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初探

时间:2022-05-21 05:15:27

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初探

摘 要:中国民族声乐是声乐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沿袭了中国各时期的音乐元素和地域特色,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科学的演唱技术,在当代民族声乐作品中,还保持着中国民族声乐特色和风格特色的多样化,使得民族声乐作品种类繁多、百花齐放、唱法多样,在其教学中则应根据作品特点进行,本文深入论述了当代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途径和教学表现形式。

关键词:民族声乐;多元化;唱腔;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070-01

一、当代民族声乐现状剖析

民族声乐是在中国特色土壤中繁衍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吸收借鉴了中国各时期的民族音乐元素,并与地方语言相结合逐渐形成特有的演唱风格。民族声乐是由民间歌曲、小调、山歌、戏曲以及说唱逐渐发展而来的,它们对我国现代民族声乐作品意义非凡,而民族歌曲不再是乡间的小唱,而是进入到专业音乐学校中,得到更多人的喜爱与认可。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外来音乐的进入与世界文化的不断渗透,西方先进的声乐训练方法对我国的民族声乐产生了具大的影响,也带给民族声乐更多的音乐风格与文化特色。伴随着“洋为中用”的声乐演唱方法,人们意识到声乐演唱并非由一种歌声呈现,而可以用更多的表现形式与技巧来展示,一大批民族艺术作品也接踵而至,民族声乐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时期。

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纷繁的文化融合中,我们意识到保留中国特有的民族特色才是真正发扬民族声乐最好的方法与手段。人们开始探索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 多元化” ,“多元化”不仅仅表现在民族声乐作品中,在演唱方法上也存在着多元化。演唱者在塑造不同人物时,除了选择相应声部的演员外,还要注重声音的色彩、位置、音乐的风格、语言特点及不同地域作品的差异等。民族声乐在地方音乐和众多的戏曲曲艺音乐的滋养下, 不断地发展完善,在民族唱法与音乐旋律上也有新的表演形式。

二、民族声乐唱腔的多元化及教学特点

(一)民族声乐唱腔的多元化特点

语言是民族声乐的核心,结合不同声腔特点和技巧所展现出特有的唱腔表现。演唱者在展现不同地域风格的作品都要与民族语言相融合去展现民族声乐的魅力,将情感和心理活动融入到歌曲表达中去,不同的地域产生不同的语言音韵,也形成特有的行腔咬字的方法,语言的情感把握与音乐旋律的完美结合将真挚的情感表现出来,使听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进入一个充满内涵的剧情空间里,通过传达歌曲的意境美,带给听者身心上的美感享受,在技术、音色、情感三位一体的融合形成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唱腔。

(二)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特点

发展民族声乐多元化要注重优秀的声乐训练方法, 首先要吸取美声对声音能力的塑造方法, 根据人体声腔特点,使声音在符合旋律和意境的条件下, 获得最佳的艺术表现效果。而技术技巧的发挥则要根据各民族、各地域音乐的特色来决定, 灵活运用呼吸与共鸣,这是发展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技术前提和基础。 比如湖北民歌《龙船调》,这是一首湖北利川地区土家族花灯典型曲目,原名《种瓜》曲调《瓜子仁调》,《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演唱时要注重河北土家族特有的声调语言,如“正(zeng)月里是(si)新年呐,依呦喂”,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和劳动号子的形象,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说白部分的:“妹↗娃要过河(huo),是(si)哪↗个(guo)来推我嘛?”“我↗来推你嘛。”歌曲对唱的形式,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要表现好这首作品, 首先要始终气息保持运用如一, 加强腹肌及横膈膜的支撑控制力量;其二,咬字直接在鼻腔与头腔共鸣上;其三,情感做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并兼具地方特色。

三、民族声乐多元化分类

当代在民族声乐的的大家庭中产生了不同的表演形式,如新民歌、传统改良民歌及原生态民歌等,都是人们热衷追捧民族声乐表演形式。

(一)传统改良民歌是指在原有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保留和再加工的民族歌曲形式。如《山歌好比春江水》根据广西柳州的山歌《石榴青》改编、《白毛女》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改编、《康定情歌》改编与四川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及民歌大师王洛宾先生改编众多的新疆、内蒙民歌等。

(二)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而原生态唱法却是一种原始的未加工过的唱法。

(三)新我们所说民歌,其一是指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主要以西洋乐器或流行音乐旋律风格、节奏等将民歌进行重新配器或编唱,以自然坦率的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如《彩云之南》、《万物生》等。其二,近代还有一大批民族艺术歌曲的诞生,学院派民歌唱法应运而生,也丰富了民族歌曲的土壤。代表人物、宋祖英、阎维文、龚琳娜、王丽达等,代表作品《白发亲娘》、《水姑娘》、《父亲》等。

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论述其中几个部分来说明多元化形成的必然趋势, 分清民族声乐方向和特点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学习和演唱民族声乐作品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姜华敏.论民族声乐的多元化走向[J].昆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3).

[2]李佳佳.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中的字韵、声韵[J].长春:作家·下半月,2011(4).

[3]王海霞.关于民族声乐演唱多样化的分析[J].长沙: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8).

上一篇:梁廷枏杂剧的情节结构研究 下一篇:论声乐学习中主观意识与客观效果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