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时间:2022-05-19 10:15:37

近20年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摘要]以CNKI(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平台所收录的文献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1990―2009年我国有关信息资源配置的330篇论文进行统计,对其发表年代分布、期刊分布、核心著者及著者单位、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关键词频次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结合关键词频次和相关论文及著作的内容,对研究热点进行分析,旨在对近20年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概要性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资源配置研究现状文献计量分析

[分类号]G203

1 引言

美国哈佛大学的奥廷格(Oettinger A G)于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以“创建有用知识”为目标的“信息资源政策项目(Program 0n Information Resources Policy,PIRP)”,并且在该项目的研究报告中正式使用了“信息资源”的称谓。信息资源是当代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其效用(使用价值)表现在:既可以作为经济活动的投入要素;又可以寓于经济行为者的管理和决策活动之中,提高管理和决策工作的效率。信息资源配置是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是伴随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信息资源配置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关键,其本质是对信息资源效用的配置。信息资源配置的研究日益引起诸多学者和专家的重视。

国外对信息资源配置的研究大多是在传统资源配置研究基础上的拓展,早期主要倾向于从经济学角度入手,结合一般均衡理论,探讨信息福利带来的社会福利优化,并格外重视以政府为代表的非市场组织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研究对象方面,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逐渐成为研究的主要目标,例如,金格马(Kingma B R)曾对图书和期刊市场均衡、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的联合收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认为,图书、期刊、报纸、数据库等都是稀缺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取决于使用水平、成本以及顾客等待文献发送的机会成本。此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革新和在信息资源领域的应用,以及信息不对称环境,也是国外研究信息资源配置问题时所关注的。例如,约哈利(Johari R)等人在研究如何应用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来实现信息资源效用最大化时,引入了对价格机制的思考,通过分析拥塞价格、边际成本等因素,建立纳什均衡。约哈利还指出了网络信息资源价格机制设计的两个重要目标,并通过展示和选择规模可变的资源配置机制,试图缩小人们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信息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但依然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著作。本文拟对过去20年来关于信息资源配置的论文和著作进行分析,以期从不同角度回答以下问题:我国信息资源配置领域文献数量的增长趋势如何;该领域的期刊分布状况如何;该领域的核心著者有哪些;全国不同地区信息资源配置研究的分布状况如何;该领域研究论文中基金项目所占比重;该领域的关键词频次情况;该领域研究热点有哪些。

2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统计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文献的特征。本文考查以下特征以及文献的内容:

2.1文献年代

通过年代分布情况计量可以系统地反映该学科领域产生、发展与成熟的过程,有助于了解和把握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发展趋势。

2.2来源期刊

对发表信息资源配置相关论文的期刊的载文量、载文比例以及期刊数量与发文篇数的对应关系分别予以统计分析,便于了解、关注、确定研究信息资源配置的核心期刊、所属学科以及学科融合状况。

2.3论文作者

对发表信息资源配置相关论文的作者进行统计,包括统计作者的出现频次、发文所占比例、合著率,以及第一作者来源单位,以此来确定信息资源配置研究的核心作者和主要研究机构。

2.4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既有国家级别的,也有省部级别的。国家级别基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别基金主要指省级和部级的基金资助项目。通过对基金项目的统计,可以客观地反映该研究领域所获得的资金支持和重视程度。

2.5中文关键词

关键词是具有情报特性的词汇。由于学术论文中的关键词不重复出现,因此一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等于附有该关键词的学术论文数。研究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可以有效地判断研究内容的集中性与分散性,揭示研究成果的总体内容特征和研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发展方向等。

2.6文献内容

在关键词频次统计分析基础之上,结合该领域论文和相关著作的内容,总结信息资源配置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认为,这个层面的内容分析是对前面计量分析的有力深化和拓展。

3 数据搜集

笔者采用清华同方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作为数据来源,截至2009年9月,以“信息资源”为“题名”,以1990―2009年为时间范围,对CNKI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三个数据库进行跨库检索,共检索到15215条记录,以“配置”为“题名”在结果中进行再次检索,共得到337条记录。其中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有318条记录,源于“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有15条记录,源于“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有4条记录。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之上,剔除了内容相关度不大的文章,最后选取了330篇相关文献(期刊论文311篇,占94.2%;学位论文19篇,占5.8%),作为计量分析的原始数据。

4 文献计量分析

4.1年代分析

近20年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研究年代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信息资源配置领域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从1994年开始出现了相关研究论文。可以大致分出三个阶段:1990―1999年是起始阶段,论文量占10%;2000―2004年是平稳发展期,论文量占25%;2005―2009年是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总体呈现明显上升的态势,这期间的文献发表量明显大于前两个时期,占总论文量的65%。在数据搜集时,由于当时CNKI的最新文献截止时间为2009年9月,所以笔者的数据没能包括2009年10―12月份的文献。尽管如此,从图2仍不难看出,第三个阶段的发文呈上升态势。

