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时间:2022-05-21 09:05:49

中医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中医药方式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对本院自2009年12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7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了分组治疗及效果综合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65.9%及92.7%, 较对照组的50%及78.6%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体现了较明显的治疗结果。结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应及时诊治, 且可考虑选用副作用少且疗效可观的中医药治疗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式。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中医药

分泌性中耳炎作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 主要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水平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 其较常见于儿童患者。中医定义是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廓内显著胀闷且堵塞感并伴随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类疾病。传统的抗感染治疗法、鼓膜穿刺抽液以及鼓膜置管术等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探讨研究中医药方式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选择对郑州市中医院自2009年12月~2013年2月间所收治的7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了分组治疗并就效果进行了综合研究及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9年12月~2013年2月本院耳鼻喉科门诊所收治的确诊7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总研究对象样本, 患者均在医院就诊且能够能及时治疗并配合跟踪随访。患儿年龄为2~12岁, 平均年龄(5.2±2.4)岁;平均病程为(4.2±1.3)个月;其中男童41例, 女童31例。患儿被随机分层法分为治疗组36例(41耳)及对照组36例(42耳)。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病程等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备临床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患者分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分组治疗, 方式如下。

1. 2. 1 中医药组 36例患儿均按照如下药方治疗:胆南星、竹茹、茯苓、半夏、杏仁甘草均为6.0 g;青皮、泽泻以及车前子为5.0 g。药方先经武火煎至沸腾后再经文火煎10 min离火约得30 ml药液, 由患儿饭后温服, 频次为2次/d, 每两周记为一个疗程。

1. 2. 2 对照组 36例患儿临床口服阿奇霉素3 d并停服4 d;每日口服沐舒坦。同样两周记为一个疗程。所有两组患儿同时使用外用儿童装达芬霖(成分为盐酸羟甲唑啉)进行每日喷鼻辅助。

1. 3 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的听力有显著恢复且且耳痛、耳内闭塞感或者耳鸣症状不再存在, 经过临床纯音测听结果显示听阈

1. 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5.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且以P

2 结果

经两个疗程后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总结。其中治疗组患者痊愈27耳(65.9%)、显效11耳(26.8%)、无效3耳(7.3%);对照组患儿痊愈21耳(50%)、显效12耳(28.6%)、无效9耳(21.4%)。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与78.6%, 治疗组有显著统计学优势。

3 讨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在祖国医学上属“耳胀耳闭”范畴, 同时亦有“气闭耳聋”之称。虽然理论上发病时间随机, 但统计显示较多集中在冬春交替时上呼吸道感染暴发期间。小儿患病率相对较高, 且若不及时施治极易影响到患儿的听力甚至语言发展能力。目前尚未公认的明确病因, 主要认为发病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以及此部位免疫反应有关, 长期不愈可能给听力造成不可逆结果。

本文通过对本院72例(83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对比结果显示, 使用中医方式的治疗组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65.9%及92.7%, 较对照组的50%及78.6%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体现了较明显的治疗结果。综合来看, 由于临床鼓膜穿刺等手术方式对低龄儿童存在一定危险性, 为避免因配合不佳延误治疗, 可以通过副作用少且疗效可观的中医药治疗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赵晶晶,陈小宁.陈小宁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经验总结.内蒙古中医药, 2013,32(22):52.

[2] 陈观贵,翟锦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远期转归.中国实用医药, 2012,7(20):39-40.

[3] 戈言平.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中医药学报, 2011,39(3):130-131.

[4] 刘志刚,袁文静.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6例病因分析和治疗体会. 中国实用医药, 2012,07(8):110-111.

上一篇: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 下一篇:对比西瓜霜喷剂和西地碘含片治疗口腔溃疡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