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教学节奏慢下来

时间:2022-05-20 12:02:52

把语文教学节奏慢下来

为实现新课改目标,真正使语文教学取得实效,许多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做了大量的探索,收到一定成效。但细观语文教学过程,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表现出“高密度、高容量、高节奏”的形态,语文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笔者就此问题从几个方面作一分析。

一、渐趋加快的语文课堂教学节奏

目前,快节奏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教育也烙上了快餐文化的印记:初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被压缩到两年半甚至两年,“初二初三化”“高二高三化”也频频出现在许多学校的经验报告中。放眼我们的课堂教学,普遍呈现出“高密度、高容量、高节奏”的特点。在一些课堂上,师生问答,火急火燎,大多数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老师就把答案匆匆出示;过渡衔接,快马加鞭,教师总是争分夺秒抢时间,赶进度。再加之多媒体视频等的快速切换,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样的课堂,一环接一环,看似环环相扣,实际上是为快而快,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如此“蜻蜓点水”式的课堂,一味求“快”速度,看似提高了效率,实际上却是在做夹生饭,半生不熟。冷静地看,当前的教学的快节奏,透视出教育人普遍浮躁的心态,是教育行为功利化的表现。其结果要么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么似走马观花,不得要领。这样的“开快车”,教师累得要命,学生苦于应付,实质上违背了教学规律,说到底是对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生命个体的漠视。

二、快与慢的辩证关系

快与慢,是一对辩证关系。我们的课堂追求的绝不是消极的慢与机械的等待!有些人会认为,慢下来,会降低教学效率。但如果慢是为了素质发展,它就是快的,就是高效的。表面上,似乎节奏慢了,其实,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了,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感受、品味、涵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体悟其背后丰富的人文内涵。放慢脚步,我们还可以引领孩子打开社会这本巨大的语文教科书,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进入一个活生生的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这样的慢,是多么有价值啊!语文教学放慢脚步、放缓节奏绝不是拖拉怠慢,停滞不前,陷入“高耗低效”的泥潭,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正相反,我们所追求的是符合学生实际的“慢”,是符合教学客观规律的“慢”,是为了抵达快的“慢”,是为了提高效率的“慢”!一句话,放慢语文教学的脚步就是从实际出发,向语文学习的规律靠拢!是为了追求语文教学速度与质量的统一。

三、放慢教学节奏刻不容缓

1.把课堂教学慢下来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人为本,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无疑,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课堂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场所。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推行“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叶澜老师说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关注‘人’的发展的课堂。”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因此,课堂是一个“思维场”,它应当有利于学生智慧的形成与发展;课堂是一个“情感场”,它应当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以陶冶与美化;课堂是一个“生活场”,它应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思辨的课堂”、“情感的课堂”、“生活化的课堂”才是生命化的课堂,才是关注“人”的发展的课堂。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活动的体验,是断断着急不起来的,非要慢工出细活不可。

2.把课堂教学慢下来是教师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学是师生接触、交流、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心灵世界。这一切,非慢不可能达到。

把课堂教学慢下来培养了教师的耐心和智慧。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为学生铺设成长的阶梯。学生犯错了,教师要理解,而且教师要懂得“错误”正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契机或者资源,它能有效帮助教师取得教育的成功。学习过程中出现认知偏差在所难免,教师的耐心,使得教育过程拉长,加大了师生接触的空间,这是有利于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因为教育应该是学生将教师的教育引导内化的过程,它需要时间作为保证,不是一蹴而就的。把课堂教学慢下来,保证了学生“内化”的时间。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味只让学生汲取知识,而没有时间充分消化知识,那学生所学的内容只能是知识的单体和元素,不能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系统和能力结构中去。同时“疾风骤雨”式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处理,教师根本没有考虑学生改正错误的心理感受和效果,其作用当然可想而知了。这样的教育不但对学生起不到多大作用,而且教师在处理的过程中也谈不上运用教育智慧,如此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不到任何作用。

把课堂教学慢下来,需要教师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教材,精选内容。长期坚持,教师的基本功厚实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自然加快了。

3.把课堂教学慢下来是中国国情的需要

放慢语文教学的脚步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在中国特色的大班额、特大班额、甚至是超大班额下,学生学业基础参差不齐,在情感态度、学习习惯、学习需求、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教学进度的“齐步走”、目标要求的“一刀切”、学生评价的“标准化”无视学生个体的差异,使得“吃不饱”、“吃不好”、“吃不了”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果再一味追求“高效率”、“快节奏”,课堂教学不顾实际“开快车”,必然导致中下层的学生集体掉队,最终影响整个班级团队。要想最大化地照顾到更多的学生,取得大面积的丰收,语文教学必须把节奏慢下来。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认真地分析班中每一个学生的学情,制订符合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案,从容地实施课堂教学,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

另一方面,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语文素养的培养更是一个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积累渐悟的过程,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需长期修习才行。故而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潜下心来,放宽视野,循序渐进。让语文教师去功利化的教学成就学生大气儒雅、平和淡定的心态,养就学生开阔深邃、丰富厚重的文化视野。

四、放慢语文教学节奏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

1.放慢教学节奏需要教师平和的教育心态

正如张文质先生说的:“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地盼望成果,盼望能够立竿见影,缺乏期待和从容。”张先生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教程,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教育的变化是一个缓慢的、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它需要从容、悠闲、优雅的姿态与心态的呼唤。这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期待应该抱一种美好的心态,如同寒冬里等待春暖花开一般。教师千万不要心急,不要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更不要担心书上的知识不够学,担心学生学不够。我们的教学节奏要慢,教学环节要精。追赶教学进度,扩大课堂容量,要以学生能接受、有收获为前提。厚积才能薄发,大器必须晚成。如果一味地追求“多、快、好”,则欲速不达,事与愿违。如果教师调整好心态,把课堂教学慢下来,力求在慢中求深,在深中求精,在精中求效,每节课上学生都能有所动,动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

2.放慢教学节奏需要教师学会取舍教学内容

我们常常把教学节奏与课堂容量挂钩起来,甚至是对等起来。有人担心放慢教学节奏会减少课堂容量。其实,这个矛盾很好解决:把原来课堂的低效和无用去掉就行。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根据学情实际,精心研究教材,精心取舍教学内容,精心架构教学过程。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弄懂本学段、本年级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什么?语文素养有哪些?通过本阶段的学习,要达成哪些目标?要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教材用教材,精选出教材中核心的、基础的内容,加以分步骤地落实。在具体备课中,要弄明白哪些地方该重点教,哪些地方可以点到为止,哪些问题是学生中的个别问题,哪些问题是学生中的普遍问题。只有这样,对学生、对课标、对教材了然于胸,才能突出重点,淡化枝节,裁剪得法,对课堂进行有效设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懂了的教师还在教,学生不懂的教师一带而过的现象发生。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不是对所有教材内容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3.放慢教学节奏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方法

放慢教学节奏,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方法,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并以此形成思维榜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语文教学方法具有多层次的涵义,狭义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广义的语文教学方法如读议讲授法、单元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导学教学法等。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方法的相对性原理,对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既不一哄而起,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要仅凭一时的热情冲动,随便“拿来”或任意创新,而应该在深思熟虑、反复验证摸索之后,慎重选择出既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当下教学实际,又能体现自己特长、风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后进行优化组合,科学搭配使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找到最合适的方法,我们才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文质主编.慢教育(第一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的误区与归途 下一篇:人教版《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