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化进程中的区域资源保障体系研究

时间:2022-03-05 06:47:54

产业集群化进程中的区域资源保障体系研究

[摘要] 从区域资源共享联合体的架构、服务模式和服务策略三方面研究产业集群化进程中的区域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通过资源集成和服务整合,契合产业集群化发展进程,针对企业群聚、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和产,3k40等4个发展阶段,分别提供基于使用权限与共享协议的文献获取服务、基于共享协议与门户系统的信息推送服务、基于门户系统和学科馆员的知识集成与共享服务,营造基于领军人才和学科专家的知识发现与战略学习氛围。

[关键词] 信息资源共享 知识服务 产业创新 产业集群化

[分类号] G252.6

作为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三期建设项目之一,苏州地区区域资源共享联合体于2009年启动,成员共有20余家,项目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发挥高校在区域信息服务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资源整合和服务集成,为苏州地区企业和高校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知识服务。

1 苏州区域资源共享主体特征

1.1 高校数量多、层次高

苏州是江苏省除南京地区以外集聚高校最多的地区,现有高校20余所,另有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在苏州设立的研究院10余所。苏州大学图书馆作为JALIS苏南地区中心及法学中心,馆藏资源丰富,订购的电子资源覆盖除军事科学以外的所有学科。

1.2 公共信息服务覆盖面广

苏州图书馆及其遍布主城区的各分馆和各县市图书馆构成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其馆藏文献和数据库资源以中文信息为主,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1.3 产学研信息服务体系完善

面向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苏州科技情报研究所作为江苏省工程中心苏州分中心,专利、标准等特种文献资源丰富。以苏州工业园区和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所有高校和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独墅湖图书馆,作为国家图书馆的数字实验馆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的分站,除了自身的馆藏特色和资源、人才优势外,还与创新区高校和研究机构广泛合作,信息资源丰富,服务效果显著。

不难发现,在苏州地区建立面向区域经济建设,适于产业集群化培育的资源共享体系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资源和人才优势。同时,苏州市图书馆学会良好的组织架构和合作基础也为形成苏州地区区域资源共享联合体提供了管理体制保障。

2 苏州区域资源共享联合体服务体系

苏州区域资源共享联合体(Suzhou Electronic library,简称SZELIB)旨在集成苏州地区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独墅湖图书馆和苏州科技情报研究所等机构的馆藏书目数据、订购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机构知识库、标准、专利等资源,在此基础上整合开放获取教育资源(OER)和学术资源(OA),依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及开世览文(CASHL)文献传递系统,建成基本能满足苏州地区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需要的资源共享门户系统(见图1)。该平台通过文献中心、咨询中心、互动空间和产业信息园四大功能区,为机构和个人用户、教师和学生用户、企业和公众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检索、获取和利用服务。3苏州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与资源共享联合体服务模式

集群是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公司或机构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均以高新科技企业为主,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智力密集和研究开发上的高投入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特征。与企业分散、规模小的传统产业模式相比较,产业集群化进程中的信息服务除了具有突出的地缘优势外,还具有通过与产业高素质人才资源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的人才和知识资源优势。

“十二五”期间的苏州将进入“三区三城”建设全面实施和推进的新阶段,其中最重要的建设内容就是苏州支柱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完善。苏州产业集群化建设进程对苏州市所有信息服务机构而言,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信息产业发展难得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高校和公共图书馆及各种信息服务机构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构建面向整个苏南地区高校、企事业单位和普通公民的区域资源共享联合体,通过跨系统、多机构的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协同,为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能很好满足其需求的信息资源保障和知识服务支撑,是摆在苏州地区整个信息服务产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由于苏州市和各区县政府在产业集聚区规划中的主导作用,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较为完善,尤其是建有高投入的产业研究开发所需的大型仪器仪表和检测公共技术平台。因此,苏州产业集群化发展进程可划分为企业群聚、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和产业创新4个时期(见图2纵轴);针对各发展时期产业集群用户的信息需求,资源共享联合体分别采用信息服务、情报服务、知识服务和创新服务(见图2横轴)4种服务模式,构建以联合检索、信息推送、知识集成和战略学习为主导的服务策略,如图2所示:

