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使学生既“乐学”又“会学”

时间:2022-05-20 11:28:22

【前言】浅谈如何使学生既“乐学”又“会学”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你看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不管遇到多少困难,他们都能想方设法获胜,那种执着劲,使我想到学习,为什么不能把学习活动列入学生“玩”的范畴呢?于是我巧用争强好胜的心理,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学习竞赛,使他们在乐中求智,趣中探索。根据班级情况我把...

浅谈如何使学生既“乐学”又“会学”

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对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觉得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有一种可怕的厌学倾向。当然,这种倾向的原因也不仅仅在于社会和家庭,学校的具体教学也有使学生厌学的因素。

我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上存在的一些弊病,进行了一些探索。我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且“会学”。

一、如何才能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

首先我们教师是要从思想上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明确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要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研究儿童心理,尽力满足学生的兴趣,把学习变成娱乐,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玩,玩中学,改变原课堂的劳动性质,从而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1.巧用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你看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不管遇到多少困难,他们都能想方设法获胜,那种执着劲,使我想到学习,为什么不能把学习活动列入学生“玩”的范畴呢?于是我巧用争强好胜的心理,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学习竞赛,使他们在乐中求智,趣中探索。根据班级情况我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等级,让他们同等级比赛。升级比赛,比赛包括:上课精力是否集中;发言是否踊跃;讨论是否积极,是否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每天的作业是否保质保量地完成。每天同桌互查,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小老师,每周评比一次次优秀作业,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潮,以往上课溜号,搞小动作的,不积极发言的学生,几乎不见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设身处地,激愿

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先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当读到:有一家报纸轻蔑地说:“能在此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这句话时,我启发学生:同学们,设身处地想想当时的情形吧,作为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听到这样的一句话时,会有什么感触呢?再想想当时帝国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的领土上如此猖狂?然后学生自由谈,有的说:“是因为我们国家穷。”有的说:“是因为我们的科学技术落后,人家瞧不起。”于是,我就势激感:“同学们说得对,在鸦片战争以后,洋鬼子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但是坚强的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摘掉了这顶臭帽子。在亚运会扬眉吐气,让世人瞩目。我国的科学技术已迈向世界顶端。同学们联系课文想一想;詹天佑在当时困难重重的情形下,毅然接受了任务,而且力尽艰辛提前完成了任务。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学生有的说:“他有强烈的爱国之心”,有的说:“他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于是,存在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祖国跨入世界先进的行列之中。此时,激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进而产生动力,纷纷表示要发愤读书。

3.激发想象,调动兴趣

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首先让学生听范读,闭目静想,进入情境,让学生排除一切干扰,把课文叙述四季景色浮现出来,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在学生据意浮现画面时又运用平时积累的表象及时去充实,这样一来,想象就可以补充课文文字的有限性,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相对地深刻,然后再按四季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样学生进入了情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如何才能把学会变成会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的。学生求学的愿望有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上下功夫。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体现不出教师教学生学的味道,而是以教师的认识结果取代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放弃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原则。正象叶圣陶先生批评的那样:“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学生只处于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举手答个问题,也不是配角罢了,这在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呢,可能是很不好的。”叶老的批评非常深刻中肯。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努力使课堂从“教堂”变为“学堂”,让学生会学。

1.学会识字方法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就应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每当学习生字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通过音节认读字音,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字形,抓住结构特点,总结记忆方法,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学会了生字,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识字方法,形成了能力。相反如果什么都由教师包办代替,教一个字,认一个字,记一个字,那么学生就变成了被动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不是学生积极动脑的结果,显然是事倍功半。

2.追根问底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疑难问题,我引导他们用追根问底的方法去解决。如在预习《冬眠》一课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一步步设疑:哪些动物冬眠?属于哪一类?(冷血,变温)什么是冷血动物?什么是变温动物?暗示了线索,当冷血动物的解释中出现了变温动物,那什么叫变温动物呢?此时便采取“追击”的方式,让学生再去查阅什么叫变温动物,这样一系列的疑问就得到了解答。

上一篇:构建和谐课堂促进情感态度发展 下一篇:《角的度量》实践探索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