4.2论文期刊分布分析

本次统计的330篇论文中,排除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有311篇期刊论文,不计重复出现的期刊,分布在138种期刊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有151篇于核心期刊,这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信息资

源配置研究的论文质量较高。另外,信息资源配置研究论文既呈现出集中分布于几种核心期刊(主要是图书馆、情报学期刊)的态势,又呈现出广泛分布于多种类型期刊(如大学学报、经济管理类、信息科技类等)的现象。

发表篇数最多的两种期刊是《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均载有18篇论文(累计发表量合计占总文献量的11.6%),这两种期刊虽不是最早关注信息资源配置研究的期刊,但也是较早关注该主题研究的期刊,前者于1997年开始发表相关论文,后者于1998年开始该主题论文的发表。另外,虽然有101种期刊发文量仅为1篇,但累积发文比达32.5%。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期刊开始关注信息资源配置的研究,这从某个方面表明信息资源配置研究呈现出多学科的态势。

4.3论文作者分析

若只统计第一作者(不计重复出现),共有274人参与。包括第二、第三作者在内,参与的作者共有395人。对这330篇论文的395名作者进行统计,出现8次的有2人(周毅、马海群);出现7次的有1人(查先进);出现6次的有1人(周丽霞);出现5次的有2人(沈波、靖继鹏);出现4次的有1人(沈光宝);出现3次的有7人(陈永生、张向先、孙瑞英、赵筱媛、娄策群、陈明红、李冰);出现2次的有36人;出现1次的有345人。仅发表过1篇文献的有345人,占总人数的87.34%。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发文较多的7个作者是周毅、马海群、查先进、周丽霞、沈波、靖继鹏、沈光宝,共发文43篇,即占总数2%的作者发表了占总文献量13%的论文,这表明这7个人属于信息资源配置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

在著者合作方面,2人合著论文数93篇,合著率为28.2%;3人合著有27篇,合著率为8.2%;5人合著有1篇,合著率为0.3%,独撰有209篇,占论文总数的63.3%。从这些数据上看,合著尤其是两人以上的合著研究所占比例明显偏小。信息资源配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将涉及大量数据的搜集,这远非一个研究者能够独立胜任的工作,所以笔者认为合作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趋势,同时笔者也希望,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应积极鼓励合作研究,从而推动信息资源配置研究在纵向和横向上得到更深与更广的发展。

4.4作者单位分析

若只考虑第一作者的来源单位,合并重复出现的情况(如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均被归并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共有213个来源单位。发文量为1篇的有187个单位,占总数的87.8%;发文量为2篇的有14个单位,占总数的6.6%;发文量为3篇的有2个单位(咸宁学院图书馆、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占总数的0.9%;发文量为4篇的有2个单位(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广东药学院图书馆),占总数的0.9%;发文量为5篇的有2个单位(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占总数的0.9%;发文量为6篇的有1个单位(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占总数的0.5%;发文量为7篇的有1个单位(苏州大学),占总数的0.5%;发文量为9篇的有2个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占总数的0.9%;发文量为12篇的有1个单位(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占0.5%;发文量为26篇的有1个单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占0.5%。这些单位地域分布广泛,呈不均衡状况。在已知著者地址的研究论文中,湖北、黑龙江、广东、北京等地遥遥领先。湖北之所以排在第一,主要是因为武汉大学拥有图书馆、情报和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在信息资源管理研究领域占重要地位。

4.5基金项目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根据国家基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撰写的论文(不包括学位论文)共有29篇。此外,有30篇论文获省部级基金项目资助。应该说,基金资助研究所占比例还是较小的。信息资源配置涉及政府、企业、用户等,其研究是信息资源增值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希望未来该主题的研究能有机会获得更多基金的资助,从而推动信息资源配置研究和实践。

4.6关键词频次分析

统计这330篇文献的关键词出现频次,不计算重复共有401个关键词,频次为l的有297个关键词,出现频次大于等于2次的有104个关键词。其中,频次等于2次的有50个关键词,频次为3的关键词有14个,频次为4的关键词有16个,出现5次的有5个,出现6次的4个,出现7次的3个,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网络环境(8次)、网络信息资源(9次)、网络(9次)、效率(10次)、网络信息资源配置(11次)、图书馆(12次)、高校图书馆(26次)、优化配置(27次)、配置(35次)、信息资源配置(52次)、资源配置(69次)、信息资源(115次)。

