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写作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时间:2022-05-21 06:10:22

通讯员写作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在企业生产一线的通讯员,直接从新闻类院校毕业的很少,大部分是“半路出家”,多数还是兼职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相当多的基层通讯员,采写经验不足,写稿能力不强,稿件质量不高,尤其是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新闻精品更是少见。根据多年的通讯员工作经验,笔者认为若想成为一名成熟的通讯员,在写稿过程中应注意“五要”和“五不要”。

一要做到持之以恒。基层通讯员大多身兼数职,白天忙里忙外的,写稿常常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内心一定要对这份工作抱有一种激情。写稿子是件清苦的事情,基层通讯员一定要树立“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发稿子不罢休”的信念,不能因为稿子屡投不中就心灰意冷,更不能怨天尤人,或者就此撂笔,要善于查找自身原因,做到静下心来多看报纸、多研究报纸,及时调整写作思路、调整写稿角度,持之以恒地热爱基层通讯报道工作。要做到持之以恒就要克服三种心理:一是工作忙,没时间写稿;二是担心水平低,怕写不好;三是怕不好发稿,写作劲头低。不少人写过新闻稿,然而能坚持下来的不多,其重要原因就是吃不了苦,有时有耕耘未必会有收获,但是有毅力坚持下去,成功的概率就大得多。

二要善于挖掘线索。基层通讯员由于掌握的信息源相对较少,常有不知从何写、写什么的困惑,其实只要留心一下自己身边的生活和工作,就会发现很多东西值得挖掘。要“多学多问”,增长见识,向书本学习,向别人学习,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有意识地加以借鉴和模仿。要“多思多看”,把握大局找准亮点,多找有价值的新闻,把企业开展的活动与当前宣传报道的重点结合起来,从“小事件”中来反映大主题,这样不仅容易写,还符合时代特点,上稿率自然就大大提升了。作为企业通讯员,还要多关注企业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的文件、简报、事件、报告、会议、通报等能够反映企业当前最新信息的所有资料,了解自己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工作方法,从中找到新闻线索。

三要学会找米下锅。写稿需要深入细致的采访,很多基层通讯员不善于深入基层采访,热衷于当总结材料、领导报告的“二传手”,写出来的稿件没有情节和细节,不鲜活,不能打动人。这就要求基层通讯员多下基层,多了解基层动态,多和普通职工接触,多和职工交流,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和身边发生的事,及时发现和抓住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身边每天不会发生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我们只有通过平时细心的观察,才能在平凡中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好新闻是跑出来的,脚板底下出新闻。所以,基层通讯员一定要腿勤、手勤,多跑、多问,要用一颗敏感的“心”,把握新闻工作的重点;用一双锐利的“眼”,敏锐发现最具新闻含量的信息;用一双灵巧的“手”,把新闻报道做活做深做精。

