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PK智慧:职场“潜规则”

时间:2022-05-23 09:39:40

美丽PK智慧:职场“潜规则”

又一个大学生毕业求职的高峰季节来到了。校园里不时漂浮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同是向招聘单位发出求职信的同学,学业优异的内秀型学生鲜有被通知面试或录用的消息,而身材俊秀的外向型学生却如鱼得水,乐此不疲地奔波于众多招聘单位之间。当聪慧学生在为求职发愁郁闷之时,漂亮学生则变得“太有才了”,俨然成了职场面试的“面霸”,这种景观在如今的校园并非个别。无独有偶,据《北京娱乐信报》近期报道,由于先天性疾病,导致23岁的河南“大头女孩”秋子,在被一家上海用人单位外派后的第一天就以“外形不适合”被退了回去,面对“不公平”的对待,秋子怀揣录音证据前往上海寻求司法维权。可见,在如今的职业市场上,注重外表美丽胜过内在智慧,已经成为一个广泛存在的“潜规则”。

本来,一个单位招人,从单位所需要的人力资本来看,理应是才华在先;不过,在现实职场,“脸蛋”已经优先了,“人丽资本”已经被运用得非常“到位”甚至“越位”。一个人的相貌、外形、气质等构成的“美丽”指数与其内在的学历、能力等综合素质相比,美丽更加耀眼。在很多时候,单位更多地强调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在招聘者眼中,“美女经济”能够大行其道,是因为美女看着舒服、养眼、好沟通、有亲和力、有对外形象。在许多单位,总是对外形好的人抱有相当的好感,即便她的能力不一定怎么好,但她的形象被认为能给公司带来客户,而个别心藏小九九者,也有可能将美女资源挪着“私用”,成为“花瓶”员工。在这些单位,美丽是有价的,能够形成经济“效应”。不少应聘者反映,在招聘时,重要的不是看你有多大能力,而常常是看你有多大的表现你能力的能力。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美丽已开始转化为一种资本并创造经济价值,带来经济收益。同时,在这样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很多求职者都希望自己在求职第一关时就能在服饰、外表方面达到“羊群里头跑骆驼”的效应,引起用人单位的关注,拥有一个职位的预期。

在招聘单位的此类诱惑之下,求职者直言,外表美丽一点,印象加分就多一点。曾有人戏言,如果将人的衣着、发型、五官等可见印象比喻成一件礼品的包装的话,那么多数人都乐于收到一份包装精美的礼物而不是外观粗糙难看的礼物。许多人在亲身经历了“美貌敲门砖”的体验之后,逐渐熟谙了职场的“潜规则”。也有不少职业女性,在知道容貌的重要性后,不惜花巨资实施人工再造术,摇身一变成美女。长此以往,适者生存已经不是能力的竞争,而是外貌的较量。很多时候,对“人丽资本”有支配权的人,时常左右着这样的规则,但对普遍的有“才”无“貌”的落败者来说,他永远不会告诉你不适合在他那里工作的真正原因。

面对时尚美女大行其道的环境,“美丽就是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如果美丽PK智慧,相信多数人还是觉得智慧之美更长久,因为智慧才是永恒的美丽,外表的美丽是暂时的,内在的修养和能力并重,才能出类拔萃。的确如此,从基业恒久的视角来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美丽是会随着时光的流失而打折的,只有智慧才是永远的内存资源。

不可否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盲目追求外在美丽而忽视了内在修炼显然是不可取的,如果产生了靠“脸蛋”吃饭的心理那就更加荒谬了。我们说,人要注重内外兼修,但内大于外。如果你天生有一副美丽的面庞,那你应该利用好这个优势去为智慧增添砝码;如果你天生相貌平平的话,那么就更应该努力修炼内在,毕竟人是可以因智慧而美丽的,却不会因美丽而变智慧。

作为“全国相貌歧视第一案”,河南秋子状告上海用人单位一案,在给用人单位敲警钟的同时,是不是也给了用人单位如何更好地进行“隐性歧视”的某些启示,以便更加灵验地活用“潜规则”,以免惹上不必要的官司?同时,作为求职者,我们又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智慧与美丽,你更钟情于谁?

上一篇:高素质财会专业毕业生培养路径探讨 下一篇:浅谈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与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