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时间:2022-05-22 11:47:22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摘 要:林业建设是我国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在长期的林业建设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其发展的最大因素,给森林植被的构造带来破坏。目前,我国对于病虫害的防御通常是基于病虫害发生后的救灾,并没有真正从根本解决,一直是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因此,文章针对了林业病虫害的产生及特点,提出防治措施,给予借鉴,在解决病虫害病根的同时,能够对促进我区现代林业的建设,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绿化美化同安,实现城乡一体化产生重要意义。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发生;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 文献标识码:A

林业病虫害是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它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普遍性、长期性、艰巨性。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是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市长期以来一直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导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因素有多个方面,给相关部门的保护工作造成困难,因此,笔者认为,林业的植保工作要重点加强植物检疫,配合相应的养护管理,从多个方面开展林业病害的防治工作。

1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因素

1.1人工园林

为了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国家开始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人工园林,但这也是中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主要因素。随着人工林面积的增多,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逐渐扩大,对原生态的园林构成了威胁。因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人工构造的森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只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就会失去平衡。当受到破坏之后,人工林也会影响到其他原始森林的生长。

1.2社会活动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没有顾忌到保护生态园林,导致大量原始园林被开采使用,这些都是引起园林被破坏的因素。在国内、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增多的同时,危险性病虫杂草长距离的人为传播,加剧了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在国内的传播。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蔓延均是因为不正常的人为活动造成,这些都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此外,目前存在天然林大量砍伐的现象,人们为了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随意大面积开采原始森林资源,引起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1.3管理实效

林业部门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在日常林业建设中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对林业工程规划工作不到位。二是林业种植结束后没有采取合理的抚育措施(养护工作),给病虫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三是政府部门制定的策略仅重视救灾,忽视了防灾控灾。尤其是病虫害暴发后一概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病虫产生抗药性,加快了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在防治手段上缺少更新,早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案已适应不了新时期林业建设的需要。

2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

2.1种类繁多,损失严重

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多样,给森林植物造成严重破坏。从当前收集到的资料看,我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25种增加到40种左右,这些病虫中有由外地陆续传入的,如松材线虫病、椰心叶甲、红棕象甲。早期采取的病虫害控制方案未能彻底防治松材线虫(松毛虫)、木蠹蛾、天牛类等,少数病种在局部地区同样导致严重损失。近年来,共发生各种林业有害生物面积60.25万hm2,成灾面积7200hm2,造成木材减产逾70万m3,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逾70万m3,直接经济损失逾2亿元,在破坏林业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影响经济收入。

2.2面积扩大,难度增加

在人工造林面积不断增多的同时,病虫害发生面积也相应增加,尤其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造成病虫危害逐渐蔓延。加上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的影响,害虫越冬死亡率低,这些都是病虫害面积扩大的原因。经济林病虫危害日趋加剧的过程中,对当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也造成困难。尽管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但其成效较差,投入了大量的治理资金后未能获得预期的病害处理效果,使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难度越来越大。

2.3顽固难治,呈暴发趋势

有些病虫害治理后不再发生,但少数严重的病害会重复出现,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早期危害比较严重的松毛虫、木蠹蛾天牛类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会出现暴发现象而难以得到根治,有的几乎年年在局部地区暴发。若林业部门的监测设备落后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防治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保护与增强森林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控制的有效途径森林植物的多样性能为动物、微生物等提供更丰富的栖息地或寄主,从而增加了森林生物的多样性,尤其是天敌种类的多样性使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更加复杂,系统更加稳定。森林生物的多样性,使潜在有害生物的传播或流行的速度减慢,加剧了种间对空间资源的竞争,限制了潜在有害生物种群的扩张

3.2引进技术,更新模式

林业病虫害防治必须要依赖于先进的种植技术,对现有的病虫害治理模式进行更新与调整,这样才能满足新时期林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林业病虫害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配套这一问题,林业部门要加强管理模式的更新。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杀虫脒、除草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广泛宣传,使种植户采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在降低各种污染发生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种植环境。重点搞好科技研究工作,积极推广先进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引进飞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和3WF-3S喷雾喷粉机、6HZ-2020A手压树干注射器、6HY-25系列喷烟机等新的设备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

3.3搞好检疫、监测预报

植物检疫能够及时发现植物的病虫害状况,对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作用尤为显著。当前,许多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至国内进而影响了林业植物的生长。林业部门务必要注重植物检疫工作,提升自身的检疫技术水平,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已经出现病情的区域需立刻隔离处理,以免病虫害蔓延。种子、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也应完善检疫措施,维持整个森林的健康建设。

3.4育苗消毒,保护天敌

消毒不仅可以保持种苗的健康,也能增强其生长能力。苗圃建设中在种子及土壤中也会留有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子和土壤采取消毒处理,以此提升出苗率。同时,在森林中生存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都是病种的天敌,护林人员要加强对天敌的保护工作。

3.5资金投入,引进设施政府部门对林业病虫害防治要投入足够的资金,让林业部门能积极引进先进的设施、技术,完善现有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作为工作重点,增加防治、测报、检疫

对象等。

结束语

从2004年厦门市提出城市林业建设方针以来,我区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特别是危险性病虫害的除治工作。在全国率先采用工程治理方式除治危险性病虫害,受到国家局和省林业厅的好评。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落实管护责任,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预防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区森林病虫害成灾率为0,无公害防治率达93%,测报准确率达92%,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8.7%,病虫害有效防治率达87%,木材调运检疫率达98%。

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潘宏阳.我国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2(1):42-47.

[2].森林树种资源分类与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分类和防治及工作组织管理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浅谈车辆儿童约束安全系统 下一篇:计算机基础辅助实验教学平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