四要做到常写常新。吃菜喜欢吃新鲜蔬菜,吃鱼喜欢吃新鲜的活鱼,基层通讯员写稿一定要做到常写常新、标新立异、抓人眼球。一是思想新,要多用新观念,抓住新问题,写出新主题。2010年,为了充分展示单位文化建设、队伍建设成果,我们抓住图书漂流活动、班组管理、干部一线蹲点几个基点,创新思路,写出了《遍地飘书香》、《我们班里有三宝》等专题,相继在企业报的重要位置发表。二是角度新,写稿就像拍照片,同是一个人物或事物,由于拍摄角度不同,拍摄效果也就大不相同。去年6月,我们参加基层单位的党员民主生活会,突然收到一名困难党员的感谢信,之后经过详细了解,从“意见征求会上的表扬信”这个角度,写了一篇新闻故事,很快就见了报。三是标题新,标题好看了、抢眼了,才能吸引人。通讯、言论标题要俏皮、新颖、含蓄,消息、简讯标题要简洁、实在、精练。如我们撰写的《静水深流》、《爱在地下三千米》、《灶台人生》、《电机情缘》、《粗人细思量》、《企业“埋单”员工“买账”》、《把“独白”变成“对话”》等标题,设计新颖,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四是写法新,写稿子要讲究艺术和技巧,只有在写法上有所突破,才能抓住人们的眼球。五是语言新,语言新才能使人感到“味道美”,一篇文章就是一桌丰盛的午餐,有没有味道,能不能吊起人们的胃口,关键看语言的功能和作用。我们采写的一篇反映职工培训的稿件,标题叫《“知味厅”里“配好餐”》。“知味厅”是一个饭店的名字,内容分别是“自助餐——好味道自己‘调’出来”、“营养餐——好技能职工‘吃’出来”、“基础餐——好队伍全靠‘调’出来”,全文将培训工作比作吃饭、如何吃、怎么吃出营养,语言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五要投其所好。“投其所好”是提高上稿率的关键。基层通讯员投稿往往缺乏针对性,只要写好稿子就天女散花一样四处乱投,不注意研究不同报纸对新闻稿件的不同要求。新闻稿件由于注重时效性,“生命力”又极短,一旦错过最佳时机,再精华的稿子也只能进“垃圾箱”。或许细心的基层通讯员有过这样的体会:有的稿子,虽然写得并不怎么好,却被编辑下很大工夫、花费很大精力给予修改并及时编进报纸;有的稿子,自己认为很有把握,却石沉大海不能发表。这是为什么?不是我们写得不好,而是那家报纸不需要这样的稿子!其实,每一张报纸都有自己的定位,都有该报纸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尤其是每张报纸都有许多不同的栏目,不同的栏目所反映的主题不同,视角不同,张力不同;只要下工夫仔细研究,找到“芝麻开门”的钥匙,提高上稿率也就不成问题了。

同时,基层通讯员写稿还要注意做到“五不要”:

一是不要“追风”。一张报纸,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宣传重点,不可能总是连篇累牍、没完没了地宣传某一件事情。“追风”虽然最省事,可一旦“风”过,实际上就是适得其反的做法。去年,我们“追风”写了一篇《科技创新,给力油气上产》的稿子,就是因为滥用“给力”一词而石沉大海。

二是不要“炒剩饭”。“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报道”,离开了“新”就不叫“新闻”了,离开了“价值”也就没有新闻意义了。有的通讯员不爱动脑子,文章构思、谋篇布局、思想和问题的提出,总是走老路、炒剩饭,自己重复自己,自己蹈袭别人。看到别人写某方面的稿件刊登了,自己也“依样画葫芦”,往往是成功率很低。所以要有自己的个性追求,在创造性的劳动中形成自己的风格,要有一种超越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今天不能与昨天一个样,明天要比今天有进步。

三是不要“作报告”。新闻与材料、报告的最大不同是新闻鲜活,有现场性、有生命力。新闻靠事实说话,不宜过多的评说与议论。有的稿子有多重主题、有多个例子,让人看了不知道究竟要告诉读者什么。有的语言不简洁,套用总结汇报材料,如“一是……、二是……、三是……”,“强调一个×字,突出一个×字……”,实际上,这是不受欢迎的“八股”文章。基层通讯员写稿时,切忌全篇讲大道理、作报告,丝毫没有可读性。

四是不要做“二传手”。有一些通讯员图省事,在了解情况时,走马观花地问问情况,甚至是拿着别人的材料修改为新闻,稍微改头换面就变为己有,应付了事,这是最懒的做法,这种一问情况,二拿材料,三回家写稿的“二传手”式工作方法,是最不应提倡的。

五是不要无的放矢。写文章是给别人看的,要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者是心灵的波动。因此,在构思的时候还要考虑目标读者的定位:我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看这篇文章的读者特点和需求是什么?如果没有真正地把握好读者对象而写稿,没有把握读者的心理需求,那么就会使自己的文章“无的放矢”,就不可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在写稿前,不妨想想,这篇稿子要寄到什么地方,想发表在什么栏目中,然后再根据报刊及栏目要求选择成文方式,这样才会有的放矢,用稿率才会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想要投稿的报刊的类别、性质、特点、重要栏目等,有个大致的了解。

基层通讯员写稿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但也是一个充满乐趣、提升自己的事业。一个人能够在物欲中突围、坚守自己的写作阵地,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但愿基层通讯员从“野鹤无粮天地远,家鸡有食刀汤近”这副对联中悟出道理。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井下特种作业处)

编校:赵 亮

上一篇:让受众在快乐中享受新闻 下一篇:急诊胸腹联合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