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教育 让基础与实践对接

时间:2022-05-23 05:00:33

实训教育 让基础与实践对接

统一的装修,统一的设计,CSTP真要做软件实训“麦当劳”?

一边是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一边是急需人才的企业。到底是哪儿出问题了?实训教育或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出路。

小赵准备考自动化工程研究生,这背离了他的本科专业――计算机软件工程。问及为何放弃这么热门的专业,小赵无奈地说:“找工作太困难了。”

小赵毕业于北京的一所重点高校,按理来说,找工作应该不成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班30人,毕业时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真正进了软件企业,一些同学不得不去想别的出路,要么去当公务员,要么回学校当老师,还有很多人只能回自己的家乡谋生路。我想再出几个卖糖葫芦的大学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强女士是北京一家软件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从今年2月份便开始转战于各大人才招聘会和校园招聘会,东北去了,华北去了,连西南都去了,但招来的人才寥寥无几。“我们公司目前正在拓展软件开发业务,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遗憾的是,我们很难招到满意的人。”

一边是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一边是急需人才的企业。到底是哪儿出问题了?

很抱歉,您没有经验

从18号文件以来,国家对软件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据统计,全国有35所软件工程学院,专门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每年全国软件专业毕业生几万人。相对于企业的需求,这个数字应该足够了。

拿北京为例,2005年软件从业人员20万人,北京软件产业“十一五”规划中预计,到2010年,北京的软件从业人员将达到40万人。也就是说,在未来5年中,将有20万人的软件人才缺口,平均每年4万人。这么大的人才需求量,按理来说市场应该是很旺盛的,但现实情况却让每个软件业界的人忧心忡忡。“人才问题不解决,软件产业发展谈都别谈。”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主任胡青华在一次会议上说。

有软件业内人士认为,正是中国目前以本科生、研究生为主的软件人才梯队使得软件业发展陷入瓶颈。学生在学校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软件开发经验严重脱离企业实际。“在找工作的时候,企业通常会询问以前开发过什么软件,是否有软件开发经验。但是看看我们以前在学校实习时做的软件,如学生管理系统、考试管理系统等,这些严重和社会需求脱节的内容,让我们有什么理由在招聘人员面前说‘我有经验’呢?”小赵对此深有感触:“这个问题大家早就意识到了,但是没有实际的软件让我们来开发,也没有人来引导我们。怎么做?凭空做个财务软件,还是创造一个物流管理系统?”

大学教育与市场严重脱节,毕业生只是拥有一个毕业证书而已。面对如此庞大的无经验的软件人才群体,软件企业只能敢爱而不敢想,敢想而不敢要。

“企业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培育是要花成本的。”据胡青华介绍:“企业对一个大学生的培养通常要1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只能做一些基本的工作。等到他们可以独当一面差不多需要3年的时间,可是这中间他们大部分就已经跳槽了。这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投入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压力也很大。”

小赵透露,他的同学去了一家在大连的日本软件企业应聘,这家日本企业对个人素质的考核非常严格,包括大学期间有无违纪行为,是否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甚至将是否为党员列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如果这一切都合格,接下来将迎来至少3个月的培训期,转为正式员工时需要签订25个月的劳动合同,工资2000元,上40%的住房公积金。“之所以签25个月的劳动合同,是因为在其中减去实习期的3个月还剩22个月,这样就不到两年了。合同到期你可以选择跳槽,但是你也就放弃了即将到来的满两年加薪。”精明的日本企业所采取的种种措施,揭示了他们的顾虑。他们一方面想留住人才,一方面在规避吸收应届毕业生所带来的风险和压力。

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北京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在2000元左右,研究生能达到4500~5000元。而在其他中小型城市,即便去了炙手可热的跨国公司,研究生的月薪也只有3500元左右。为了能找到工作,毕业生已经将择业标准降到最低了,但匮乏的软件开发经验,还是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就业。

进行过软件实训者可以考虑

“我个人认为目前还没有找到为软件产业大规模提供实用人才的方式方法。”胡青华表示。

过去一段时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将学生派往企业实习,让他们通过实习掌握实际软件开发经验,企业也可以获得更多劳动力。这是一条跨越大学教育和企业需求鸿沟的桥梁,但实际情况却非如此。“我们觉得培养实习生会耗费很多的精力,他们也不会为企业带来太大的价值。”强女士针对软件人才赴企业实习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那么,大学教育与现实需求脱节,软件学生去企业实习又遭冷遇,到底怎么办?