4.7研究热点分析

在以上关键词频次统计分析基础之上,结合所选取论文的内容以及该领域的相关著作,笔者综合总结归纳出近20年来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4.7.1

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通过“信息资源”、“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评价”、“配置机制”、“配置原则”等关键词的使用频次,可看出国内对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其内涵、原则、内容、机制、效率及其评价等方面的讨论上。

在内涵上,主要有两种理解:广义和狭义、宏观和微观。广义的信息资源配置,是指将有用的信息及与信息活动有关的信息设施、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资源在数量、时间、空间范围内进行匹配、流动和重组;狭义的信息资源配置,仅指有用信息的配置。宏观角度的信息资源配置是指合理安排投入与产出的总量,使其在数量和结构上能够满足社会经济效率最大化的要求;从微观角度分析,信息资源配置仅仅是对一定的信息资源在空间、时间、数量三个维度上的布局与组织管理。

在配置原则上,多数学者认为,信息资源配置需符合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公平原则以及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此外,还有学者提出系统完备原则、合作共享原则、集成配置原则等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

在配置内容方面,时间矢量配置、空间矢量配置和品种类型配置三个方面的划分是多数学者认同的。也有人认为信息资源配置内容应该包括信息主体资源配置、信息本体资源配置、信息表体资源配置。也就是从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这三方面来配置信息资源。

在配置机制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①市场配置机制,即市场通过价格杠杆自动组织信息的生产和消费;②政府配置机制,即政府利用政策、法律、税收工具,通过直接投资和财政补贴来调整信息产出;③产权配置机制,即通过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直接形成信息

资源配置状况、驱动信息资源配置状态、改变或影响对信息资源配置的调节。

在配置效率及其评价上,“帕累托最优”是目前公认的衡量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和调控依据。用福利经济学观点来解释,“帕累托最优”实际上是指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帕累托有效为评价一个经济制度的效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标准。

4.7.2信息资源配置的制度与模型研究虽然“制度”和“模型”两个关键词在关键词统计中仅各出现了2次,但与之联系紧密的一系列关键词,如“信息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政府干预”、“公共物品”、“市场失灵”、“市场化”、“政府调控”、“开发利用”、“宏观调控”、“配置制度”、“政府决策”、“政策体系”、“公共政策”、“数据包络分析”、“配置模型”、“DES模型”等在论文和著作中广泛出现。例如,周毅在其论文中专门阐述了信息资源的政策与法规调控;查先进等对信息资源配置的制度框架做了较为详细地阐述,根据信息资源配置活动的层次将信息资源配置制度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结合不同层次的配置需要提出了不同的配置制度,构建了一个信息资源配置制度框架。沈波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可见,信息资源配置的制度与模型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

4.7.3信息资源配置的应用研究在应用方面,研究者大多集中于研究高校图书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这三个领域。特别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配置成为研究热点,“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均是高频词汇。“企业信息资源”、“公共信息资源”虽不是高频词汇,但却在相关信息资源配置的论文和著作中提及。例如,沈波等人通过探索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组织变革和企业绩效的关系来深入分析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夏义垄分析了公共信息资源市场配置的动力结构,认为政府信息资源配置的种种矛盾以及社会信息化实践等诸多因素是市场介入的重要推动力量。由关键词频次统计,仅以“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为关键词就出现了11次,此外,与之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网络”等也是高频关键词,可以看出,网络为信息资源配置的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形成了相应的研究热点。

5 结语

通过文献计量研究,笔者回答了引言中提出的问题,探讨了我国信息资源配置领域文献数量的增长趋势、期刊分布状况、核心著者、作者单位、基金项目所占比重、关键词频次,并结合关键词频次和相关论文及著作的内容,总结分析了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研究的热点问题。

通过以上计量分析,大致可以看出近20年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研究领域的现状。国内对信息资源配置的研究,基本上延续着国外的研究思路。特别强调从情报学、信息管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角度切入信息资源配置问题。我国在信息资源配置领域已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从文献年代分布来看,该领域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平稳。从文献来源来看,该领域的论文还较分散,311篇期刊论文分布在138种期刊上。多数期刊没有该领域的研究专栏,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从作者来看,核心作者较少,核心研究队伍有待进一步扩大。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几个热点问题上,并更多表现为配置主体视角下的研究,很少关注用户眼里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而信息资源用户是信息资源效用的直接体验者,如何通过研究展现用户眼里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并解决问题应该成为未来信息资源配置研究的主要内容。

上一篇:《五百家注昌黎文集》的文献学价值及其在韩集... 下一篇:语义Web环境下的搜索引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