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内容变现”之路

时间:2022-05-21 01:32:42

网络时代的“内容变现”之路

一、引例:知乎live

2016年5月14日,网络问答社区平台“知乎”推出了一款全新实时问答体验的产品――知乎Live。这款产品创造了一个类似聊天室的场景,让分享者通过实时问答的方式,把知识一次性分享给多位用户。有意思的这个产品不仅是付费的,而且分享者还可以自己定价。

知乎从一个专注于问答式的自媒体走向了付费回答的道路,从原来依赖广告和出版周边的盈利模式,加入了内容付费的形式,对专业知识保护的同时,顺应了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热潮――内容变现。顾名思义,内容变现是将网络媒介上的信息产品,作为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推销给广大受众,也就是将内容变成“现金”。

二、内容变现

(一)背景。当下互联网时代刮起了“自媒体”风,各类信息量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信息匮乏,人们想要找到有用的信息无异于大海捞针,再加之互联网的碎片化趋势,使得人们的信息层面较为单一化、断层化。

在上述互联网信息特点和受众需求等原因的作用下,专业门户和新兴自媒体依托网络科技,开始了内容创业的道路,不同于以往宣扬的互联网信息海量化,信息的生产者个更加注重内容的质量。当下,“内容为王”不再是传统媒体的发展专利,新媒体也在信息潮流中迎来了内容为王的时代。

二、列举内容变现当下表现形式

(一)网络IP产业。指的是IP及知识产权以及拥有知识产权的内容形象或故事,包括文学、动画、电影、游戏等。根据付费的对象不同,直接通过内容盈利的模式中形成了内容付费(将内容售卖给受众)与广告(将内容售卖给广告商)两种不同的方式。

IP剧是网络剧中的大热现象,作为网络文化产物,网络IP行业与传统体系不同,它通过多媒体互动的整合传播,进行IP产业的从网络一体式发展。例如2015年热播网络剧“盗墓笔记”,本是南派三叔的大热盗墓类连载小说,后被爱奇艺买走版权拍成网络剧并以会员专享的形式实现“变现”,而后被发展成手游,从纸质传统媒体走向网络影视后又赚到移动终端,归根到底就是IP内容的花样营销。

(二)媒体电商的内容变现。这个内容变现深藏在当下的网络购物中,简单看来就是优质内容引发读者购买欲,并通过反复洗脑以及营销,使得受众从社会化媒体平台商品推广,转战到电商平台进行消费购买,经过心理机制等一系列的过程完成内容变现。

当下的部分网红经济就是这样的模式,2015年微博新晋网红艾克里里,凭借“小学生化妆大赛恶搞视频”走红,获得大量的粉丝群体,而后他录制多个化妆视频,并在其中委婉推荐化妆品(口红、粉底等),阿里淘宝的某些商家就借势为商品打上网红推荐的标签,完成网络内容变现。

(三)社群中的内容变现。社群经济是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实现受众聚集,并进行内容与意识形态的宣传,通过借助优质内容吸引大量受众,以此为基础打造富有凝聚力的社群虚拟社区,并发展线上会员与线下活动,以此达成内容变现。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每日推送罗振宇的一条语音,当然这条语音经过了高质量的编辑,内容质量有保证,并配合周五电视脱口秀节目,双媒打造,影响力不言而喻。通过高质量内容打造了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的高粘性虚拟社群,伺候罗振宇开启了会员制度,收获了大量会员与铁杆粉丝,实现了内容变现。

(四)自媒体平台的内容变现。当下自媒体平台具有深度和广度,数量多的同时也不乏高精尖,微信公众号具有巨大粉丝群体;微信公众号的“打赏”功能,便是该社会化媒介的内容变现形式。这一举动不止实现了商业利益,更为重要的是为微信公众号留住了高质内容,刺激了“意见领袖”的创作热情。

让我们回到知乎live,知乎面向中高阶层知识分子,为了优质的用户体验,大量引入广告推广必然不是明智的做法,但出于对知识的内容变现和商业收益,知乎准备采取知乎live付费问答模式,以此实现内容变现,这一做法并不“委婉”,明码标价寻求答案,受众从不会拒绝商家的“真诚”,想必知乎live会有较大的受众市场和发展空间。

