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控中绩效管理的短板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5-20 01:48:06

单位内控中绩效管理的短板分析及对策

摘要: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点环节,也是制定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在新形势下,单位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应其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让绩效管理既能够提高单位的内部控制,又能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本文围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绩效管理的短板分析,探讨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02

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引领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以及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是单位内部控制和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很多单位受内部控制理念或管理模式的影响,漠视绩效管理,从而难以发掘单位职工的潜力,缺乏内动力和软实力,导致单位的内部控制和自身建设受到影响。为此,本文立足于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在分析当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短板的基础上,探讨了应对策略。

一、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短板分析

(一)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混为一谈

当前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就是简单的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两者混为一谈,让绩效考核成为对单位员工进行约束与控制的手段,在考核中屡次不合格者将面临被辞退,员工往往面对绩效考核时充满压力,这使得绩效管理的意义与目标发生改变。综合来说,绩效管理是借助绩效考核这一环节来完成的,它通过对个人或者组织绩效的正确评估,通过有效激励,使员工和单位的整体绩效得到持续提升,绩效考核仅是实施绩效管理的方法与手段,但并不代表绩效管理的全部,不应将绩效管理局限于绩效考核这个环节中,成为绩效工资与奖金发放的依据,甚至作为涨工资的唯一标准。

(二)重指标、轻过程,忽视绩效考核中主观因素的作用

很多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中非常“依赖”定量指标,量化指标在确保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客观性等方面的确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并不代表考核结果的公平与公正一定以定量指标为依据。管理者如果全部量化考核指标,说明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并未能作出正确评价,由此,则也失去了绩效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此外,很多管理者也易于将绩效考核“演绎”成为绩效统计,忽略考核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某单位的考核指标中有一项内容为“培训完成的及时率”,这项考核指标一般都会完成,但实际上,要完成这项指标却往往以降低工作质量为代价,如本来并不具备培训条件,但单位却为了完成指标而先进行培训,使培训效果以及培训的必要性遭受质疑。综合来说,定量指标在绩效考核中存在短板,恰恰是过程指标可以弥补的,反之,如果用太过复杂的定量指标和数据统计方法,一旦操作不当,也能降低绩效管理的效率。

(三)绩效管理的方法不科学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效率,绩效管理目标要与单位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因此,绩效管理目标应定性为准确评估员工绩效,并督促员工努力提高个人绩效,从而实现单位目标。然而,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不能准确反映员工的绩效情况,尤其是单位的整体业绩,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性质的公益机构,因此整体业绩很难定量,定性判断的科学性也很难确定。同时,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的人才评定目标定位过于笼统和空泛,不能切中要害,导致绩效管理效率低下。此外,绩效管理的工作重点应放在调查、研究和分析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层面,制定行之有效的绩效方案,并收集反馈信息,对绩效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方面。然而,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精力都放在统计、填表、计算、平均、排序上,而没有进行有重大意义的绩效分析,从而导致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工作重点的把握。

二、提高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关系到了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成效,在实践中,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既要确保整体,又要兼顾部门、岗位乃至个人。综合来说,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应多措并举,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实施绩效评价。

其一,以“4E”绩效评估理论引导职工进行自我评价。传统的自我评价是写书面材料,让职工对自己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但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暴露了很大的问题,如自视过高、不能反映真实工作状况等等。对此,事业单位可运用“4E”绩效评估理论,在职工的自我评价中加入新的元素,其中包括阶段内综合能力的提升、产出效益和创造价值的真实数据等待,从而得到真实的评价结果。

其二,多元对比评价指标的确立。多元对比评价指标源于绩效学中的排列u估法和对比评估法,在实践中,“多元”的构成主要包括阶段内个人的工作表现、同岗位其他职工的工作表现和预期目标。其中,预期目标是在个人长期工作历史记录的基础上确立的。将三个目标进行对比,综合个人能力和潜力,量化各方面数据,得出平均值,并以此为依据确立绩效评估指标。

其三,优化欧德伟法,将综合评分与档案进行有机整合。欧德伟绩效考核法是现代绩效考核理论中的一个分支,优化后的欧德伟法将评价周期由原来的6个月缩短为1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在固定时间内,将职工的行为表现记录备案,期末进行综合评分;同时确立一个区分优劣的分数值,评分后低于分数值的予以警告、处罚或辞退,反之则予以奖励。

(二)优化绩效管理流程

明确和优化绩效管理流程是事业单位提高绩效管理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单位的绩效管理流程应包含三个部分。一是记录职工的行为表现。绩效部门定期记录职工的工作行为,对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取得成绩、创新工作的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等纳入考评范围,将职工的行为表现记录下来,定期开展业绩总结,并制作成档案。二是定期为职工布置硬性工作任务,布置硬性任务的主旨并非是观察职工的问题解决能力,重点考评职工完成任务的过程,最后对职工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纳入绩效管理体系。三是采用标准作业法,在制定绩效指标的前提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向职工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考评职工在工作中所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单位的制度标准,是否能够严格遵守公职人员行为准则。

(三)优化奖金分配制度

奖金分配是绩效管理中的重点环节,综合来说,事业单位奖金分配制度中包含了三项内容。其一,制定“有效工时制”绩效考核指标。在指标体系制定的过程中,单位可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指标并确立实施原则。如结合目标管理方法的相关理论建立各科室有效工时计算标准的“量化”考评体系,并结合地方质控标准组成“质控”考评体系,从而形成“量”与“质”相结合的双保障。其二,以细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为参照,确保“有效工时制”分配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全程对单位职工的行为产生影响。在实践中,要注重如何让职工将工作达标形成习惯,而不是短期内为应对考核而进行的刻意表现;当“有效工时制”分配方案实施一个阶段后事业单位需进行工作环境分析,评价“有效工时制”的影响,并以此来评价该方案的有效性或低效性,以备随时调整方案内容,改进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三,制定科学的绩效奖金计量方法。科学的绩效工资计量方法需要适当强化基础性工作的作用,以职工的基本素质为依据,结合“有效工时制”分配方案实施后的最终数据,实行高素质与高奖励的分配办法。在现行奖励性工资的基础上,将新的基础性奖金计量办法与奖励性工资计量办法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加强职工的竞争意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绩效管理关系到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从服务的角度来看,更关系到了单位的公共服务质量。因此,全面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加强绩效管理力度,使绩效管理成为推进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单位在当前需面对的重要任务。总之,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事业单位应以严谨的态度、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这项工作,不断更新理念,创新绩效管理方法,从而使其更好的为实施单位内部控制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陈玉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相关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108-109.

[2]任t梅.关于绩效管理中全员理财与内控建设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2(7):49-50.

[3]宋梅.内控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2):9-9.

[4]海巍.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探究[J].财经界,2017(2).

[5]张英慧.内部控制体系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7):20-21.

上一篇:供应链模式下TJBG公司的库存优化管理 下一篇:促进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