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时间:2022-05-19 05:00:21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的内容不断转化为适合学生学的内容,使教与学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一、改变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看成接收知识的容器,注重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教师是主演学生是观众,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的表演过程,忽视了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是认知的主导。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领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学后讲,从讲中得到提高。"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式、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及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 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如在讲授《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中的"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小组扮演官员、商人、学生、宾馆服务员,先行让各小组成员进行商讨,而后由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分别发言,从不同的角度说出西双版纳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哪些带动作用。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于对知识的好奇和需要。这种好奇和需要不是天然形成的,而要靠教师不懈的培养,教师要从多渠道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可变换不同的方式,直接导入、视频导入等。又如把知识点的识记变为顺口溜,《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节可概括为"56个民族56枝花,汉壮满回是一家,汉族分布东中部,少数民族聚居边疆地,大杂居小聚居 ,民族平等国家制。"这样在抓住知识点的同时,用顺口溜的形式加以概括总结,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环境中巩固了所学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地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地图、图表、示意图、漫画等,丰富的地图资源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得力助手,恰当的运用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将会使教材变得简明易懂,便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地图资源,教会学生如何来运用教材中的图文资源。如在讲授中国地理《地势与地形》一节中的"山区面积广大"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出相关的思考题:1、通过读图2.8对比分析我国五种地形的特征各有什么不同?各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有多少?2、结合我们当地的地形和教材图2.9对比分析山区的优势和不足?3、观察思考图2.10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山区的自然灾害,并说出在开发山区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教材图片,可以分析出我国五种常态地形的特征,明白我们本地处在平原地带,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之外还有一些其它地形的存在,激发了学生求知我们生活环境以外的地形特征的欲望。对比我们本地与山区的交通使学生明白山区交通的困难,理解了古诗描述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交通局面,增强了学生为国家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图片引导学生先观察再对比,从观察对比中认识到山区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种类及相关的治理措施。并探究出如何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在开发山区的过程中要做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地图,从图像上获取信息,减少了教师不必要的讲述,提高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开展问题的探究,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设问,置疑,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调动学生地理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多动脑筋。问题的设计不要过易或过难,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如:在学习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时,设置问题:能否在我们当地发展这种"前店后厂"模式?如果可能你会在哪里发展?如果不能你会在我国的哪些地方发展?又如,在学习《众多的人口》时设问:中国人口分布不均,能否将人口均匀地向西部迁移?问题设计后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对问题展开讨论,组织各学习小在本组讨论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而后与其他学习小组对问题展开辩论,在问题的辩论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和评判,学生通过辩论启发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知识的概括、表达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师生相互交流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利用好电教设施,有机组织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靠板书、板图、板画、教学挂图以及教师的口头表述来传授知识,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这种教学手段所能表达的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对于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新时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声、像的综合环境,它可以把文本、声音、图片、视频剪辑以及动画等多种素材整合在一个课件之中,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可有效地减少教师的说教,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丰富,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拓展学生的视野。如在讲授《黄河的治理》一节时,对于"地上河"的形成学生空间概念较差,在课堂教学时我通过PPT课件设计出了"地上河"形成的动画示意图,学生通过多媒体动画清晰地看到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下游河道因水流速度减慢开始逐渐沉积,致使下游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 动态效果的呈现解决了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地理事象产生的原因。多媒体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改善和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开发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重新审视地理课堂教学,寻找更加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提高。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下一篇: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