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加中药离子导入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197例等

时间:2022-05-23 12:40:45

中药灌肠加中药离子导入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197例等

274000鄄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74000鄄城县妇幼保健院。

近年来,我们以中药保留灌肠加中药离子导入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19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确诊为慢性盆腔炎的患者197例,平均年龄34.2岁,病程5个月~10年。所有病例均有宫腔手术操作史,部分有经期性生活史,66例伴有继发性不孕。

治疗方法 灌肠方药物组成:丹参30g,赤芍20g,桃仁15g,红花15g,皂角刺30g,黄柏30g,败酱草30g,红藤30g。以上药物水煎2次,浓缩至250ml。先将药液200~250ml加热至38~40℃进行灌肠,后嘱患者平卧,略抬高臀部,休息片刻,无不适后再行离子导入治疗。

离子导入方药物组成:三棱15g,当归15g,莪术15g,香附30g,黄柏30g,黄芩15g,五灵脂10g,乳香10g,没药10g,延胡索15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浓缩至250ml。将正极垫浸透加热的中药离子导入极,置于下腹部位处,负极垫浸温水置于相应部位(根据病灶部位可上下或左右放置),用沙袋压紧固定后开机治疗,以患者感觉温热或轻微针刺感并能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治疗1周,至下一个月经周期继续上述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同时选用青霉素或头孢噻肟钠等广谱且敏感的药物与甲硝唑药物联合应用,静滴7天。

疗效标准 ①治愈:症状消失,白带正常,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示原有阳性体征消失;②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白带正常或接近正常,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示原有的炎症范围明显缩小;③好转:症状有好转,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示原有的炎症范围无明显缩小;④无效:症状及各项检查都无改变。

治疗结果 197例中痊愈154例,显效36例,好转4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8.4%。

典型病例 患者,女,38岁,2003年6月20日因下腹坠痛就诊。患者孕4产1,曾行人工流产术3次。现感下腹坠痛、白带多,伴有腰痛2年余,服用西药效果不佳。经上述中药灌肠加离子导入治疗2个疗程,半年后痊愈。

讨论

中医学认为,盆腔炎的病因为邪毒入侵,客于胞脉,以致气血瘀滞,冲任受阻,带脉失司所致。“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不行”。灌肠方中首选丹参为主药,活血化瘀,功效甚佳,且兼能养血,古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丹参用于各种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失调、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瘀滞作痛有效。其他药物均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肿散结的药理作用。使用加温药液保留灌肠,由于温热的作用,通过肠黏膜吸收直接进入盆腔组织,使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使盆腔组织的药物浓度增高,并能直接渗透到病变部位。腹部加用中药离子导入,同样是通过温热散寒作用,以畅通经络,调和气息,平衡阴阳,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况,提高组织的新陈代谢。两者同时应用,明显提高了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

自拟疳积散治疗小儿频繁目眨90例

傅昌祝

445026湖北省恩施市屯堡中心卫生院笔者近两年来,采用自拟疳积散治疗小儿频繁目眨9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所治90例患儿均系门诊病例。年龄3~5岁48例,6~9岁42例;女39例,男51例,病程2~18个月。全部患儿主要表现为双目频繁眨动,挤眉弄眼,甚至歪嘴皱鼻,不能自控(招致父母的吼骂),面色萎黄,舌淡苔腻,脉滑。

治疗方法采用自拟方疳积散进行治疗。药物组成:荆芥5g,防风5g,甘草3g,胡黄连5g,制苍术5g,炒白芍10g,茯苓6g,神曲6g,炒山楂10g,焙鸡内金6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每日1剂,水煎,早、中、晚分服,连服5~15剂。

结果上述患儿中有71例曾口服维生素B6、谷维素片剂、肌注维生素B2,效果仍不佳,后经疳积散治疗全部治愈。

45例患儿服5剂症状消失,32例服10剂症状消失,13例服15剂症状消失,治愈率100%。

讨论

疳证主要是因为小儿脾胃虚损,导致运化失宜,吸收功能障碍,脏腑失养,气液干涸。小儿在发育生长过程中所需营养物质的供应至关重要。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胃受损致使诸脏失养而导致疳症的表现,如频繁目眨,挤眉弄眼,歪嘴皱鼻,不能自控而面色萎黄,身体削瘦等。药用荆芥、防风主要是改善体表血液循环,解除平滑肌的痉挛;炒白芍、茯苓、制苍术、胡黄连主要用于燥湿健脾,芳香化浊,宁心安神,养血敛阴,解除疳积,改善消化功能、眼睑拘挛等症状;炒麦芽、炒谷芽、炒山楂、焙鸡内金、神曲具有消食和中健脾开胃之功,解除食积不化,改善食欲不振,脘闷腹胀等脾虚疳积之症状。

针刺患侧腰痛点治疗急性腰扭伤26例

王 峰 徐东明 龚岳良

201800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关键词 腰痛点 急性腰扭伤针刺

近年来,我们运用针刺腰痛点的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6例患者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0~78岁。病程4小时~12天;曾经药物、针灸、推拿、拔罐、刮痧治疗未愈者10例。 治疗方法 选用0.30mm×40唧毫针,嘱患者立位面向医者,在其患侧手背第4、5掌骨之间,掌指关节与腕背横纹连线中点处进针。快速进针后,针尖斜向腕关节方向提插,以患者感酸胀为宜,尤以有麻电感为佳。运针时搀扶患者做转腰、下蹲等动作,动作不宜过快,动作幅度根据患者缓解情况逐步增大。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①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②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或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⑨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块,损伤部位有明显的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x线片未见骨折或其他异常,CT或MRI检查未见骨髓或神经根受压征象。

疗效评价标准 ①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②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③未愈: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治疗结果26例患者中,痊愈20例,有效5例,未愈l例,总有效率96.1%。

典型病例患者,女,38岁,平素体健,在田间搬运葡萄时突发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无下肢酸麻不适,无大小便失禁,在家卧床休息1天疼痛无缓解,第2天在家人搀扶下来院就诊。查体见脊柱右侧弯,右侧腰肌触及条索状硬块,压痛明显。结合病史及体征,诊断为急性腰扭伤。依上法施治,术中嘱患者活动腰部,虽有疼痛,但腰部逐渐活动自如,遂令其加大幅度做俯身下蹲等动作。5分钟后,腰痛基本缓解。

讨论

腰痛点是经外奇穴,专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其善调腰部气血逆乱,运行受阻。针刺可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使经气宣通,以达“通则不痛”之目的。

现代研究认为,针刺镇痛的机理可能在于刺激并兴奋大脑皮层有关中枢系统及神经反射,提高痛闽,解除痉挛,达到止痛目的。同时针刺促使神经体液成分的改变和神经介质的释放,增强了针刺镇痛的效果。

针刺经外奇穴无明显不良反应,而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使少数病人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及头痛、头晕、耳鸣、视力模糊等方面的不良反应。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见效快、疗程短、取穴少,实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上一篇:麝香保心丸对心绞痛临床疗效的观察 下一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及其判断、处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