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图馆联盟资源共享机制与服务策略

时间:2022-05-21 04:34:50

区域图馆联盟资源共享机制与服务策略

[摘要]区域图馆联盟的资源共享机制可通过人际化和编码化信息共享机制与个人间和成员馆间的信息共享机制进行组合,并以此构建四象限资源共享机制框架。根据该框架,以影响区域资源共享的成员馆间的资源互补性、区域共享平台、地理位置及技术和人才优势等四种因素为例,提出满足区域资源共享需求的文献服务、咨询服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及学科化服务策略。

[关键词]图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

图馆服务

[分类号]G253

1 引言

目前,图馆联盟建设及其共享机制的研究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研究主要从图馆联盟管理体制及运行和服务机制…、共享动力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或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等对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进行研究,而较少涉及基于成员馆地理分布和人才等因素的资源内容共享渠道和模式。本文应用Boh的基于项目的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研究图馆联盟承建机构或中心馆的性质、成员机构办学层次、承建馆和成员馆的馆藏资源和服务能力与水平、联盟成员地理位置集中与分散程度、区域资源共享平台等对联盟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及用户服务策略选择的影响。

2 Boh知识共享机制框架概述

Boh通过人际化和编码化知识共享机制与个人和机构知识共享机制的二维交互作用,构建了四象限知识共享机制框架,如表l所示:

Boh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对象为基于项目的组织,其机构所处地理位置的分散性、服务对象的多样性、服务项目的异质化等与区域图馆联盟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相似性,对图馆联盟间的资源共享机制研究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作用。同时,图馆联盟间所共享的信息资源内容非常丰富,除了知识的共享外,还可能涉及到数据、信息,甚至智慧,无论共享的是哪种类型的内容,能否实现共享取决于共享双方的意愿,通过共享机制的组合,为联盟用户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并存的共享渠道和范式,可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成员馆对图馆联盟信息共享的参与程度。

然而,国内高校图馆联盟的合作多集中在编码化信息在用户或成员馆之间的信息共享,较少关注用户或成员馆之间人际化信息共享,也缺乏针对不同图馆联盟的特点进行共享机制组合的框架。

3 图馆联盟资源共享机制

参考Boh的知识共享机制框架,结合影响联合体资源共享效率和效益的主要因素,可进一步探讨图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细化和服务策略的定制。

由于各图馆联盟的成员组成不同,联合体共建共享服务方式和模式各异,成员馆用户所能享受的服务项目和质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承建机构性质、成员机构办学层次、承建馆和成员馆信息技术开发应用能力和信息资源服务水平、联合体成员地理位置集中与分散程度等对联合体资源共享机制及机制组合都有影响。利用Boh的知识共享机制框架构建的图馆联盟信息共享机制框架如表2所示:

3.1 用户间人际化信息共享机制

Wanga等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咨询馆员的核心职责已转变为包括参考咨询、用户教育、资源建设等在内的学科化和外延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技能、学科知识、交流沟通技巧等仍然是从事参考咨询服务的基本素质要求;了解学术人员需求、熟悉信息组织技术仍然是提供高质量参考咨询服务的关键。从本质上讲,图馆联盟用户间人际化信息共享机制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传统图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拓展和延伸,所提供的服务不能只满足于单馆服务方式的复制和推广。要通过成员馆参考咨询信息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所有成员馆之间在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共知的同时,让具备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所需能力和素质、能很好履行咨询馆员核心职责的参考咨询人才所提供的专业化的服务惠及所有联盟成员和用户,达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目的。

在提供联盟化参考咨询服务时,要根据不同用户类型及信息素养能力,选择用户乐于接受的Email、手机短信、QQ、MSN、在线咨询平台、论坛或讨论组等不同协同工具,依托图馆联盟成员馆中优秀的咨询或学科馆员的信息服务技能和各成员机构优势学科权威专家的渊博知识及教学和科学研究经验,拓展人际关系网和社会网络以形成强有力的多层次、多渠道信息交流通道,全面提升咨询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图馆联盟所有用户都能享受到同质化的信息服务。

3.2 用户间编码化信息共享机制

研究成果或组织机构内部出版物是重要的编码信息获取渠道。近年来,各高校积极推进机构库建设,在长期保存和共享机构成员研究成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国内外高校还将机构库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既起到了宣传高校、扩大影响的作用,也为学术资源开放获取提供了重要渠道。目前机构库保存和共享的资源主要局限于公开出版和发表的成果,而很少提供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数据和成果的共享,这一方面缘于研究人员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合适的共享渠道和机制。根据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双方意愿,采用文档复制、文件传送、文献传递等方式,通过非正式渠道和途径共享科学研究成果或其他编码化信息,不失为一种折中又实用的信息共享模式。

