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教育

时间:2022-05-22 08:33:11

信息素养教育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信息资源、读者需求的变化,对公共图书馆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者对信息素养的诉求随之加强,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承担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的新职能。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教育 公共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255-02

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对整个公共图书馆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论是馆藏资源的结构与类型,还是服务的方式和层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调整,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同时也对读者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素养成为每个人“学会学习”以及终生学习所必备的素质。众所周知,社会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之一,在数字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面对人们日益强烈的信息素养以及信息素养教育诉求,展开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将成为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的新职能。笔者拟就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1 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提出,他指出:“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之后,学者们对信息素养的研究不断深入。事实上,在信息素养概念提出后的30多年中,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有其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笔者认为,信息素养不仅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获取和识别信息、分析与评价(对信息的质量、有效性、权威性、相关性、可用性、时效性等做出判断)信息、整合(比较、判断、提炼、总结,然后再创造)信息、传递与交流(在符合信息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将再创造的信息传递给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分享与互动)信息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要包括独立学习的方法、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将所获信息用于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的综合能力。

2 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2.1 读者信息素养程度不高

我国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关注较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来说要晚,读者的信息素养程度普遍偏低。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中小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国家,他们从小接受信息技能方面的训练,即使是小学生也能熟练利用图书馆或通过因特网查找需要的资料,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表现出较强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也都具有较强的信息道德观念。虽然目前我国以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到基础教育体系中,并对大学的信息素养教育非常重视,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使得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受过学校信息素养教育,可是网络的信息化和开放化使这部分人也遨游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一方面,大量的信息让他们的视野空前开阔、头脑异常灵活;另一方面,又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暴露出对信息分辨、不良信息等免疫力的不足。作为社会教育重要组成部门的公共图书馆,则要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提高读者信息素养的教育职能,培养合格的信息素养人才。

2.2 数字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体现

信息技术的发展,搜索引擎的不断强大,越来越多的人依赖搜索引擎,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Google”或者“百度”,而不是选择图书馆,另外,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类数据库商的蚕食,图书馆已经不能保证文化保存传播的绝对优势,还有网上阅读在上网人群中流行,甚至有网民只看电子书,虽然这种浅层阅读不会替代有着深厚文化给养的图书馆,但这对提供文献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在网络技术发展和大众阅读习惯改变的形式下,公共图书馆要把握自身的优势―― 永远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这一特点作为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开展公益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并提高读者信息素养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保障公民文化权益,促进公众对公共图书馆核心理念与核心价值的认同。有利于增强公共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在数字环境中确立自己的位置与价值。

3 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3.1 信息资源与技术

公共图书馆是文献信息收藏和服务的中心,是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掌握信息技术、了解社会发展动态的重要场所。在数字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不断调整自身的馆藏资源发展战略,大幅提高数字资源经费比重;除了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外,还有丰富的电子书、数据库等资源。同时,图书馆利用自身的技术和专业优势,对网络虚拟资源进行收集、管理、深度挖掘和利用,来丰富图书馆的资源体系。在Web2.0环境下,许多公共图书馆开设了微博、论坛、维基等信息共享空间,多方面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公共图书馆所具有的良好信息环境、丰富的信息文献资源,是培养用户信息素养的基础。另外,公共图书馆拥有大量的计算机终端,是一种典型的信息集散地,为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场所。

3.2 专业人才以及丰富的社会资源

随着数字信息的增加,公共图书馆的工作将向数字化方向转移。衡量一个图书馆的实力,最重要的不再是馆舍的大小和藏书的多少,而是它的虚拟数字化程度和馆员有效控制和利用这些数字化资源的能力。公共图书馆有着一批优秀的馆员,他们既有信息管理和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知识,又有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如电子、法律等,他们能指导读者掌握有关检索的方法和技巧,成为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有力保障。另外,公共图书馆与高校教师、资源供应商等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及密切的联系,高校教师是自己相关研究领域中运用信息素养的高手,图书馆可以邀请他们为读者做信息素养培训,开阔读者的视野。

4 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4.1 利用专业优势,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的中心,要改变以往单纯提供文献信息、参考咨询的等服务的状况,大力加强用户培训工作。使专业图书馆学知识与技术平民化,以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让用户了解图书馆数字长期保存、数字资源管理、数字资源提供、数字参考服务等方式、方法,便于他们熟悉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满足读者对终身教育、知识传播和信息获取的需要。要向读者重点培训本馆自身所拥有的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指导用户使用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来满足需求,提高读者自觉利用信息的意识和检索能力,使读者真正成为图书馆的主人和信息的拥有者。

4.2 分析读者信息需求,举办有主题的文献检索培训

由于不少读者没有掌握信息检索技能,不会有效的利用检索工具,公共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举办文献检索培训或专题讲座,例如,先调查读者对哪些主题有兴趣,然后从中挑选一个主题(旅行、保健、子女教育、出国留学等),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培训,让读者在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主题里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正确确定检索主题,选择检索途径、检索语言和检索入口, 同时在检索过程中及时调整检索策略和正确分析检索结果。

4.3 信息道德教育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信息环境中,若不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就会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公共图书馆除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外,还应加强他们的信息道德教育,指导读者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提高读者的信息免疫能力。培养读者的信息责任感,自觉抵制信息污染,保护个人信息和著作权,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恶意下载,不随意传播,不借助网络进行人身攻击,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引导读者完善合乎信息时代要求的信息道德素养。

数字时代赋予公共图书馆新的服务使命,公共图书馆应发挥其专业优势,加强创新,努力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 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一):环境分析与主要战略[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3-11.

[2] 顾华芳.数字素养教育――数字时代图书馆新职能[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1):119-121.

[3] 滕文花.略论现代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1):19-20.

[4] 周凌晓.论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7(34):73-74.

[5] 任瑞.图书馆应为信息素养教育发挥作用[J].贵图学刊,2006(2):17-18.

[6] 付跃安.构建阅读天堂―图书馆服务设计探索[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7] 柯平.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影响中职学生提高普车实训效率的因素分析及对... 下一篇:中职学生厌学情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