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温馨情境,让数学学习更高效

时间:2022-05-20 10:54:15

创设温馨情境,让数学学习更高效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了知识传递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课堂教学环境是否愉悦和谐,影响着师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制约着教学效率能否提高。怎样使小学课堂环境愉悦和谐?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调节气氛,学生轻松学习

课堂教学应有张有弛,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集中。在教学中,由于新旧知识,以及难易程度的改变等,学生的学习往往会出现起伏的现象。教师要注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要有主次之分,层次分明,教学节奏快慢得当。要注意消除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数学时,有一道应用题: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人,到了一个车站后下车18人,上车9人,这时候车上有几人?这时学生已经有些疲劳了,课堂气氛沉闷紧张。于是我创设表演情境,降低思维起点,让学生通过表演形成表象。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进而轻松地解决了这道应用题。

二、创设情境,学生获得快慰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成功,总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即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果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获得成功,就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经常失败,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课堂作业也要考虑大多数学生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跳一跳,摘果子”的喜悦。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由于考虑到这部分学习内容较抽象,我在课堂中采用师生相互出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老师或学生出一个乘法算式,对方也出一个算式,两个算式要符合乘法分配律。一位学生出:13×47,教师出:加上13×53。接着教师出:54×760,学生出:加上54×240……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巧设问题,拨动学生心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思考。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一种调节课堂气氛的语言交流手段。教师要把握好教材,依据教材特点,构思出有情趣的问题,克服学生因问题单调枯燥而产生厌倦的心理。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首先讲一个故事:“中秋节小明爸爸买来一个大月饼,分给三个人吃,小明说我吃得最小,只吃这个月饼的1/3,妈妈吃这个月饼的2/6,爷爷吃得最多,吃这个月饼的3/9,可妈妈却说,三个人吃得一样多。小明不相信,动手一切一分,果然和妈妈说得一样。”然后我问:“同学们,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但大小却一样,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学生感到困惑,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学习热情高涨,很容易地进入了新课的教学。

四、教学民主,提倡质疑问难

如果教师平时缺乏民主和谐的教学作风,学生就可能会沉默紧张,不敢发言。在教学奇数和偶数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学习了偶数、奇数后会问:“0是是不是偶数?”这时老师千万不要用书上“0除外”这几个字来扑灭学生思维的火花,错失一个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妨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0是偶数,因为它能被2整除……”也有的学生提出反对意见。

五、形象直观,唤起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实物、绘画、电教、多媒体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这样有助于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用刀切一下萝卜,建立面的概念,再切一刀形成一个面与第一个面相交,建立棱的概念。这样切6次,帮助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这种直观教学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时,可采用实验法,分小组让学生用圆锥容器装满黄沙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新知识。

六、有趣教法,优化课堂教学

我曾看过一位老师关于《质数和合数》的课堂教学视频。师生基本上不讲话,只用手势,要求:1.必须用乘法;2.限用自然数;3.不能用“1”。接着教师写:4=?学生提出:4=3+1。教师摇头,用手指指要求。学生思考后提出4=2×2,教师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教师用同样的方式出示:6=2×3,8=2×4,9=3×3……接着教师出示3=?,学生摇头写不出,于是教师在3后写上“质数”两字。同样,2=?、5=?、7=?学生均不能按要求写出来。最后教师问了一句话:“你们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归纳小结,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这种教学方法趣味盎然,新奇独特,学生很喜欢。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愉悦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基于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下一篇:变革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