一些政府或机构管理文件、工作规范和流程,如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考核奖励及升迁规定、人事任免等信息的公开获取已成为管理公平、公正、公开,执政透明、廉洁的象征。2008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极大地推动了各级政府的信息公开获取,但非政府机构的内部文件和文档的共享主要通过与拥有信息的人直接接触获得。因此,用户间编码化信息共享作为一种非正式资源共享方式,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具有积极意义。

3.3成员馆编码化信息共享机制

基于共享协议、联盟宣言或管理办法等,成员馆或联合采购图、期刊、电子资源,或通过联合目录和数字图馆门户系统,基于使用权限共享成员馆的馆藏文献、订购电子资源、自建特色数据库、机构知识库等信息。同时,整合图馆联盟各成员机构的优势学科和学科专家资源所建的学科导航和专家名录供成员馆共享是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联合目录或门户系统,以Rss定制或邮件提醒等方式为成员馆用户提供推送服务,是图馆联盟最基本的用户个性化服务方式。实现成员馆的用户手册和指南、常问常答、知识库等信息在联盟层面的共享,是联盟用户教育和培训的基础。

3.4 成员馆人际信息共享机制

以承建馆为中心,通过联合体组织机构、管理规章、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服务公约和服务承诺等,将人际知识共享机制变为联合体制度化的信息服务模式及人力资源配置和人才成长机制。通过设置资源共享联盟信息或知识主管,在对信息资源和服务共享进行全方位管理的同时,通过馆员虚拟社区、学科馆员博客及定期咨询馆员培训或知识共享计划等多种方式和途

径,以言传身教和知识分享的方式带动和培养一批联合参考咨询馆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图馆联盟咨询团队,建立和完善用户帮助中心,逐步使各成员馆用户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信息服务。通过博客、微博、维基、播客、在线信息素养培训和用户社区等方式构建用户一馆员、用户一用户信息共享空间和同侪学术社交网络,形成多渠道、多模式的信息共享和推送机制。

4 基于图馆联盟资源共享机制组合的服务策略和共享效益

影响图馆联盟资源共享机制选择的因素很多,如联盟管理体制、成员馆资源和人才优势、经费来源、成员馆服务能力和水平、共享协议和契约等。此处仅以图馆联盟成员馆间的资源互补性的强弱、有无区域资源共享平台①、有无联盟化服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及成员馆地理位置的集中与分散等几个主要因素确定服务策略,并就每种服务策略的资源共享效益进行探讨。如表3所示:

图馆联盟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打造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对一些地理位置较为分散的联盟而言,区域门户系统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根本前提。通过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一站式服务(见表3象限Ⅲ);区域资源共享平台不但要夯实传统文献资源共享服务(见表3象限Ⅱ),还要逐步向联合参考咨询(见表3象限I)和学科化服务(见表3象限Ⅳ)拓展。

4.1 发挥平台优势,优化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

对一些成员馆地理位置比较分散,院校间没有明显的学科和资源互补优势,人才和技术也较为缺乏的图馆联盟,遴选一个适用性好、资源整合能力强、用户访问和使用便捷的区域资源共享平台是关键。通过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资源共享平台,将图馆复杂的资源体系和服务流程简单化。通过共享平台,既可使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传统图馆服务更加便捷,也可通过嵌入虚拟参考咨询、RsS定制、邮件提醒、学科导航、知识库等功能模块,让所有成员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产生质的飞跃,还可借助软件开发商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为各成员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技术和咨询服务人才,提升联盟的整体形象。

基于先进的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联盟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效益的综合评价,一方面可以逐步改善和优化成员馆的数字资源采购方案,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数据库商、软件开发商和承建馆(或中心馆)的高级技术人才的辐射效应,提高联盟技术开发能力和信息服务水平。

