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课技巧

时间:2022-05-22 04:33:14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课技巧

又一次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结束了,讲课教师高超的讲课艺术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五彩纷呈的导课环节。讲课教师运用“新异”的导课“刺激”着学生的耳目,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指向,为课堂教学开了个好头。归纳起来,小学语文的导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故事导入法。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教师抓住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用与文本相关的故事,吸引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一位教师在学习《可贵的沉默》一课时,先让学生讲讲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你的感受怎样?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讲述着自己过生日时的兴奋与快乐,有的似乎还沉浸在生日的氛围中,这时老师说话了:孩子们,我们的课文也讲了一个与生日有关的故事,快读一读,看看课文中的小伙伴为什么沉默?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把你的感受直接在文中相关的地方做出批注。教师的一个问题,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了高度的关注,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急不可待地要阅读课文、体会内涵的意愿。

二、问题导入法。

疑问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问题导入比较常见。这一方法出现在课堂上常常有三种形式,一是开门见山式,就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开宗明义,让学生带着问题直接走进文本。如一位教师在学习《生命生命》一课时直接提出了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的?随后出示了“学习提示”,这一方法虽然过于简单,但学习目标比较明确。问题导入的另一种方式是制造矛盾式。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老师用这样的问题进行导入的: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廉颇对蔺相如很不服气,你们赞同吗?(不赞同)那么我们就来认真地读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依据,来和廉颇讲讲道理。这一问题的提出,立刻激起了学生读书的欲望。问题导入的第三种方式就是回忆式,一位教师在学习《触摸春天》一文时,通过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很好地将两节课的知识联接到了一起。

三、媒体导入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运用媒体导入新知的越来越多,也更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学习《一夜的工作》、《乡下人家》等课文时,教师们都通过媒体呈现给学生一组组图文并茂的图片,学生在声像俱全的视频引导下,教师适时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快走进了文本的学习。在学习《我最好的老师》一课时,讲课教师借助歌曲《老师,辛苦了》导入了新课,学生在享受音乐美的同时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消除紧张与消极心理,以此来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名言导入法。

名言警句是思想与艺术的结晶,每一个名言警句都有一段故事,而且这些名言警句也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来导入新课学习,更利于深化文章的主题,渲染气氛,使学生从中悟到人生的真谛,得到情感的陶冶。如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们交流搜集到的居里夫人的名言,然后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更深化了学生对居里夫人的了解,也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五、谜语导入法。

这一方法比较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也更容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位老师在学习《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时,就使用了谜语导入,上课伊始,老师要学生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本领大。”孩子们兴趣盎然地短暂交流后,异口同声地回答“手!”,教师因势利导,“课文中也写了一双胖乎乎的小手,它都做了些什么呢?赶快读课文找找答案吧!”短短的几分钟,学生们很快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之中。

六、歌曲导入法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在上新课之前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有利于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快乐的节日》一文时,在上课之前利用录音机或手机播放“快乐的节日”这一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作家为什么要写这首动听的歌曲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接着教师板书课题“快乐的节日”。又如:小学语文第五册《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教师一上讲台,就这样说:“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老师给你们唱首歌好不好?”引起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就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用愉快的歌声感染学生。唱完后教师就问:“同学们,老师唱的这首歌好听吗?同学们想不想学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这首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等学完了老师再教你们怎么唱。”利用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自然而又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当然,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不止以上几种,还有联想导入法、介绍作者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等,不论哪种方法,都应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采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三环节五板块”行为规则 下一篇:浅析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