与小赵的境遇所不同,在东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小王和他的同学们可以好好享受毕业前的日子。今年3月,小王班里的全体同学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北京,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软件实训。

软件实训是北京市科委推出“第八学期工程”软件人才培训项目,由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培训学校(简称:北软教育)负责实施,希望能够借此探索软件实训的具体操作方式。据该项目的负责人,北软教育的校长章王晋介绍:“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但是这些知识就像是一颗颗零散的珠子,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而软件实训就是让他们了解怎样将这些珠子串起来。这样可以将基础和实践进行对接,让他们更能适应软件企业实际开发需要。”

小王在软件实训中,第一次接触到来自于企业的项目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巩固了自己的基础知识,并通过与企业的互动,独立完成了一个大型的软件工程系统。

“我们在3个月里完成了4个软件工程项目,虽然没有了大四生活的那种闲适,但我认为这种付出是完全值得的。”6月初,小王顺利拿到了两家企业的邀请。经过慎重考虑,他选择了一家大型软件公司。而和他一起学习的其他29个人,除了几个考研的学生之外,其余全部在北京找到了工作。更令他们兴奋的是,他们的工资要比同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高出500~1000元。

标准实训模式催生业界“麦当劳”

软件实训并不是北软教育的专利。今年3月,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科技部火炬中心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3家单位集中各自的资源,联合组织实施“中国软件人才培养工程”(CSTP),并向全国进行推广,随之开始部署软件实训计划,以解决中国软件人才紧缺问题。

据CSTP合作发展部主任汤玉辉介绍,目前CSTP的软件实训项目主要采取以企业的岗位需求来设置课程体系,采用“双师型”的教学,即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以实际的案例教学为主,在教学环境上采取全真的开发环境、全真的成绩考核环境等,营造真实企业氛围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学员在项目开发上的实际操作能力。

CSTP的软件人才培训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与院校合作进行课程置换、专业共建,一块是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统一模式的实训型软件培训。

东北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是CSTP进行课程置换的重点合作院校。从今年开始,这两所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将改用结合了企业案例的教学课件。“我们的软件人才实训与北软教育有所不同。”汤玉辉说:“北软教育是针对大学毕业生的‘第八学期’强化教育,我们是在大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进行软件实训。”

目前软件人才培训市场竞争激烈,市场潜力也很大,但是也很乱。雨后春笋般成立的软件培训机构,由于没有国家行业机构的管理,在课程设置、收费标准和师资认证方面没有统一的执行规范。“当前,国内的软件培训市场可以简单地用12个字概括,那就是‘新老交替、群雄混战、火爆异常’。”汤玉辉如是说。

面对如此纷乱的软件培训市场,依靠政府背景的CSTP要做培训“麦当劳”?

“软件实训固然重要,但是怎么规范去推广才是规模化发展、突破产业瓶颈的关键。”汤玉辉说:“我们将软件人才培养做成标准,这套标准不仅仅要包含完整的课程体系,还需要切合实际的实训培养方式,甚至,我们会限定每个教室的装修和工作人员的穿着,争取在两年内建立100家教育基地。”在他的描述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快餐巨无霸麦当劳的影子,对于这个比喻,汤玉辉欣然接受:“要做企业和学生可信赖的品牌,并希望能够为业界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上一篇:并非落雨下石 下一篇:富士通存储全面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