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 营造高效语文课堂

时间:2022-05-22 04:32:44

【前言】立足文本 营造高效语文课堂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成为作者的知音,这是我们课堂制胜的法宝。我们必须走进文本,平静地倾听文字的诉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研千遍而觅知音”,还课堂以本真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走进文本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

立足文本 营造高效语文课堂

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一、熟读教材,了然于胸

古往今来,文人作文,皆是有感而发,有情而诉。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字词,无不倾注了作者的大量心血。我们惟有熟读教材,方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真正做文本的知音。

例如,第五册《金子》一课,一看题目,立刻想到黄灿灿的金子,想到财富,也可能想到如“金子”般闪光的东西,如金子般的心灵,金子般闪耀的光点……课文写的是什么呢?是介绍金子,还是介绍拥有金子的人?

读完这篇文章,我在几处地方细细品位了一番:1.课文第一部分彼得是个怎样的人?也许会有人认为彼得是个贪财的人,因为别人都走了,只有他还在不停地挖?我以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彼得通过自己辛勤劳动,付出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来获得财富,让自己过得快乐,这和不劳而获、贪得无厌、只想发财的人有本质的区别,不可认为他是贪财的人。2.“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这里的省略号很有内涵,正准备离开的彼得一定是想到了美好的未来,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才下定决心留下来的。他也许想到了以后他将怎样好好侍弄这块土地,也许想到了将来鲜花烂漫的愉快情景,也许还会想得更多。3.“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这里的“真金”不是真的金子,而是财富,也是发财致富的方法。彼得不仅找到了财富,更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同时当生活的道路并不宽敞时,也许有另一条更美好的路在等你,当然无论哪一条路,都要有辛勤地付出。

成为作者的知音,这是我们课堂制胜的法宝。我们必须走进文本,平静地倾听文字的诉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研千遍而觅知音”,还课堂以本真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走进文本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作为教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对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采用有效的策略使课堂教学具有情真、意切等特点,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在《识字4》学习开始时,我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昆虫世界”,在舒缓、轻松的音乐声中,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结伴欣赏、观察。那一朵朵鲜艳的花儿,那一只只可爱的昆虫,偶尔几声清脆的叫声,都给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孩子们从视觉、听觉等多方位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乐趣,这时,学生还会不乐意去学习韵文、了解昆虫吗?学习生字时,我把生字卡片做成昆虫形,孩子们喜欢昆虫,愿意了解昆虫,爱屋及乌,也就喜欢学习生字了。快乐学习,能使学生自学不辍,并得到精神的满足。

三、设身处地,走进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先要做到熟读教材,还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做学生的知音。引发畅想,给学生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的想象。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教师包办较多,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且求同过多,包办过多。课本就是“圣经”,教案就是“半径”,板书就是“圆心”。一说上课就是精心设计教案,精心设计板书,精心设计导课,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如此僵化的“精心设计”能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吗?教学中一旦一个环节出错,教师很难随机应变。所以要淡化“精心设计”,强化“潜心研究”。要潜心研究教材,潜心研究理论,潜心研究教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使用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出现了许多笑话。

例一、有位教师在上一年级的课,问学生:“春天,花儿为什么开了?”

生1说:“春天,花骨朵睡醒了,就开了。”老师听了摇摇头。

生2说:“春天,花骨朵比赛开花,看谁鲜艳就开了。”老师听了还是摇摇头。

生3说:“春天,花儿睁开眼看一看,谁在摘公园里的花,所以就开了。”老师还是摇摇头。

生4说:“春天,小朋友活泼可爱,花儿高兴得开了。”老师还是摇头。

老师为什么摇头呢?因为他的标准答案是:“春天来了,花儿自然就开了。”

例二、有个专家对学生想象力搞测试,让学生用“家”造句。

低年级学生说:“宇宙是太阳、月亮、星星的家。”

中年级学生说:“学校是我的家,老师像妈妈。”

高年级学生说:“××街道××楼××号是我的家。”

听课者无不哗然。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一个个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所幸的是,不久后的今天,“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功劳?

教者唯有成为作者、文本、学生的知音,才能还教学以本真、永恒之魅力,还教学以知识,还教学以智慧,还教学以审美!也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

上一篇:注重动态化教学 让语文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 下一篇:蘑菇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