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5-20 08:52:13

浅谈语文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可见,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一、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主要表现

1 懒惰。一些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能拖则拖。布置的家庭作业,还没有做好就交上来了。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有些同学不抓紧时间做作业。总是先东张西望,看别人做作业;还有的学生明知道还有作业没做好,就先在外面玩。等到老师质问他怎么没完成作业的时候。他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接受”老师的批评。过后又忘得一干二净,下次照犯不误。还有一些学生的懒惰表现为对什么事都缺乏兴趣。上课时对举手发言缺少兴趣,懒得说;对学校里的活动不感兴趣,懒得参加;拿到借的书,往书包里一放,懒得看;让他们玩的时候,有的学生坐在座位上不动。懒得出去玩。

2 胆小。有一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在校内也不善言语。遇上什么不公平的事,他们也不敢来告诉老师,而是回家后对着家长嚎啕大哭,然后第二天由家长来学校向教师反映。这类学生的成绩往往还可以。但他们上课的时候基本上不发言,除非特别有话想说。而且内向胆小是一种性格,没有很好的方法去改变它。

3 自控能力差。根据心理学研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年龄有关系,高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达20~30分钟,中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可以达到15~25分钟,但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其实这也难怪。现在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已是一种强压在他们身上的负担,而不是他们自己想要学习。没有学习的动力,缺乏目的性。当然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了。而且现在的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媒体比我们小时候多得多,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新相对较慢,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是让学生“提不起兴趣”。上课时自然会“开小差”了。

4 作业敷衍了事。这一方面和学生的作业量大有关系,学生的语文作业本有好几本。都是需要写大量字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导致了对作业不感兴趣,当然不会认真地把字写好了。还有的学生做作业的时间没抓紧,后来来不及了就写得很快。还有一些学生似乎天生写不好字,对字的结构的领悟能力较差。或者审美能力不强。看不到自己的字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写字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语文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内容

1 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探求新知识的前奏,能为学好新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的预习,往往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2 朗读课文的习惯。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而语感的获得。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读”才能完成。在朗读过程中,要把形象和情感融合在一起,只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够更好地体味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及语言的美。读书的声音也有讲究,要么大声朗读,要么轻声吟读。平平淡淡的、漫不经心的读书习惯不可取。

3 勤于思考、质疑问难的习惯。古人说得好“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时要多想、勤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对待学问必须要有一种怀疑精神。不要“人云亦云”。一味盲从轻信。学习贵在有独立的见解。如果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老师不同,可查出依据来跟老师或同学们展开讨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文章和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又可以促进教学相长。

4 勤读书、勤作文的习惯。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写好作文,必须从平时抓起,在多读书的同时。还要多练笔。养成写日记、做摘记、写短评和随笔及读书心得的良好习惯。只有多写多练。坚持不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5 写好字、说好话的习惯。写一手工整规范的汉字。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平时写字要工整、规范、美观大方。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说话要力求做到简洁、流畅、得体。有条理。

6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的过程就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处理信息、再造信息的过程,古人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读书时,要用各种符号在书上圈圈点点、勾勾画画。精彩的语句下面画上波浪线或着重号,怀疑不解之处打上问号。有同感的地方不妨写上几句,等等。读完一篇好文章后,还可以写出读后感和读书心得。

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 强调作用。教师要讲清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

2 明确目标。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巨大的导向性和动力性。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过程就是语文学习习惯与语文特性相融合的过程。并在学习中,努力克服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 要求具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定要有具体要求。首先,这几种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都要具备,缺一不可。其次学生要针对自己的实情来确定一种或几种自己欠缺或不足的习惯来着力培养。第三每一习惯中又都有度的不同差异,学生因人而定。第四学生要有一个具体可行的达标计划。

4 严格督导。习惯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时务必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从一招一式人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开始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出现偏差及时给予指导。直到行为方式固定化。

5 坚持不懈。习惯的培养犹如逆水行舟,所以培养习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否则良好的习惯之舟就会搁浅,甚至倒退。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格。可见,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而且将使人终生受益。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浅析 下一篇:谈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