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05-22 09:20:54

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思维理论在高中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应用引起了更多人的重视。视觉思维理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能够培养高中生的思维逻辑能力,锻炼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将结合视觉思维理论的相关知识,探讨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视觉思维;高中数学教学;价值探讨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在空间思维上的描述,高中数学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对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现阶段,我国高中生在数学的学习上思维不够活跃,视觉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从而导致数学的学习效率不高。视觉思维理论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能够改善学习方法,发挥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视觉思维理论的概念和重要价值

1.加深学生对数学意象的认识和了解

数学是把生活实例抽象化的一门学科,视觉思维理论把抽象概念还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观察问题后,通过判断,想象出这一事件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绘图展示出来,从而将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降低学习的难度。

2.提高学生的数学视觉思维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难题面前,运用自身知识,对问题分析和想象,描绘出数学模型。例如,在学习由向量■・■=0推导出向量■和■垂直的过程中,学生可根据学过的坐标系,在坐标内建立乘积为0的两个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向量所在坐标网格中的位置可以得出垂直的关系。这样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把抽象的难题具体化,培养了数学视觉思维能力。

3.巩固所学知识,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在建立视觉思维理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已学知识,做到活学活用,透过问题发现数学的本质。与此同时,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学习做到两全其美,广泛开阔学生数学学习的思路,建立起完整系统的数学学习体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培养高中生学习数学视觉思维能力的方法

1.加强并运用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视觉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在困难面前,学生要善于运用学过的知识。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一步步由易到难的过程,在培养对新知识的视觉思维能力的同时,应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中的正切函数时,学生会发现可以运用之前讲过的正弦和余弦函数的知识来融会贯通,一个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正弦值与余弦值的比值,正切函数的周期是正弦和余弦函数周期的一半,根据一个角正切值的周期变化规律可以描绘出它的正切函数图像等等。

2.加强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和思维模型之间的联系的认知

高中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都可以描绘为具体的模型。学生在运用视觉思维理论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增强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的模型之间的联系,改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识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一个抽象的概念通过视觉图形的描述,都可以变得简单化。在面对新的较为困难的数学概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识图用图,善于运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用简单易懂的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

总体来说,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抽象复杂的数学难题变得简单易懂,锻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视觉思维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使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更加优秀和高效,推动新课标的改革深入,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宋林斌.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

上一篇:生物学科在初中学习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如何做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