三、互联网内容变现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诱惑影响用户体验、降低内容质量。在组织经济目标的驱使下,一些社会化媒介平台凭借高质量内容累积了大量受众后,便受商业利益诱惑,将受众作为获利的“筹码”,不再重视用户体验,忽视内容质量,插入大量营销广告,甚至引发受众不满,最后取关。微博人气博主“回忆专用小马甲”凭借一条名叫妞妞的萨摩狗和一只名叫端午的折耳猫,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与关注,获得极高人气。此后“回忆专用小马甲”的运营人“马建国”接了许多广告营销,最终引起部分网友反感,丧失了内容为王的优势,该微博人气大不如从前。

(二)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涉及原创保护。在这个内容即时、信息海量的互联网时代,网络的特点使得一些优质内容被不断转载,甚至是改写再利用,内容价值受到影响。就如2016年5月,爆红的一片文章《XX第一批去体验上海迪斯尼的人,据说都已经哭晕回不来了》,该文章被各大地方公众号大肆转载,并将地点改成自己所在的城市,于是出现了山东、吉林等不同地点的“哭晕游客”,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些文章内容、图片都一模一样,只是改动了地点。内容的原作者已不得而知,同质化的内容充斥着热点事件,这让受众去何处寻觅所谓的高质内容?文章的原作者的版权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三)“娱乐至死”成趋势、信息偏向性强。学者波兹曼在提出“娱乐至死”时,就已经预测了未来互联网内容的大热倾向。当下互联网虽然内容为王,但内容性质有些过于偏向娱乐,能够引起受众关注的,无非就是网络小说、网络剧、明星八卦、搞笑视频、宠物日常等娱乐大众的内容,真正有见地的时政观点、经济分析等关乎国家发展的观点却无人问津。

2016年3月疫苗事件爆发后引起了网民的轩然大波,而当日微博热搜排行榜的前几名仍是娱乐圈事件(刘诗诗吴奇隆大婚),第二日便有段子称:“你18岁她才1岁,所以单身的你关心下疫苗事件。”娱乐事件确实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内容,但不要让过度娱乐化掩盖了真正有意义的内容。

四、互联网下的内容变现应如何发展

(一)坚持内容为王理念不动摇。据前文互联网背景、受众需求以及现状问题的分析来看,内容为王是不可或缺的中心理念。只有用心写好文字,用专业化视角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受众心理与需求,顺应大势,坚持下去,何愁没有好内容,又何尝等不到内容变现的大丰收呢?

(二)把握适度原则,避免内容过剩。在这个信息成指数函数增长的信息爆炸时代,反而会对只能运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受众,增加强烈信息匮乏感。内容为王是王道,但是的信息量也要适度,“少而精”的变现效果反而大于“多而精”更大于“多且差”。

(三)加一点真诚,变现靠受众。就像知乎live的明码标价,有时摆在“明面上”的变现,更受“消费者”欢迎。与其被暗地里营销,受众更喜欢看起来一分钱一分货的“买卖”。毕竟想要获得经济利益,内容变现的主要消费者是广大网民,加一点点真诚,或许受众会增加对产品信任的同时,捎带一些与众不同的惊喜。

(四)培育专业性“内容团队”谋求更好发展。运营一个社会化媒体平台看似是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的工作,但是想打造紧跟潮流的“好品牌”,需要团队的分工与合作。在选题、写稿、改稿、、流言互动、后期变现等一系列过程,都要实现精准合作,打造“内容团队”,合力事先变现。

(五)紧跟科技潮流,变现形式也要创新。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人的延伸。”从纸媒、广播、电视、互联网,调动了受众的多个感官。当下大热VR虚拟现实技术,可谓说是调动了受众的全方位感官,但VR以技术为依托,是否在内容方面存在短板,使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将内容与科技结合,实现变现形式的创新。(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新闻系)

上一篇:平衡计分卡在高校业绩评价中应用的必要性研究 下一篇:财政转移支付法的地方分权自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