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5-22 09:53:19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学习诗歌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人文修养,陶冶情操。但由于诗歌语言凝炼、高度浓缩,抽象和模糊的特点,再加上农村中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中所反映的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陌生,给学生理解古诗、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怎样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意境、体味诗歌的情感,在丰富的诗情中受到陶冶,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普及,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以其特有的集声、像、图、文为一体以及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困难。

关键词:多媒体;诗歌教学;诗歌意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19-01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也是整个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或寄情于花草,或托物言志、抒发个人壮志和遭遇,诗歌语言的凝练、概括和模糊抽象所表现的意境,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诗歌里面的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光靠常规教学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去体会诗歌的意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普及,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以其特有的集声、像、图、文为一体以及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困难。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认识素质的提高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古诗的艺术魅力,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并能让学生较直观的体会古诗的情感美以及语言美。 在诗歌的教学中,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下多媒体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一、用画面和音乐展现意境美

中国历代诗人、词人所追的艺术境界,就是“诗中有画”,即使是很富有哲理的诗,也是思想蕴含于形象之中,智慧闪烁于形象之上。诗歌教学就是要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通过对诗歌所描绘意境的还原,将学生引入到画面中去,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才会准确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精神世界。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且是难上加难。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表现边塞雪景的诗。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即使背诵下来,也很难体会到美感。现代化教学手段,先用多媒体播放放一段有二胡伴奏的诗文朗读,同时用投影仪播放一段表现大漠风雪的美丽图画:远山,近景,无边无际,天地显得格外广阔,人就一下子感到孤寂、肃杀。学生在观赏壮丽雪景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就会体会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二胡低沉忧郁的音色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一样,会一下子触发诗人的孤寂伤感之情、自然也就催生出诗人的思乡之情了。音乐是人情感的钥匙。古诗词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留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乐沟通起来,尽可能的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旋律。一般说来,送别类诗歌,宜搭配忧郁伤感的旋律;写景类诗歌,宜搭配欢快,悠扬的轻音乐;托物言志类,就应搭配朗诵音频了。那舒缓、悠扬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

二、发挥想象力,朗读中体会情感美

诗歌讲究音乐美,合辙押韵,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旋律优美的音乐,韵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再加上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眼前展现出诗歌的意境,达到情景交融。更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与朱元思书》这首诗时,可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边读边想象,感受富春江一代美丽迷人的风光,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高尚节操。多读,带着感情读,发挥想象读,才能感受到意境之美。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诗歌强烈愿望,学生有了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这样,同学们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不仅把握了诗的节奏、诗的韵律,而且培养了语感,使他们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品词析句,体味语言之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词一句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字一句,往往是一首诗的点睛之笔,神韵所在。传统的古诗教学,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行、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古诗《 使至塞上》“大么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字用的十分绝妙,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你有更好的字可以替换吗?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画面上: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课件展示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的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画面中领悟到“直”“圆”字的妙处。《雨说》中:“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的“织”字,一下子让人感受到春雨的细密、润泽。将孩子们带入到江南的春天中去了,感受到了爱心的浇灌。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 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对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多媒体的运用无疑给古诗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使古诗词的教学因有了多媒体而精彩。同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要用准,该用时才用,再用多媒体进行诗歌内容的讲解与分析时,教师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否责教学就成了演电影,老师成了放映员。

上一篇:浅谈我对搞好高中女生体育教学的看法 下一篇:试谈如何优化幼儿美术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