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对策

时间:2022-05-19 09:37:08

中小城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对策

摘 要:国内银行卡市场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中小城市尤其是北方的中小城市发展缓慢。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城市银行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剖析制约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卡;联网通用;持卡消费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6)12-0053-02

一、中小城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开放程度相对较低,人们消费观念落后,银行卡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主要是受理市场发展滞后,人均持卡量、用卡频率、商户普及率等指标都远远落后经济发达城市。以唐山市为例,据统计,截至2006年6月底,唐山市累计发放银行卡191.5万张,人均持卡约0.27张,远低于北京市3.8张和上海市3.2张的人均持卡量;刷卡消费31.2亿元,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明显低于10%的全国平均持卡消费比例,与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差距更大;特约商户884家,仅占全市商户总数的5%。由此可见,银行卡在中小城市发展比较缓慢,特别是在城镇区域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严重影响着我国银行卡市场的整体协调发展。

二、中小城市银行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卡发展的社会效益与地方政府关注的实际问题相矛盾

普及应用银行卡能够有效引导和刺激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减少现金流通量,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扩大税基,防范腐败、加强反洗钱等工作,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引导公众树立现代消费意识,培养信用意识和效率观念,提升国家形象。而地方政府更多关注的是产值、企业效益、社会就业等关系地方政绩、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使得发展银行卡的社会效益与地方政府关注的目标之间不一致,甚至个别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相悖。银行卡产业作为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产业不仅需要银行业的积极投入,还需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参与配合,各级政府的组织协调与支持至关重要,其积极性不高势必直接影响当地银行卡产业的发展。

(二)人民银行在银行卡产业管理上的权力与责任不统一

一是人民银行缺乏应有的协调和行政管理能力。银行卡产业覆盖着多个行业、多个领域,涉及发卡机构、收单机构、转接机构、第三方服务商等银行卡产业供给者,以及持卡人、商业、公用事业等银行卡使用者,还包括工商、税务、公安等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推动银行卡产业发展是一项社会化系统性工程,需要相关主体积极参与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单靠人民银行的管理根本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二是人民银行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目前人民银行对银行卡监管工作依据的是1999年颁布实施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随着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银行卡业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办法早已不适应银行卡业务发展需要,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而且也缺乏可操作性。同时,人民银行如何开展银行卡市场监管,对违反银行卡市场运作规则的行为如何处罚等,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依据,这使得人民银行在监管银行卡市场时无法作为。

(三)银行卡产业各参与主体的利益不统一

一是持卡人使用银行卡支付的价格与其所获得的便利与服务不相匹配,持卡人消费主动性受到影响。在银行卡发展初期,发卡行对银行卡收费几乎是处于免费状况,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稳定,银行逐步收取各种费用,使持卡人难以接受,加之银行提供的银行卡受理环境并不理想,导致消费者不愿用卡或持而不刷,造成持卡消费增长缓慢;二是支付佣金摊薄特约商户的利润,影响了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随着刷卡消费占销售额比率的提高,支付佣金缩小了商家的盈利空间,商家只能以减少刷卡消费来维持利润。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家电专卖企业的利润率不足1%,而家电行业的银行卡手续费率0.5%,银行手续费已占据家电行业利润的一大部分。三是收单机构、发卡机构与接接机构收益分配不能体现投入成本的回报,影响了银行卡网络联通质量以及收单市场发展。中小城市银行卡前期建设基本上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投入的资金,四大银行对于自己投入巨资建起的硬件环境与他人共享持抵触态度,对联网通用积极性不高。目前发卡行、收单行、转接机构的7:2:1的收益分配制度不能弥补收单机构投入收单市场的成本,制约了收单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银行卡经营机构经营目标与银行卡售后服务及风险防控能力不匹配

一方面各发卡行为在银行卡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利益,纷纷采取一系发展措施,如与职工工资奖金挂钩,下达硬任务等增加发卡量,发展商户只重数量忽视交易量,造成发卡量大幅增长而交易量相对滞后,形成大量睡眠卡,不仅浪费了银行资源,还增加了发卡成本。另一方面银行业在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的同时安全防范措施却没有跟上,盗用银行卡资金案件频发使持卡人望卡却步。

