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模

时间:2022-05-22 11:11:04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模

物理教学的宗旨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培养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掌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方法,学会综合运用。

一、优化课堂教学,夯实基础

构建模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模型的构建需要以知识为基础。以运动学中的速度模型为例,学生首先要了解速度是一个矢量,在建立起速度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也要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这样才能在解决问题中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结合以往物理教学来看,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课堂中多是教师讲,优化课堂教学,就是要转变这种方式,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表达、质疑,还要注重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要通过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模型。以“摩擦力”为例,筷子夹物实验导入课题后,桌子静止不动、用力推但桌子没动、处于光滑平面和粗糙面时的案例交流物体受摩擦力的条件,结合初中所学,归纳两种不同类型的摩擦力。结合自学情况,让学生尝试归纳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后,教师点拨并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对插后分开,感受静摩擦力,再追问“静摩擦力的大小到底有多大?”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后再对其运用展开探究。如此,学生并非被动接受,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引导学生自学,逐点归纳

在建模过程中,知识虽然是基础,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知识就可以构建起模型,其间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为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是基础,掌握了概念后,要对Vt=V0+at和S=V0t+ at2的内涵进行分析。不仅如此,还要能掌握V2t -V20 =

2as的推论,能知道A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和AB段位移重点的即时速度计算方法。而这些,不仅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探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进行归纳拓展,形成自我的知识体系构建。

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在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模,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是具有可行性的。只是,在引导学生自学中,一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二是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独特的归纳方式,甚至拓展出新的知识点。如平均速度的求解,可用公式法,即V= 进行,也可用V= 进行,但第二个公式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速直线运动情况。当然,在引导学生自学中还要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效果更好。

三、注重归类整理,形态系统

通过课堂探究和学生的自学,反思归纳,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构建,但此时还不够系统,或者说,学生此时所掌握的知识还较为零散,还不足以建立模型,接下来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建模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把特殊的、个别的知识点、方法,通过分类、归纳转化为具有一般属性的、共性的方法。如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在引导学生分类归纳中就可总结为“两个关系和一个条件”,围绕这个结论,再逐点展开讨论。

在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和讨论中,基本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更为核心的是要帮助学生找到漏洞,即学生平时整理中容易疏漏的点。以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为例,在计算中学生会用W=F・S・cosθ或W=P・T计算,但学生是否知道W=F・S・cosθ只适用于恒力做功,而W=P・T则适用于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教师就可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检测,并对学生的解题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导。

四、促进学生应用,学会拓展

当学生对某一章节或某一领域的知识点有了系统的构建,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接下来则是引导学生应用方法去解决问题。建模,本质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般方法。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例,让学生掌握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后,还要引导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数学表达式、力的瞬时效果、矢量的合成与分解进行分析,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后,再引导学生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应用。再以先加速后减速模型为例,该模型是近几年高考中的热点问题,结合学生对运动模块的知识掌握情况来看,学生对基本概念、知识点的掌握是没有问题的,在解决先加速后减速问题中,很多学生容易忽视前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从而导致问题无法解决。因此,在引导学生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题意和图进行分析,找到前一过程的末速度。如一个质量为m=0.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10s,然后撤去水平力F,再经20s物体静止,该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可得到哪些结论。结合模型不难算出物体通过的总位移,也可知道物体前10s和后10s内的加速度比,也可求出物体所受水平恒力和摩擦力大小比。

在教学中,要注重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反思归纳,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章节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建立起知识系统,接着则需要引导学生应用所建构的模型去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校)

上一篇:浅议怎样转化英语学困生 下一篇:在追问和反思中寻觅课堂教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