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会学角度下的村民上访制度研究

时间:2022-05-23 09:53:17

法社会学角度下的村民上访制度研究

摘要:对上访及制度,学界一般持两种观点:一是上访制度从根本上与法治进程相违背,在我国法治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此制度必将取消。二是上访制度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并不违背,规制上访的关键在于立法,应当将上访制度纳入法制的正道上来。基于此,对我国村民上访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与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上访制度;;诉讼门槛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273-02

上访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制度之一,即群众越过基层的行政机关向上级行政机关、党的机关汇报问题,寻求上级行政机关、党的机关替自己出面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上访原是党和国家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上访的形式向各级机关提供宝贵信息,各级党委、政府通过上访从而及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并发现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同时涉法上访也日趋增多中国社科院曾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2005年以来,因涉法纠纷再次来京上访的人中,37.78%的人因为法院不立案,28.48%的人因为判决败诉,而13.35%的人则是因为胜诉却未能执行。”上访制度体现出了基层群众对于上级政府的信任与期待,是一种政治表达方式,也是一种公民参与政治、表达民意的特殊方式。“在民主的社会制度下,政治参与本身就是一种利益的宣泄机制,它可以使政府更贴近到人民群众,能够起到缓冲、协调或矫正政府行为同公民大众意愿之间的矛盾。”上访制度在协调我国政府与群众的关系、群众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群众与法律的关系中产生了重要作用,是我国法治社会不可缺少的环节。一、我国的村民上访现状

一个国家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国家对待农民的态度,则考验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村民更是上访的“主力军”,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村民越过基层行政机关直接向其上级行政机关反映情况,以满足自己的不到保护的合法利益也对基层政府进行监督和制约。近些年来,上访则成为了一个敏感的词汇,随之而出的是无数因村民上访而产生的社会事件,如:浙江乐清上访村长“意外死亡”事件、湖南永州上访母亲事件等。这些热门的上访事件使得人们的眼球凝聚在上访制度之上,村民上访者的利益如何维护?村民上访者的要求如何满足?这些都是上访制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仍然是村民上访者的利益维护以及行为规制。村民上访的行为是一种社会问题,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裴宜理教授认为:“农民与政府官员冲突的根源是严重的经济剥夺。”村民上访大概可分为几种类型:抗争型上访、揭发型上访、求助型上访以及非治理型上访。抗争型上访是指农民以上访的方式向政府部门表达某些政策法规的不合理性;揭发型上访是指基层组织在治理过程中,违反有关政策法规而侵犯农民权益,或是乡村干部作风问题而引发的上访;求助型上访是指农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而向政府部门进行求助的上访;非治理型上访是指农民诉求内容超过了基层政府职权范围,基层政府无法解决的上访。

二、村民上访的特点

首先,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制下,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如农民、工人等对法律的信任远远低于对我国党政机关的信任,其首要特点为:不信法。法律是维系社会关系、社会利益分配中重要的手段之一,正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法学家所提出的将法律提升到伦理性的高度的观点一样,法律与社会伦理一同维系着整个社会的关系;法律之于社会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公民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确立其应有的社会地位、保护其应得的社会利益,将公民完整成为一名“社会人”而非“人”,法治是社会公众普遍具有的一种信仰、意识和观念,法治社会的典型社会心态即信仰法律和尊重法律。法律存在的基础则在于信仰,法律失去了信仰则失去其应有的稳定性及权威性,犹如一张开给国家、公民、团体的空头支票,无人认可,无人尊重;“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法治”亚里士多德的如是说。我国现阶段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关键阶段、转型阶段,同时也是社会各方利益冲突繁多的阶段,群众对法律的信仰正在增强,法律意识正在逐步的融和进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但是程度仍然不够。国家机关是整个社会的管理机关,其管理的手段多种多样,但必须都在法律的框架范周内进行,否则则成为了“人治社会”。我国部分基层群众的内心底层仍然认为“明君”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进力量,而否认法律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以及规范作用,仍然认为政府机关是封建社会的“衙门”,而认识不到现代化的政府机关是整个社会的管理机关也是服务机关,从而导致了村民上访数量仍然居高不下,村民上访的“质量”――需解决问题的大小,也一直无法提高。