(五)社会公众、特约商户、银行机构的意识滞后

我国金融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国际信用卡组织和外资机构将进入我国银行卡市场,必将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带来激烈的竞争压力。但作为银行卡产业发展主体的持卡人、特约商户、银行机构,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愿投身到支持民族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当中。一是中小城市由于受开放程度所制约,居民多年形成的消费习惯和传统的消费意识根深蒂固,大部分居民还存在现金消费、有钱才能消费的陈旧观念,居民的办卡、用卡意识淡薄。二是为减少佣金支出,商家不愿安装POS终端、或对消费金额人为设限、拒收银行卡或明确要求消费者支付现金,影响了银行卡受理市场规模的扩大。三是银行机构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采取随意降低折扣率强拉商户、对受理的他行卡人为设限等恶性竞争手段。

(六)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滞后

中小城市银行卡不能广泛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理环境差,支付不方便。一是ATM、POS机具总量少,银行卡受理商户及网点少。截止2005年末,国内设有POS终端设备的商户普及率不足5%,中小城市则更低;而美国几乎是100%的商户均可受理银行卡。二是POS及ATM机具布放不合理,资源未得到有效配置。在交易量大的宾馆、饭店和大型商场,各行竞相布放机具,而交易量小的商户及地段很少有机具布放,并且各行的ATM多为附行式ATM,离行式ATM很少,这种布放机具方式给居民用卡造成不便。三是联网通用尚未完全实现。目前我国的联网通用工作采取的是分步推进的策略,有银联转接中心的地区联网通用基本实现,但在无银联的地区联网通用并未真正实现。

三、推动中小城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发挥各级政府对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调动地方政府支持银行卡产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国家可将银行卡产业发展目标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以此提高地方政府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推动银行卡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具体工作日程。另一方面要切实强化政府的协调推动作用。政府不仅要在宏观上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战略、协调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还应根据发展战略制定阶段性、具体性的指导措施,将发展战略的各个目标分解到不同阶段,责任到具体部门,量化到具体指标。第三,政府要通过行政干预和产业扶持政策支持银行卡产业发展。通过税收、法律、工商等政策措施调动银行卡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可由政府相关部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要求营业额达到一定规模的商户必须受理银行卡,对不执行规定的商户增加税收,同时对银行卡交易额达到销售总额一定比例的商户给与一定的税收减免等,以提高特约商户比例;可通过行政命令强制电力、煤气、医疗等公用事业部门在收费中使用银行卡,同时采取财政支持政策增加上述单位的经费,以弥补共建设银行卡收费系统投入的成本开支。

(二)加快建立银行卡相关法律制度,明确人民银行的监管地位

一方面要尽早出台一部规范我国银行卡行业的法规,明确人民银行对银行卡业务的监督与管理地位、与银监局在银行卡业务监管的职责划分、银行卡市场准入条件及程序、参与主体的权利和责任以及必须遵守的市场运作规则、银行卡网络安全等内容,确保各参与主体的运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制定人民银行监管银行卡市场的具体规定或实施细则,详细列明人民银行对银行卡市场监管的职能和权利、监管内容、监管手段,违反银行卡市场运作规则的各种表现以及人民银行的惩处权力与措施,为人民银行规范银行卡产业各方的市场行为,实施有效监管提供政策依据和法律手段。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各方参与银行卡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建立发卡机构和持卡人合理的收费价格体系,吸引持卡人。二是合理确定收单机构对商户的佣金比率,根据市场盈利水平合理确定向商户收取的佣金,提高商户受理银行卡的利益动机。三是建立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转接机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各自投入在受理环境建设、信息传输及交换系统建设的巨大成本有足够的利润回报,实现联合发展。

(四)加强宣传,强化营销,转变居民的支付和消费习惯

要加强宣传,在广大社会民众中普及银行卡知识,提高安全用卡意识,提高银行卡的社会认知度。要强化市场营销手段,提高居民用卡的积极性。

(五)提高银行业务水平,提供高品质的银行卡服务

一是加强银行卡的售后服务,满足持卡人多样化的需求,改善网络运行质量、提高差错处理速度,提高持卡人的满意度。二是加强内控管理,完善银行卡业务处理技术安全系统,建立发卡机构、收单机构、转接机构联合风险防范体系,同时,加强与银行卡监督部门、公安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和案件预警合作机制,形成多渠道、多方位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六)加快受理市场环境建设,推动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强营销,推动和鼓励商户应用银行卡,合理布放POS、ATM机具,扩大商户普及率;加快联网通用步伐,在有市场需求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提供银行卡信息交换和清算服务,推广使用直联模式,尽快形成覆盖全国的跨行交易网络体系,实现银行卡真正的联网通用。

上一篇:基层商业银行如何做好反洗钱工作 下一篇: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与防范