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疗消耗材料市场存在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5-21 05:28:53

浅谈医疗消耗材料市场存在的几个问题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6-0162-01

【摘要】医疗消耗材料市场日益扩大,品种层出不穷,随之而来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市场有待规范,问题有待解决,为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应加强监管。

【关键词】医疗消耗材料;市场;问题

医疗消耗材料是除医疗设备以外所有的医疗器械,医院每年消耗大量的消耗材料,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消耗材料新品种层出不穷。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较多,规模不大,资金匮乏,研发能力不足,品种差距大。总的来讲,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仍是“一小、二多、三低、四落后”的格局,即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管理水平和产品技术水平低,工艺装备落后,从产品结构上看,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相当比例,人员素质偏低现象较为普遍,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也没有形成专业化生产。

在医疗器械的管理当中,相当程度地存在着重注册、轻监督,重产品的审查、轻质量体系的审查,重上市前的审查、轻上市后的监管等倾向,在这种倾向下,生产企业质量意识淡薄,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 在证照齐全、包装合格下,质量堪忧

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经营企业或医疗机构发现问题后,只是做退货处理或以后不再进货,而没有把质量信息反馈到生产企业或药监局,这种做法使医疗器械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也不利于医疗器械质量的提高和市场的规范。此种做法,不利于生产企业找到问题根源和产品的更新改进。

2 包装不合要求

外包装应有产品名称、规格、数量、厂家、批号、效期、出厂日期、注册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卫生许可证号、注册商标等;一次性医疗器械还应有灭菌合格证、消毒或灭菌日期等。可实际上往往不全,不是缺这项,就是少那项。内包装所含内容更应详细具体,准确无误,显而易见,可实际上问题多多。有的无合格证,有的无批号,有的无生产日期,有的无效期,有的内外包装上名称不一,有的同一产品、不同厂家名称不一等等,另外,位置也不统一,随心所欲,如有的产品效期怎么找不到,最后在说明书上才找到,浪费了许多时间,给工作带来不便,也为使用者增添不少麻烦。

3 一次性医疗器械管理不严

法规明确规定,使用者发现质量可疑、不合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报药监部门处理,不得自行做退货处理,可是市场上完全按章办事了吗?肯定没有,这样的后果非常严重,遗患无穷,给使用者埋下了安全隐患的种子,药监局应加强监管力度,把这种苗头扼杀在摇篮中。

4 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监管力度

植入性医疗器械是一种高风险产品,为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应加强其监督管理,保证在采购、经营、仓储、使用、售后服务等诸环节均能按规范要求管理,始终处在管理制度的监管下,有利于实施对产品的跟踪和追回。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包装应规范一些,上面标明名称、规格等,附带合格证。最后合格证贴在植入医疗器械使用登记表上,并与病历一同保存,植入性医疗器械上应印有字模烙印,以便离开包装后,易于分辨识别。

5 应规范要求进口医疗器械

进口医疗器械包装上无中文,只要求有中文的效期、批号是远远不够的,市场面对的是公众,是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修养的使用者,为确保进口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应带有中文包装、中文说明书。

6 其他

另外还有厂家的三证、发票不能保证随货同行,防伪系统也跟不上、事后服务质量差、质量信息反馈做不好,退货后返货不及时等一些问题。

我国医疗器械的监管起步较晚,具有法规滞后、监管思路和方式落后、监管生产企业要求起点低、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不同步、监管缺陷产品未起步、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意识不强等特点。监管工作将对医疗器械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为了应对入世对政府监管模式的挑战,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尽早与国际接轨,争取先发效应,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模式。

[收稿 2008-12-22]

上一篇:杂谈运气学说 下一篇:浅谈护理技术操作管理的道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