4 产业集群化进程中的苏州区域资源共享联合体服务策略

4.1 基于联合检索平台,为群聚企业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在产业集群形成初期,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专业及关联企业有序群集,企业需求信息以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信息为主。而集群企业通过地理接近性、相似的产业文化及人员交流等建立了稳定和持续的关系,这为共享信息的传递与扩散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产业集群化发展进程中的区域共享联合体所面对的信息用户结构复杂,用户信息素质和需求差异很大。以高校为主体的资源共享联合体,不但需要通过门户系统所提供的各种便捷的文献提供途径,及时准确地将文献传递给用户,而且必须对企业用户需求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以丰富的资源内容和专业的人才队伍更好地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开发人员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为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资源保障。

4.2 运用Web 2.0工具,为产业集聚期科研人员提供信息推送和个性化服务

在产业集聚阶段,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企业间的产业关联度不断提高,上、下游企业的专业分工逐步清晰,集群内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明显提高,企业研究开发活动异常活跃,对学术信息和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需求持续上升。因此,信息服务工作的重点应该及时转为通过信息推送和个人文献管理系统,帮助科研人员定期更新和管理文献,以节省其研究时间。

在这一阶段,集聚区内的企业处于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获得稳定的产业和市场地位,企业需要不断开发和完善产品,提高市场份额。这期间企业所需信息以科学研究、产品、专利等最新技术和市场信息为主,包括融合了诸多Web2.0元素的联合目录(如Primo、Encore 及汇文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不但通过丰富的信息组织与揭示手段,帮助用户发现资源,还应利用个性化定制和社会网络功能,以用户熟悉和喜欢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向其推送图书馆馆藏资源。以RSS为例,它能为用户获取最新的学术信息,

为知识创造和知识利用提供全新的交流渠道。然而,用户使用网络资源的习惯、RSS可用性及使用技能要求、用户兴趣等诸多因素使RSS目前在信息订阅和推送服务中远远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既要简化RSS使用方式,还要采取多种途径对用户(尤其是科研人员)进行RSS使用技术培训,以更好地发挥RSS在信息推送和个性化服务中的作用。

4.3 以学科馆员为主体,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产业融合阶段,集群内产业链和分工协作体系逐步完善,以提升产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为导向的企业间的合作攻关、协同研究不断增强。为此,需要嵌入式的基于技术领域或技术难点的系统的知识集成和共享。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认为,图书馆收藏的只有数据,是否是信息或知识,取决于用户,……学科馆员具有将图书馆的数据转变为用户所需信息或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科馆员在产业融合阶段的知识集成和共享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知识共享受许多人为因素的制约,包括知识提供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知识分享者的参与意愿及相互信任、知识社区成员的责任感和协同能力等。产业集群内的各企业,既是战略伙伴,更是同业竞争者,集群内知识的有效共享,除了要有互信双赢的知识共享机制作为制度保障,扮演多种角色(如知识的创造者、组织者、提供者、调停者等)的学科馆员是知识集成和共享的主体,对共享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承担该项任务的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合格的学科馆员既要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也要具备全面的信息素养能力和良好的个人涵养。

4.4 以领军人才为核心,促进知识发现和产业创新

要维持产业集群长久的市场竞争优势,需要不断创新。创新的动力来自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创新的能力取决于人才素质,尤其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学科专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素质。

领军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往往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同时也是一个创新团队的组织者、领导者。而有着丰硕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的研究院所及高校资深专家、学科带头人,也是产业创新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应通过区域内学科专家研究力量的整合,着力解决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问题,巩固产业地位。信息资源共享联合体要在产业创新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门户系统,构建基于领军人才和学科专家的知识创新链,不断发现产业新的技术增长点,通过产品升级换代,抢占市场先机;营造集群内战略学习氛围,通过战略学习,让企业成功获得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技能、资质、知识以及其他卓越工作表现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

5 结语

图书馆联盟从单一的文献信息资源的系统内共享到今天的跨系统协同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其成员构成和服务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苏州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业集群化发展。在产业集群化发展进程中,企业用户的信息需求与日俱增,不断变化。为此,一些公共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过一些服务,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苏州区域资源共享联合体建设中,首先要考量的因素就是跨系统的合作资源建设和协同信息服务,希望通过产业集群化进程的不同发展阶段所提供的针对,能最终形成苏州地区信息产业集群化服务优势,更好地为苏南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上一篇:国外移动知识管理典型项目与体系结构研究 下一篇:JALIS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