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5-20 11:40:31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最终的目标就是打造现代化的创新性人才。竞争说到底还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科技的发展又离不开人才,所以,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现在对于任何国家都是稀缺资源。因此,人才的培养工作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学校教育自然是这项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使得其朝着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这一时期孩子固有的叛逆心理。如果他们腻烦教师的严厉、呆板的教学方法,他们是不会耐住性子去学习的,只会逃得远远的,唯恐避之不及,甚至把这样做当作有个性。如此,一旦学生厌烦上课,就根本谈不上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了。换个角度来说,即便学生没有逆反心理,倘若他们只是耐着性子跟着教师的脚步亦步亦趋,这样也不可能教出有主见和创新意识的学生。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甚为重要。至于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就需要教师多下工夫,千方百计地给学生以主动权,充分尊重学生,用心去关爱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充分信任自己,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也得以顺利进行。教师要彻底转变过去那种“管制式”的教学,不只是告诫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要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去和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乐于和教师敞开心扉,遇到问题会向教师咨询,也乐于向教师阐述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教师只有自己不断突破常规模式进行创造性教学,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旦教师跳出了固守窠臼的形象,毫无疑问,其举动和情绪状态就会自然而然地感染周围的学生。也就是说,学生既可以在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消化新知识,又会不自觉地受到教师创造性活动的带动和启发,从而激发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情趣和热情。

三、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学生善于提问表明他们善于思考,说明他们已经将所学的东西消化吸收转化成自己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资源和力量了。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问,培养他们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的勇气和习惯。具体而言,教师一方面要适时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以便从中探索求异;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从变通性、流畅性和独创性三个思维角度入手,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突破常规,主张变异思维。一旦学生养成了求新求异的思维习惯,其创新意识自然而然会逐渐增加。

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语文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语文课堂教学自然无法脱离实际生活而进行。只有紧密联系生活,才能更加吸引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和相关创造性思考的兴趣。“语文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而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这一理念将会不断加以推广应用。生活是将语文和创新联系起来的桥梁,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可以将课本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灵活加以应用。反过来,学生也可以将生活中的发现“语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比如,作文能力的提升就离不开生活,注意观察生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九龙山初级中学)

上一篇:如何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下一篇:初中数学课堂中阅读教学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