、衣物、食品、药品、饮用水、电筒、行军床、雨伞、消杀用具等物资更是一到位就送达灾区。抗震救灾,川渝中烟总共捐赠5000余万元的款项和物资,成为国内烟草业捐款持续时间最长的企业。

烟囱、水塔、锅炉房全部不能使用、烟叶库、辅料库、成品库损坏严重,车间吊顶大面积脱落,宿舍受损,员工露宿在外,5家生产单位停产,高峰期上万名员工及家属临时安置在简易帐篷中。作为一家中央在川企业,这份重创来得是那么突然又那样惨烈。

媒体不间断地播报着灾区的消息,全国人民的心被揪着。5月18日晚,《新闻联播》播出了总书记慰问重灾区什邡受灾群众的视频片段,路遇一位志愿者总书记问:“你是哪里的志愿者啊?”志愿者响亮地回答:“我是什邡烟厂的职工!”总书记点点头又问:“你们有多少志愿者?”她想想答道:“无法计算,很多很多!”

画面里的志愿者并不年轻,她是川渝中烟四川公司什邡分厂内退职工谢若兰。“5・12”地震发生后,谢若兰被深深震撼,要求到救灾第一线当一名志愿者,救助站工作人员考虑到她年龄较大,就安排她到“两棵树”服务点照顾灾民。正当她不厌其烦为受灾群众服务时,偶遇胡总书记前来慰问看望。

5月16日中午,《四川日报》刊登了席盛伟帮助部队运送药品的照片,川渝中烟直属四川三联卷烟材料公司的员工们才知道原来英雄就在身边。但席盛伟这两天孤身进入银厂沟展开生死大营救的惊魂50小时,却远远超越了这幅照片反映的内容。5月14日,他徒步强行进入银厂沟风景区,与另一名志愿者一起在“鑫海山庄”救出被埋作家――李西闽,并为某部官兵带路解救了被谢家坪堰塞湖围困在孤岛上的50多位村民。这两天两夜,他把扛进灾区的一箱方便食品全部分发给灾民,自己只吃了一顿稀饭:这两天两夜,他直接面临悬崖、滚石、堰塞湖和缺水断粮的死亡威胁,经历了与死尸同眠,被疯狗群攻击的生死考验,不抛弃、不放弃,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倍努力。

5月15日,成都分厂停止运行70小时的生产设备率先轰鹏起来;

6月3日,身处重灾区什邡的长城雪茄烟厂生产线比预定时间提前一周开始运行;

6月8日,绵阳分厂在20天完成40天的任务,重新奏起激情交响;

7月10日,受灾严重的什邡分厂全面恢复生产。

14类50项工作环环紧扣,20天完成了40天的任务,川渝中烟创造着一个个奇迹,悍然而至的大地震考验了一个灾区国企的行动力。

上一篇:逡巡百年的猪流感 下一篇:全民慈善的“转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