其次,我国建设法治社会中一个主要的矛盾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进程的加快与基层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的矛盾。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的核心在于权利意识的提高,公民无法了解自己拥有哪些权利,也就无法知道应当维护自己的什么利益以及如何维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也就无从谈起。我国是一个一直在曲折坎坷道路上行走的国家。从唐宋时期的繁荣史,到晚清的衰落史、近代的屈辱史,再到建国后的探索史,无一不体现出了我国发展的曲折与坎坷。我国没有经历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是直接从半封半殖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意味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必将经历特殊的阶段、必将产生特殊的情况,需要特殊的方法去解决。封建专制的法律思想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同时又没有注重“公民权利”的法律传统,导致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道路上必将面临并且解决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的重要问题。农村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周的法治化,而农村的法治建设的关键就在于村民的法治意识的深入。中共十会议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加快形成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系”,也首次提出了“社会管理要法治化”。十同时指出:未来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化的进程必将相较以前有所加快,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与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的矛盾愈显突出,导致了基层群众不依靠法律来保护自身,而是通过上访这种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由政府机关出面,还是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只是多绕了一个弯而已,给自身带来了不便,浪费了社会资源,也给政府机关带来了尴尬的局面。我国现行的关于上访的具体立法由《条例》以及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各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地方《条例》组成,虽说并非面面俱到,但也算有法可依,但是上访者对此法律不甚了解,导致了部分地区产生了“缠访”、“闹访”的事件产生,严重的则演变为群众集体性事件。群众寻求自身合法利益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但是应当在法律的规制范围以内进行,否则就变成了一味的“闹”,“访”的意义以及侧重点则被忽略了。再次,充满了封建传统法律观念以及“厌诉”思想的束缚。我国是一个传统法律文化浓厚的国家,其原因在于封建社会存在的时间较长以及人民的小农意识深入人心。封建传统法律文化中有优秀的一部分。如:“亲亲相为隐”、“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法律观念;也有糟粕的部分,即缺乏现代化的成分,我国古代法律是“公法为主”的法律思想,缺乏“私法”的观念,同时我国古代以“人治”为主,提倡“重农抑商”小农思想,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不相符合,同时我国传统法律思想中现代化的成分较少,可供现代法治继承的法律资源更是少之又少.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封建传统法律文化对人们的束缚大大的减轻,但是仍有部分残余影响着基层群众,导致了在上访制度下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基层群众将上访视为寻求“明君”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求法律来解决问题,这对上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极大的限制。

三、村民上访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首先,应当加大对农村法治资源的投入,将更多的社会资源分配到农村当中。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脚步日益加快,改革开放程度日益增高,一方面发展了总体的社会经济,另一方面将城镇与农村的贫富差距渐趋增大,同时城镇与农村的法治化水平也有较大差距,这导致了农村中矛盾较城镇更为尖锐。前面提到了,没有农村的社会主义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化,将农村中投入更多的法治资源,将是完善上访制度的第一步,也是根本性的手段。

其次,完善上访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法的要完善,无法的要立法。对上访制度的立法,其作用不仅仅在于保障上访者,特别是村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合法利益,同时也为规范化的上访奠定了基础。我国在此方面的法律尚不完善,晚上对于村民上访的法律法规,将是上访制度改革的重点。

再次,建立接待部门信息交流制度,完善基层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接待部门的信息交流制度,可以使的各级接待部门根据具体村民上访者的具体实际解决问题,将这些问题反映到司法机关,或者基层调解机关,通过合法的方式解决具体问题;基层政府信息的公开度增加,是赢得公众对基层政府信任的重要方式,增加基层政府的透明度与法治程度,也是村民上访制度改革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最后,降低诉讼门槛,扩大司法援助的范围,增强法院判决的说理性。现今的生活水平下,诉讼费着实不高,即使是农村家庭也可以负担的起,但诉讼成本并非只有诉讼费一项,其中律师或法律工作者的费是诉讼成本中最大的一项,扩大司法援助的范围,将解决基层村民没有经济能力请人进行诉讼的问题,进一步减少上访的数量。增强判决的说理性,是将晦涩难懂的法言法语以说理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得基层村民可以看的懂,看的清,增强农村中村民对司法的信任。

四、结语

上访制度是我国极具特色的制度,同时也是调整我国社会关系的重要制度之一。2013年1月7日,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将改革作为政法改革四大突破口之一,会议中明确提出了对涉法涉诉工作进行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权力建设平安中国、法制中国。而村民上访之中,村民本身就处于社会博弈之中的弱势地位,仅仅靠现有的法律无法完全的保护“上访者”的利益,同时也无法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规制,规范化的上访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之中必经阶段。上访制度同时也是我们党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对村民上访的保护和规制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因此,我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端正态度,俯下身来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了解村民上访的原委,,积极主动的保护村民上访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制,使其走上合理、正确、法治的道路上来。广大的基层村民,也应当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法律素养,信仰法律并运用法律,真正的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上一篇:论优秀团队建设 下一篇:职场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