4.2发挥地域优势,构建多模式信息共享渠道

共享联盟的实质就是信息资源和知识内容的共享。怎样利用区域共享平台,将图馆人从事了上百年的传统文献服务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好,是区域资源共享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对一些以高职高专为主要成员馆的区域图馆联盟,各成员馆所订购和可共享的资源以印刷型文献和中文全文数据库为主,没有明显的信息资源、学科化服务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人才优势,区域联盟资源共享门户系统不够完善。这类区域图馆联盟应充分发挥地理位置集中的地缘优势,在完善成员馆间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传统文献服务的基础上,鼓励用户通过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拓展资源共享的渠道和方式。经过一定时期的建设,可逐步向联合参考咨询、一站式检索和学科化服务延伸,或通过加入更大范围的区域、省级、省际或专业图馆联盟让用户获得更多的共享资源和服务。

共享联盟地理位置集中,一方面为提高馆藏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便利,既能节省馆际互借的成本,用户到各成员馆借阅图和利用资源的意愿也会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各成员机构在联合教学、合作研究等方面的协作,逐步形成多层面信息交流和沟通模式,丰富信息资源获取和利用渠道。

4.3 发挥人才优势,完善联合参考咨询服务体系

对一些以本科院校为主的区域资源联盟,院校间学科和信息资源互补性强,承建馆或主要成员馆有明显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应在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中,重点考虑信息资源和人才的整合,建立和完善联盟参考咨询服务规程和体系,将各成员馆的咨询服务优势逐步向其他成员馆渗透。通过应用各种协同和交互工具,充分发掘成员馆的参考咨询和学科馆员潜力,为联盟成员提供针对性强的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并逐步向学科化服务推进。

通过联合参考咨询,既能发挥成员机构的学科、人才和资源的发酵效应,提高编码化和人际化知识的使用效率,又能满足少数用户的特殊信息和知识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

4.4 发挥区域综合优势,提供高质量的学科化服务

对一些成员馆地理位置比较分散、院校间有明显的学科和资源互补优势、区域资源共享平台较为成熟的图馆联盟而言,在扎实推行传统文献服务与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图馆联盟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创新,着力打造基于联盟学科和资源优势的学科化信息服务。

成立专门的区域图馆联盟管理机构和服务团队,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专长发挥的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将单馆的学科化服务优势转化为联盟的综合服务实力,并将这些实力具体化为共享门户系统中的馆员知识交流社区及基于学科和研究兴趣的用户知识共享空间。人才优势突出的大型图馆联盟,还可考虑设置信息主管或知识主管职位,以通过知识发酵的方式,让单馆的人才优势惠及所有成员馆的馆员和用户,全面提升联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联盟学科化服务中,要充分发挥博客在学科化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博客从最初的个人网络日志发展到今天的信息和知识分享的交互空间,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成为各种博客信息和知识的贡献者。尤其是一些专题博客,已成为用户获取日常生活信息和学术知识的重要渠道。目前,包括清华大学图馆在内的国内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有学科馆员学科化服务博客,在参考咨询服务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分布式图馆联盟参考咨询服务而言,学科馆员博客的交互性和知识积累性更有其他协同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5 结语

图馆联盟建设有从同类型图馆向不同类型图馆延伸、从同区域向跨区域拓展的趋势;同一区域图馆联盟也有由信息资源共享向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场馆等资源的全方位共享转变的大趋势。无论哪种共享模式,关键是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共享机制,清除制约信息资源共享的各种瓶颈因素,“开源引渠”,促进资源和人才在图馆联盟或教学联合体内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区域内所有成员机构的整体教学、科研和信息服务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学福.图馆联盟工具共享机制研究.中国图馆学报,2008,34(1):33―37.

[2]高波.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动力机制研究.中国图馆学报,2008,34(3):27―30.51.

[3]燕今伟.图馆联盟的构建模式和发展机制研究.中国图馆学报,2005,31(1):24―29.

[4]刘岩,过仕明.基于演化博弈的高校图馆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图情报工作,2010,54(15):14―17.

[5]Boh w F.Mechanisms rnl sharing knowledge.in project-based organizatlofls.InfoHnatl on and Otganization,2007,17(1):27―58.[6]Wang Hanrong,Tang Yi“gqi,Kniht c.contemporary developmenlof academic reference libraianship i11 the United State:A 44-year。content analysis.The Journal 0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0,36(6):489―494.

[7]Savolainen R.

Asking an(1 sharing information in Ihe blogosphere:The case of slimming blogs.LibratT&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11(33):73―79.

[8]张秋,韩丽风.清华大学图馆学科博客探索实践及理性思考.图情报工作.2009,53(15):88―91.

上一篇:JALIS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维度及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